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在试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主要包括进一步规范人民监督员的选任和管理,规范人民监督员的监督程序,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经费保障方式,加强人民监督员办公室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2.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从外部加强对检察机关的监督、提高办案质量、促进公正司法的重要途径。经过实践,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目渐凸现,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局限性也愈显突出,因此,有必要对人民监督员制度和人民监督员的定位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民监督员制度自从2003年开始试行以来,表现出了其巨大的生命力,其在加强司法民主、强化职务犯罪外部监督制约方面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十七大报告关于人民民主性的重要论断、人民监督员制度与其他监督形式的重要区别,对人民监督员制度优势和理论前景进行了肯定.同时也对如何进一步完善该项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从自身完善检察权运行机制,加强外部监督制约出发而推行的一项司法改革制度。该制度体现了司法民主和正当程序的要求。对人民监督员制度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加强立法、提升该制度的立法层级,明确程序、优化制度设计,加强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经过两年多的试点,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实践证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有利于加强对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的外部监督,有利于保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有利于促进办案质量的提高,是在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方面进行的成功探索。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推进这项改革。要继续抓好对“三类案件”的监督,搞好人民监督员制度与职务犯罪案件报批、报备制度的衔接,不能因为实行报批、报备制度而影响人民监督员发挥作用,凡是“三类案件”都要无一例外地进入监督程序。通过双轨运行, 确保办案的质量和公正。今年各试点单位都要开展对“五种情形”的监督。要按照高检院的要求, 加强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建设,规范机构设置,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努力推动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监督员制度从初期的局部试点到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试点,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并显示出强大生命力。这项制度在日益展现其灿烂前景的同时,像幼儿待哺一样,越发迫切期待着具体有力的法律支撑,因此,要加强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立法研究,加快立法进程,尽快把人民监督员制度纳入法制化轨道。一、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的现实意义1.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确立需要法律明确规定其地位。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人民检察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旨在重点解决检察机关直接受理侦查案件缺乏有效外部监督问题而创立的新机制、新方式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自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3年发布《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方案》,在天津、河北、山东等10个省市开展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以来。经过6年时间的不断探索.人民监督员制度现已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施行。作为检察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人民监督员被定位为检察机关的监督者,即由人民监督员对检察机关的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应当承认,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施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困扰检察机关的“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人民监督员制度仍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尤其是制度实践中存在一系列逻辑困境。本文试图在对制度实践进行细致考量的基础上。找到人民监督员制度走出逻辑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的职能几乎贯穿整个人民监督员制度和人民监督员监督的全过程,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民监督员开展工作的成效和人民监督员制度设立的初衷、目的和作用.本文就如何发挥人民监督员办公室职能,实现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作用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9.
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在现行检察制度中增设一种新的有具体监督内容和刚性监督程序的外部监督机制,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一个关键环节是选任人民监督员。从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人民监督员的选任多数是由检察机关自行选任,难以走出"被监督者选任监督者"的怪圈。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真正体现外部监督的选任机制,确保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近日,玛纳斯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玛纳斯县人民监督员工作办法》,并任命人民监督员监督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这在新疆尚属首例。8月27日,县检察院又组织召开了人民监督员座谈会。人民监督员在会上纷纷发言,表示作为县人大常委会任命的人民监督员,一定会加强与县检察院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职务犯罪案件办理进展情况,按照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有关规定和《玛纳斯县人民监督员工作办法》尽职尽责做好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1.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2003年9月起在中国实行的、检察机关通过从社会选任具有代表性的人士对检察机关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的制度.这一制度经过了试点阶段、全面推广阶段,如今已进入深入与规范阶段.各地检察机关推行了很多改革措施,包括:进行人民监督员"体制外"试点,通过"自荐为主,推荐为辅"产生人民监督员,推行"上级院统一选任人民监督员模式",形成了传统的同级监督模式、下管一级(上提一级)监督模式、同级异地交叉监督模式、上下级交叉与同级异地交叉结合监督模式等四种具体运行模式.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是:对人民监督员制度进行正式立法,统一全面推行"体制外"监督,扩大人民监督员的选拔范围,加强人民监督员决定的法律拘束力,推行"上下级交叉与同级异地交叉监督结合模式",扩大监督的案件范围和情形等.  相似文献   

12.
人民监督员制度试行工作开展已八年,作为一项制度创新,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以遵循,在详细考察了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内蒙古检察机关试行的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对人民监督员监督权的定位、人民监督员的选任、监督范围和程序、监督的效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思索和总结,提出了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周永年 《政治与法律》2008,26(3):101-105
人民监督员制度中的释明是指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工作人员在人民监督员监督过程中,就有关法律适用问题向人民监督员进行客观公正地解释,以便人民监督员正确、有效地履行监督职责的一种制度;在人民监督员制度中增加释明的规定具有现实的必要性;构建我国人民监督员释明制度可借鉴国外刑事诉讼指示、指导制度及民事诉讼释明制度,从释明的主体、内容、时间、启动、原则等方面,构建我国人民监督员释明制度.  相似文献   

14.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目的在于建立对检察机关直接受理侦查案件的外部监督机制,应是一种外部监督。但目前实行的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中存在的"被监督者选择监督者"的问题,影响了人民监督员制度应有作用的发挥。基于此,本文对产生人民监督员的产生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在现行检察制度中增设一种新的有具体监督内容和刚性监督程序的外部监督机制,把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关键环节有效地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从制度上保证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正确行使,从而促进检察机关公正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一个关键环节是选任人民监督员。从中国目前司法实践来看,人民监督员的选任多数是由检察机关自行选任,难以走出“被监督者选任监督者”的怪圈。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真正体现外部监督的选任机制,确保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生命力,真正发挥人民监督员的作用。一监督…  相似文献   

16.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施基础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施基础包括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理基础、现实基础和社会基础。法理基础是指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律、法理依据,现实基础是指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现实必要性,社会基础是指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社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检察机关在《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检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司法实践,在办理职务犯罪"三类案件"、"五种情形"[1]的实际中,从加强对检察机关监督的角度出发进行的司法实践和探索。但在司法实践中,人民监督员制度存在诸多的制度性的不足,本文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司法实践出发,结合人大监督权的相关理论,探索在我国建立在人大监督框架下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Ⅸ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觇定(试行)》),将人民监督员制度引入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过程中,这是检察工作的一个重大创举。经过近六年的实践,这一制度对于加强外部监督、保障公正执法、提高案件质量等方面显示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尚待研讨的问题。本文着重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监督范围及效力进行探讨,寻求能在制度设计和实践中不断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使这一制度不断突破自身的藩篱,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律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3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检察院开始试行人民监督员制度,至今已经3年了。在这三年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行工作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一是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的先期试点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探索和总结人民监督员制度发展的基本途径和经验。二是2004年8月的扩大试点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依法规范和不断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经过这两个阶段的探索,人民监督员制度已经基本确立,但关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具体内容仍然停留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规范性文件层面,笔者认为应当提升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范层次,将业已成熟了的内容法律化。  相似文献   

20.
经过近年的试点,人民监督员制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显现了蓬勃生机。但是人民监督员制度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定创设,人民监督员选任模式主要是检察机关自己选任人民监督员或者检察机关起主导作用,理论界对此提出了新的质疑,认为检察院自己选人监督自己。影响了人民监督员制度作用的发挥,成了制约人民监督员制度深化和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