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代是公案小说创作空前繁盛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文言公案小说和拟话本公案小说,继承了唐宋文言公案小说和宋元话本公案小说的优良传统,反映社会生活的面比以往更为广阔,对司法腐败现象的揭露也更为深刻。其中拟话本公案小说代表了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公案小说的最高成就。明代中后期还出现了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批书判体公案短篇小说专集和传记体公案小说。它们标志着公案小说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显示了公案小说专集的文学性逐渐增强、并向长篇公案小说过渡的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2.
“三言”中的公案小说既有描写刑事案件的,也有描写民事案件的,还有描写政治性案件的,题材呈现多样化。作品的美学风格既有悲剧性的,也有喜剧性的,亦有悲喜剧因素融为一体的。小说的情节安排手法多样,具有平中出奇、生动有趣的特点。“三言”公案小说中塑造了不少具有鲜明个性的审判者、受害者和犯罪者形象。  相似文献   

3.
冯利华 《求索》2010,(6):F0003-F0003
在中国小说史上,续书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明清时期.《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皆有大量续书.如《后三国演义》、《后西游记》、《续金瓶梅》、《水浒后传》、《泣红亭》等。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施公案》、《三侠五义》、《彭公案》等小说被一续再续,成为小说史上的一大热点,如石庵《忏观室随笔》所云:“《小五义》也.《续小五义》也.再续,三续.四续《小五义》也。  相似文献   

4.
公案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价值:一是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二是表现出初步民主思想的火花,三是追求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四是比较重视小说的社会作用。公案小说对后世的侦探推理小说有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中的公案小说深刻揭露封建司法的黑暗和腐败,抨击和讽刺贪赃枉法、残酷暴虐、昏庸无能的办案官吏,表彰和赞颂仁爱百姓、秉公执法、明察善断的清官循史。“仁”、“慎”、“智”是清官办案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6.
赖守忠 《前沿》2012,(20):138-139
霍桑的小说《红字》是一部经典心理剖析的小说.作品以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新英格兰为背景,反映当时清教徒们复杂的情感及心理活动,具有神秘色彩.本文将通过对小说《红字》的解构主义分析,来了解小说里所影射的颠覆性意义和影响,进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价值,更深入地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7.
东西原名田代琳,男,1966年出生,天峨县人。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影《天上的恋人》获第十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主要作品有:《后悔录》、《耳光响亮》、《没有语言的生活》、《我们的父亲》、《不要问我》、《我为什么没有小蜜》、《猜到尽头》、《东西作品集》(四卷)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凡一平本名樊一平,男,1964年生,都安瑶族自治县人,壮族。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长篇小说三部、作品集六部。创作的小说、剧本被改编拍摄成电影两部、电视电影三部、电视…  相似文献   

8.
李玲 《前沿》2005,(5):203-205
长期以来, 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完成了对鲁迅的小说《祝福》、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以及孙犁的作品《荷花淀》的研读。本文试图将这三个文本作为社会生活的横截面, 论述其在反观中国现代乡村女性精神史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的台湾小说创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与90年代初的低落状况相比,近年来的台湾小说创作颇见起色.这并非体现于“量”,而是一批具有新的思想内涵和审美表现的作品的涌现.一、情欲写作:女性主义的自我反思近年来长篇小说的兴盛,得助于《中国时报》“百万小说奖”(1994.6)、《皇冠》大众小说奖(1996.3)等的举办和《联合报》长篇小说奖的恢复.时报的两部得奖作品——朱天文的  相似文献   

10.
尚继武 《前沿》2008,(1):225-228
反讽是小说艺术中常见的叙事修辞辞格泛。《聊斋志异》中的反讽叙事,机制灵活,方式多样,中的“孤愤之情”抒写得更加深沉厚重。明清之际以《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使用最为广丰富了文言小说的叙事功能,使蒲松龄寄寓在作品  相似文献   

11.
吴正锋 《求索》2013,(11):132-134
沈从文对其作品的文体分类具有其独特的观念与认识,他将《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等传记与散文归并为"小说"或"小说游记",人们对他的《七色魇集》及其《青色魇》的文体分类表现出歧见,都显示了沈从文文体综合的观念以及对传统文体分类的突破。沈从文对其《月下小景》佛经改编故事集的排列既有重要收获又存在破绽和瑕疵。后人对沈从文作品新编集的结集安排及其集名的拟定有待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2.
1 近来许多文章在谈到邓刚的《迷人的海》《龙兵过》及张承志的《北方的 河》等作品时,往往要提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或艺术风格与之类似的其 它作品。《老人与海》这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杰作,不但把当时美国的小说和散文创作提高到新的水平,而且给世界文学也带来重要的影响。在这部小说的诸多艺术特色中,从人与自然的尖锐对抗来刻划典型的人物性格,从而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是最突出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莫言小说世界的基本元素,在他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中已经就绪。作为童年叙事的发端,这篇小说在创作心理、主题意蕴、意象营造等方面构建出多层次的批评空间。《透明的红萝卜》也是莫言小说艺术大厦的重要奠基石,此后的众多作品几乎都可以在这个中篇里发现艺术生发的因子。  相似文献   

14.
近一时期,无论是在女作家的小说里,还是由她们作品改编的电视剧里,“疯女人”的形象层出不穷。 先说电视剧,根据池莉小说《小姐你早》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超越情感》,和根据皮皮小说《比如女人》改编的《让爱作主》,也包括前期的另一部电视剧《牵手》都是收视率非常高的剧目,是荧屏上改编得比较成功的言情片。几部剧的共同点都是表现由于“第三者插足”而  相似文献   

15.
伍尔夫《到灯塔去》和莱辛《野草在歌唱》两部小说,彻底抛开现实主义的窠臼转而记录心灵印迹是伍尔夫小说得以通达"真实"的基本途径,而莱辛的小说则是通过描述现实生活中被心灵/灵魂支配的人的行动来达到艺术的"真实"。在此比较中,莱辛作品的价值和伍尔夫小说理念在艺术哲学上的二元对立亦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6.
韩袁红女士不仅在学术上是王小波作品的研究者,在生活中也有着对其作品发自内心的热爱。她的《批判与想象——王小波小说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研究王小波小说的专著。抱着对小说发现之发现的目的,作者不仅对王小波的小说进行学术上的客观阐释,也在尽力向我们展示王小波小说及其本人超越时空的魅力。对上述两方面进行总结,对这种发现做出分析,有助于对王小波小说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正确评介让更多的人接受它。  相似文献   

17.
付邦明 《前沿》2012,(2):145-146
《基督山伯爵》是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繁荣时产生的一部作品,作品中,没有提到具体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只是为我们叙述了一个故事。本文将从浪漫主义的角度,对小说《基督山伯爵》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以及人性中所体现出的浪漫主义因素等进行分析,探究《基督山伯爵》中所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8.
张丽,1954年12月29日出生,祖籍山东省莱州市,在军营中长大,自幼喜欢写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现任军事谊文出版社社长,大校军衔。张丽1972年开始发表诗作,1978年开始尝试小说、报告文学、散文等多种文学体裁的创作。代表作品有长篇纪实文学《清廓天下》、《后备雄师》和报告文学集《中国武官》、《天上星星最亮的一颗》,以及中篇小说集《黑珍珠》、《温柔的残酷》,翻译长篇小说《黑色水晶酒吧》、《汤姆森家的酒窖》、《忍者神龟》等,著书29部。另有散发于报刊杂志的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散文、编译文章、影视剧本及随笔等千余篇,发表作品共计一千余万字。其作品17次荣获军内外大奖。  相似文献   

19.
叶泉 《人民论坛》2012,(14):152-154
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理论,对《老人与海》这部小说进行分析,认为该作品既是海明威对因《过河如林》受到的批评的反击,也是对自己生活中身体和创作才能走向衰退的现实的思索。海明威在这部小说中建构了自己精神世界的理想国,在这个理想国中,他成为了精神上永恒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20.
王亚非  吕雅菲 《前沿》2012,(11):197-198
《白鲸》是19世纪美国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最成功的一部作品。其作品出版于19世纪中期,却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才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赞誉。《白鲸》这部作品的成功与其独特的叙事特征、巧妙而多变的文体形态以及更替自如的叙述视角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小说的叙述结构与叙述视角两方面探讨这部作品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