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6 毫秒
1.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我党的一贯追求。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我党不断深化对社会公平的认识,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社会公平与社会主义制度紧密相连,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我国具备了实现社会公平的坚实的制度基础。在…  相似文献   

2.
陈乃圣  陈燕  陈明 《理论学刊》2007,3(2):52-56
注重社会公平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社会公平是指人在社会中都应获得公正、平等的地位和待遇,它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法规公正、分配公平。当前我国社会公平的基本特征:首先是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平;其次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公平;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公平。当前社会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权利部分缺失、机会不够均等、司法缺乏公正、财富分配贫富过于悬殊。推进社会公平的途径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协调发展;加强制度改革和创新;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倡导社会公平正义理念和培育公平正义精神。  相似文献   

3.
<正>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法治的生命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也是法治中国的灵魂。"法者,天下之公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离不开法治的有力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着眼于依法治国与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方面,对以法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出了全方位部署。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深刻领会公平正义对全面推  相似文献   

4.
从一定意义上说,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平正义、人民福祉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被空前地凸显出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无一例外地都在向着"公平"发力,为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而不懈努力。主要从提升经济质量、促进公平分配、保障民生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四个维度大力实施改革措施,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向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三个公平”是我党深刻思考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问题得出的宝贵经验,内容丰富、相互关联,“三个公平”的建设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平正义是执政党、政府和普通民众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政府需要借助公共政策,通过对公共资源的再分配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平衡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就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测评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现况。测评的基本前提是厘清相关正义概念的区别,以主观和客观的差距为测评主题,从公正与公平两方面进行客观测量,从公平感与正义观着手进行主观测评,再通过整合数据分析评估公共资源的配置和相应公共政策促进社会正义实现的程度,为政府调整公共政策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胡锦涛针对我国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提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指向,明确了实现公平正义的内容体系,深化了对效率与公平问题的认识。规定了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路径和保障措施,开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湘潮》2007,(7)
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维护社会公平,而这项事业的重心和焦点问题在于维护弱势群体的社会公平。本文从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四个方面入手,就如何保障弱势群体的社会公平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对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努力推动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党刊文摘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对解决我国现实问题的指导意义李君如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根据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实际及其面临的矛盾,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有这样几点是可以考虑的:第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候,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一个重要的任务。第二,在现阶段促进社会公平,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即:既能够反映群众的要求,又是在今天的条件下能够逐步达到的公平。第三,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必须从这一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客观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0.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而教育公平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和起点,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教育公平直接反映和影响着社会公平.因此,促进教育公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立足我国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的集中体现,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祝猛昌 《前线》2013,(4):43-45
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理想,也是社会实践崇尚的行为准则。在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把利益分配的公平正义,作为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关键在于协调好利益分配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分配是马克思主义关心和注重的重大问题,利益分配是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核心内容。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合理是衡量公平正义的主要标准和试金石。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指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等应该是现代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的几大最主要原则。就权利公平来说,它要求所有公民都要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平等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不承认凌驾于法律之上或超然于法律之外的任何特权,权利公平既要维护所有公民的合法权利,又要保障所有公民不会受到歧视,法律能够无差别地给予救济与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追求和奋斗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一系列社会不公平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必须进行改革,把促进和维护公平正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是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务。认真处理好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之间的辩证关系,妥善处理好维稳和维权、活力和秩序的关系是当前理论研究和政法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出发,通过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正义观发展的历史进程,深入把握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法学中经济法学作用日益凸现是客观历史发展的必然。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法学价值的本质特征。传统法学注重当事人之间的公平研究,注重初次分配公平研究,是国家公权力的初次干预,是为社会提供形式上的公平。现代法学的经济法学研究不但规制形式公平问题,更重视社会公平、现实再分配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完善,通过国家公权力对于经济生活的干预,对滥用权力导致的利益失衡现象进行矫正,从而为社会提供实质上的公平。  相似文献   

16.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要求。对公平正义应当多维度的认识,体现在经济、政治、社会、道德诸领域之中。处理公平正义要有政治和道德导向。没有公平正义就不能实现科学发展。公平正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反思。要认识推进公平事业的全面性和紧迫性,可以把分配问题当做突破口,应当重视社会政治领域的公平正义,抓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7.
汪海霞 《求实》2007,2(9):71-73
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是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一个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也必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价值取向。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首先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一个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只有整个制度真正蕴涵和体现了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公平和正义,才能取得最为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支持,才能得到最为有效的遵循、实施,才能真正确保社会个体的权利、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平等。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一个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制度公平才是最大的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8.
潘玲霞 《学习论坛》2007,23(6):64-66
社会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而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现阶段我国存在公平正义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设计不公平,而制度建设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制度建设,使我国早日迈向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公平正义是社会大厦的两根重要支柱,也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在我国,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是统筹社会各方利益关系的价值准绳,也是现阶段统筹各方利益关系的根本法则。统筹各方利益关系,必须保证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20.
<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的公平正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