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校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受教育者是直接从工作岗位上来,又直接到工作岗位上去,这个特点意味着党校教育比一般的国民教育与现实有着更密切的联系。对学员进行动态性理论和知识教育,使他们在二、三年的学习期间,始终是活跃的社会细胞,与校园外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息息相通,对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心中有数。这样,当他们走出校门的时候,不但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世界观,高度的党性修养,强烈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参与者.高职教育在促进社会学习氛围、学习环境的形成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在提高社会成员的生存技能、生活质量中有着足够的能力。高职院校要自觉地与地方政府、社区、企业、农村沟通,使他们在制定政策法规、安排工作计划、实施具体方案时能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特长和作用;要开放办学.让各阶层社会成员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学习资源:要走出校门.融人社区、企业、农村,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8月26日,载着600余名首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红色专列"回到北京。为期一周的北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延安学习实践活动圆满结束。据介绍,现在首都高校大多数政治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都比较年轻,基本上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为了实现年轻教师从单纯的课堂讲授者向真学、真懂、真用的践行者的转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市委教育工委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中  相似文献   

4.
七月流火。宏观调控政策初见成效,经济发展回归健康、高速的轨道;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但每年七月,牵动社会最多关注目光的是学校,是成千上万期待进入高校的莘莘学子和站在他们身后的家庭,是338万成功完成高等教育学业走出校门寻找职业岗位的毕业生和站在他们身后的家庭。已经完成学业的学子们能顺利找到工作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之事,就在炎热的夏日里凸现为关系社会和谐的热点话题之一。当高等教育的目标已成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年轻人提供更好的发展起点之时,大学文凭就不再是“工作岗位”的同义语了。这时,每一个高校毕业生面临的首…  相似文献   

5.
在担任副市长之前,陈林并不纯粹是一个从校门到校门的学者。他来自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早年外出求学。曾经在基层工作,又到中直金融单位任职;他所涉猎的知识领域更是遍及经济、金融、政治、社会、人文等学科。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近几年我国每年从高校毕业的学生近60万人。他们从学校奔赴我国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勿容置疑,他们是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极其重要的生力军,尤其是在各行各业急需人才的今天。但令人遗憾是:相当一部分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走出校门后,都不能尽快熟悉和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未能发挥尽如人意的作用。1989年,上海市高校研究所、上海市高教局学生处、上海市学生工作研究会联合对1986—1988年分配到上海地区工作的一万名大学毕业生进行了“大学毕业生素质的社会评价及其对策研究”的抽样调查,发现能在几个月内就胜任工作的只有10%;能在一年内胜任工作的占13%;绝大岁数(72%)的毕业生需工作1—2年才能逐步胜任工作;  相似文献   

7.
一九九八年以来 ,高校一再扩招 ,高校门槛一降再降 ,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 ,大学录取率以每年扩招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五的速度递增 ,虽然使一大批高中生圆了大学梦 ,但是扩招带来的问题也是很突出的。一、扩招后面临的新情况高校大规模的扩招直接导致了生源质量的下降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现在 ,很多学生能够升入大学 ,这主要是在父母的监督下 ,中学老师的管理下步入大学校门的。一旦失去了父母的看管和中学老师的监督 ,他们就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在大学的自由空间里 ,他们对学习逐渐地失去兴趣 ,最…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兴未艾,许多大学生利用课余和假期走出校门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目前,社会实践不仅成为当代大学生成才的热点之一,而且也成为高校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参照系数。为了使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够长期稳定地  相似文献   

9.
日校园的围墙可以楚汉分明地把大学里的老老少少界定在校园之内,但绝不能把他们的思想也圈定在校园里边。校园里绝非真空,校园人也绝非社会场中的绝缘体,他们每个人都和整个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上的各种因素,物质的或精神的,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学府。而且,校园里的大多数,只是暂时地有权利把闪光的校徽佩在胸前而已,人们不但从社会中来,而且很快还得到社会中去。如此,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来说,从目的到内容,从方法到评价,都须放在社会这个大不境、大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风是大学生理想追求、价值取向、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是其治学态度、治学方法的集中体现。学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教育质量大力提升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今天,高校必须切实加强学风建设。一、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从现实情况来看,学风建设形势严峻,任重而道远。1.学习目的上,不明确性与偏差性并存。部分大学生跨入大学校门后,就开始追寻期待已久的自由轻松、浪漫青春。他们当中,有的忙于展示自己,竞聘各类社团,几乎成为“职业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11.
刚经过高考洗礼带着优胜者的微笑走进大学校门的新生们,对未来都有着十分美好的憧憬.但是,面对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面临生活上的自理、管理上的自治、学习上的自觉、目标上的自我选择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其思想上心理上的准备不足,往往会在其思想和心理上发生急剧的变化,产生一些不良因素.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好心态,势必影响他们的成长和成才,严重的还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如何帮助他们把握好这一特殊时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解决好所出现的各类矛盾和心理障碍,是我们高校思想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冬辰  楚闻 《实践》2007,(2):14-15
高校是文化积淀、发展和传承的主要社会机构.高校的改革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切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努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新形势下政治辅导员提高自身素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高校政治辅导员一直是高校教职工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与学生交往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也最深刻,他们的素质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  相似文献   

14.
民办高校由于办学时间短等原因,教师队伍主要以青年教师为主体,青年教师从校门到校门,他们年轻有热情,但是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经验明显不足,青年教师需要结合自身专业和工作实际,克服自身不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学校也要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良好平台,在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青年教师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学校门的逐步敞开,一些大学生出双入对,在校外租房共筑爱巢,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家长、老师、学校乃至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这些大学生,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学校、家长、社会又当怎样引导他们,本刊对此作了专门调查,并约请有关专家发表看法,也希望广大读者参与讨论,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万石 《奋斗》2020,(2):78-78
选派干部到基层一线锻炼,是培养年轻干部、促进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现在,有很多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进了机关门的新公务员,被称为“三门干部”,他们学历高、有激情,但是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对基层的情况不够了解和熟悉,因此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难免有与基层实际脱节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要搞好党校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大批忠于马克思主义的干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问题是怎样落在实处。近几年来,在贯彻中央有关精神的过程中,我们为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校门打开,把有关领导和社会上其他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英雄模范人物和有实践经验的知识里手请进学校,让他们给学员讲课。同时,经常把教师派出去,到工厂、农村、街道、商店、部队和学校讲课,既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作用,同时也使他们能多方面了解社会实际,不断提高讲课质量。二是在培训期一年以上的班里增加社会调查课。去年以来,我们在二年制大专、本科班和一年制中青班里增加了一个月的社会调查课,组织他们带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底子薄,在高校中确实有部分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因交不起学杂费而节衣缩食、有时情绪低落等现象,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党和政府对高校的这一特殊群体──贫困生极为关心,先后出台了多种资助政策,做好贫困生的扶助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应敬畏群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人民是社会的主体、国家的主人,他们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们有着巨大的力量,他们有着神圣的权利,他们有着正当的利益,作为领导干部对他们要心存敬畏。自以为是地藐视群众,居高临下地傲对群众,滥用职权地挤压群众,巧立名目地损害群众,就会走向群众的对立面,最终被群众所抛弃。  相似文献   

20.
《求实》2013,(Z2):280-282
<正>一、短学期制的提出2013年将有699万大学生毕业走出校门,这个数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值。和3年前相比,单是高校就业增量人数就达到近70万,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史上最难就业季",有一种观点认为,总量过大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罪魁祸首"。我国高等院校自从1999年首次扩招以来,大学在校人数逐年翻倍增加,高校师生比例迅速下降,国内的高校教学设备不足,教育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