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公社是俄国农民的自治机构,是农村的基本组织细胞,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农村公社被俄国人视为"特殊的俄罗斯精神".漫长的村社生活,造成俄国农民所特有的社会心理和生存意识,并进而影响到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村社制度孕育了俄国集体主义、平均主义和专制主义的文化传统.村社所具有的经济和社会二重性特征使农民、地主、国家三者的利益得到调和甚至达到平衡,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村社在满足农民基本生存的同时,培养了俄国农民对村社生活的依恋,农民的村社情结却是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转型道路上不可忽视的障碍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现代化是在其民族精神的独特性与强势西方文明之间相互鼓荡中催生而出的,它呈现出一幅既波澜壮阔,又谜团纷纭的图式.这一特征与俄罗斯文化底蕴密切相关.村社制度导致俄罗斯老百姓比任何一个国家的老百姓对国家和集体更加服从,对政府和制度更具有忍耐精神.在近千年的时间里东正教一直是俄罗斯帝国的国教,是专制王权的精神支柱.村社精...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与东亚诸国同为后发展国家,现代法治发展模式具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东亚法治是一种成功的具有积极典范意义的后发外生型法治,对于俄罗斯这样的法治现代化之路较为曲折的国家有着非同寻常的借鉴作用.俄罗斯与东亚法治发展均以现代化为背景,除了在发展时间上不同外,主要的差别在于两种法治发展模式的背后是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与价值理念,在法治进程中,对待本土文化的不同态度造就了各自发展之路的差异.通过对外来文化对东亚与俄罗斯的法治发展模式影响的程度与方式的比较,可以为广大非西方国家法治发展中如何使本国实际与外来文明结合提供正反两方面的参照.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近现代历史上的两次土地私有化改革都未能完全实现改革者的预期目标,作者从两次土地私有化的理想目标和现实状况入手,探讨了影响俄罗斯土地私有化改革的村社土地公有传统、自然地理环境和民族心理等文化因素,分析了制度层面上的土地所有权制度与社会土地文化传统背离的消极影响,强调在立足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以创设新的土地权利类型和动态所有权的模式来引导俄罗斯走出土地问题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民族性格历来饱受争议,这是一个经常遭遇外族入侵、苦难深重的民族;同时,俄罗斯又是一个屡次发动战争,侵占周边国家领土的国家。俄罗斯国家扩张立国的传统造就了俄罗斯的民族主义;古老的村社和米尔文化是俄罗斯民族集体主义和平均主义思想的摇篮;笃信东正教的俄罗斯民族轻视物质享受,追求精神价值,为世界贡献了不朽的文学艺术瑰宝;理解俄罗斯民族非左即右、非黑即白的极端性格就如同破解斯芬克斯之谜;俄罗斯民族对权力的崇拜一直延续到了21世纪,即使全民选举的总统也一定要有继承人。俄罗斯历史是解开俄罗斯民族性格之谜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6.
论东正教与俄罗斯村社文化的亲和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东正教传入俄罗斯并广泛融入整个社会,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尤其是要跨过村社这一关,这就更需要东正教和村社文化有契合以及亲和的地方。长期生活在农村公社中的农民所具有的那种村社精神,如“沙皇是公社之父”的观念,农民彼此之间亲如兄弟、人人都为大家的集体主义的道德习俗,同情他人的贫困与不幸、相互关心和帮助的人道主义等“农民社会主义”因素和东正教伦理构成了一种共同性和亲和性。  相似文献   

7.
村社意识与俄罗斯社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俄国的农民共耕社这种共有制生产方式下形成的思维定式,即使在村社消失后,仍对人们的观念和社会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与俄罗斯的改革以及新世纪的走向也有一定的关联.在西方观念引进的同时,村社思维方式在21世纪仍然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这可能会形成两种思维方式的撞击,而形成新的俄罗斯思维方式,俄罗斯在21世纪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样的新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乌克兰事件加剧了俄罗斯与欧洲国家关系的恶化,使其处于一种软对抗博弈状态,俄与欧洲国家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影响着俄罗斯与欧洲国家关系的未来走向.乌克兰事件受内外政治要素的影响,是冷战后俄西矛盾的总爆发,俄罗斯与欧盟就乌克兰问题的竞争博弈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形象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俄罗斯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表现出博弈深化与对峙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时间脉络上梳理并总结了传统时代的俄国、社会主义时代的苏联、后社会主义时代的俄罗斯主流劳动价值观的特点,让我们对俄罗斯人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方式、大众意识中的劳动态度、劳动关系制度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探讨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制度环境下,俄罗斯主流劳动价值观念内容和功能的变迁与延续及其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动因。劳动价值观的变迁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缩影,以此窥见不同于西方的、不断在变迁和重建之间摆动的俄罗斯现代化历程。正因为如此,关注俄罗斯主流劳动价值观念及其变迁对于与俄罗斯有着相似历史命运、如今又同处于政治经济制度转型期的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形象符号,对于当今俄罗斯而言,领袖形象已成为国家形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俄罗斯的权威主义政治体系中,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系于某一权威人物,国家的政治管理形式因此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形成了俄罗斯的国家形象人格化特征。普京的政治理念与举措操纵着俄罗斯的政治发展,使外界形成了"普京=俄罗斯"的印象。把权力集中于具有个人魅力的领袖,是俄罗斯的一种文化传统,但是整个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仅系于一人之身而不是依赖制度,正是俄罗斯现代化道路上的阻碍因素之一。普京及其继任者能否正确地使用权威、权力,防止权力、权威的滥用和腐败,进而推动政治生活的现代化,关系到俄罗斯的发展和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