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里程碑》和《无花果》为回忆与记录日据时期台湾知识者生存挣扎及精神困惑的有代表性的自传体文本,均涉及殖民社会及战争状态下的民族冲突及国家认同问题,《无花果》并将这一问题导致的困惑延续到战后初期。两部文本在时间上共同完成了较为完整的对战争及冲突过程的回顾;空间上亦涉及台湾、大陆和日本,以及从台湾立场出发对三者复杂纠葛的观照。本文拟引入对民族主义的分析和研究成果说明上述文本呈现的民族意识的多重面向和变化,包括:在对抗和冲突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来源于民族文化传统、个人体验和台湾独特的历史境遇;这种民族意识可以成为抵御异族压迫的精神动力,也可能在民族内部政治文化冲突中被削弱;台湾殖民社会复杂性导致民族内部“他者”的形成;由于特殊的历史政治状态,在民族冲突下形成的民族意识或民族主义思想并未发展为爱国主义;民族意识的历史记忆可能在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下改变意义。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写于1894年的《法德农民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总结性文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该文阐述了无产阶级建立和巩固工农联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巩固工农联盟的途径和应该遵循的原则。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问题的探索和实践,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上述理论问题的理解,并对其发扬光大。今天重温经典对于现阶段推进的新型农业合作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娟  陈淑琼 《前沿》2012,(6):57-58
以《实践论》《矛盾论》为代表的哲学理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的哲学基础。《实践论》《矛盾论》从认识论和辩证法上为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作了哲学的论证,是沟通欧洲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之间的理论桥梁。  相似文献   

4.
吴静瑜 《前沿》2009,(6):184-188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巴金的《家》与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两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文本。从书名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文本都力求以家族史的形式,来追求变动中的当代中国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5.
孙其香 《青年论坛》2010,(1):127-129
《丈夫》是沈从文最出色的短篇小说之一,魏微的《大老郑的女人》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短篇小说奖。虽是两篇不同作家写于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但从中仍然可以感受到有两点明显的相同之处。首先从叙述视角上,这两部作品都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以"我"观物的视角展开故事的讲述;其次,这两部作品在文体形式上都有着明显的散文化倾向。这两部作品的不同之处则在于因作者性别不同所带来的性别视角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保静 《前沿》2013,(14):138-139
论文以冯加翻译的两篇短篇名著《变色龙》和《胖子和瘦子》为研究对象,从文本语境对人物话语的制约和人物话语重构新的语境这两个方面入手,剖析这两篇小说中话语和语境的辩证关系,使我们从中文翻译的角度更好地欣赏、认识、把握契诃夫短篇小说高超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7.
曾祥云 《湖湘论坛》2010,23(2):69-73
《公孙龙子》名学与《墨经》名学有着比较复杂的关系,在对"名"及名实关系的理解、"正名"的标准、兼名与单名间的关系等问题上,《公孙龙子》与《墨经》的认识完全一致,但在指物观上,二者的主张则完全相左。此外,《公孙龙子》还论及"正名"的方法、兼名的合成问题,而《墨经》则区分了名的种类,并论及到用名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8.
辛红娟 《求索》2007,(12):178-180
《道德经》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及无可估量的理论价值,形成了瑰丽的中国老学景观。本文从《道德经》文本的文学性、言说方式的超常性和文本的审美性等诗学角度切入,分析指出,《道德经》用语凝练、言近旨远的语体特色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哲学文学史上的奇葩和意义汲舀不尽的宝藏。  相似文献   

9.
陈作飞 《求索》2011,(7):124-126
《周易》成为为中华伟大易学诠释的对象,长期以来主要表现为今本《周易》。二十世纪易学资料大出,有阜阳汉简《周易》,有马王堆帛书《周易》,有王家台秦简《易》,有战国楚竹书《周易》等。阜阳汉简《周易》为占筮之用;王家台秦简《易》与今本大异,且只具卦辞,其占筮之用与阜阳汉简《周易》无异;战国楚竹书《周易》虽留存较多,但文本已然散乱,无法与今本作全面比较。唯马王堆帛书《周易》面目全晰,经传俱备,是最理想的能和今本《周易》进行文本对照研究的本子。《周易》文本的对比能充分证明其哲学性质。无论从卜筮特征还是义理蕴含来讲,《易经》文本构成的演变都放射出时代思想的变更和凝聚。  相似文献   

10.
曾品元 《求索》2010,(3):120-122,228
《大学》因孔子和朱熹这一圣一贤而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划痕。可正是因为孔子和朱熹的至尊地位,《大学》原本太阳般的普照之辉才黯淡为月亮般的一缕之映。本文试图通过困惑而引出《大学》存在的问题,通过广大而归元《大学》的文本,通过精微而归元《大学》的真义,最后通过归元《大学》指出,《大学》不是一篇局狭于政治伦理的儒家经文,而是一篇开阔于万学万理的道家经文。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的兴衰与其土地赋税政策密切相关。农民运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未能实现自己的意愿 ,相反 ,却沿袭清政府的土地与赋税政策 ,“照旧交粮纳税” ,农民兄弟种瓜得豆。太平天国历史证明 ,农民阶级仅靠自己的力量不可能获得自身的解放。作为一场旧式的农民运动 ,太平天国没有也不可能制定科学而行之有效的土地和赋税政策。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刊行的《天朝田亩制度》(以下简称《制度》) ,只是农民起义领袖们理想天国的蓝图 ,在实际中却行不通。《制度》提出的平分土地的方案 ,是农民阶级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  相似文献   

12.
李岚 《传承》2010,(36):154-155
《伐檀》和《硕鼠》是《诗经》中政治讽刺诗的典型代表,两诗均属《国风·魏风》,主题接近,在《诗经》中顺序前后紧贴。但两诗的主旨、创作的时代背景、诗中主人公的身份、表达情感强烈程度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灰姑娘》和《叶限》是两个世界闻名的民间故事,由于故事产生的地理环境不同,因而携带了不同的地理基因印记,在文本中也显现出迥异的地理特征。文学地理学是批评和研究文学的重要方法,本文以文学地理学这一研究视域为切入点,探究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灰姑娘》与《叶限》两个民间故事中女性抗争意识的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是马克思先后计划并写作的两部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出版均早于《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计划包含了《资本论》的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过程孕育了《资本论》。《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一般”相关内容演化发育的结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续篇是《资本论》,《资本论》的“续篇”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除“资本一般”篇外的其他篇和其他册。《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在写作计划、考察对象、逻辑行程、叙述风格和完成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政治经济学批判》不是《资本论》的“准备著作”或“手稿”,而是一部未完成的、比《资本论》内容更全面的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巨著。  相似文献   

15.
赵俊玲 《前沿》2011,(20):180-184
"箴"可分为"官箴""私箴"两类。依箴谏对象的不同,官箴又可被分为君主箴、皇族箴、百官箴三类;依表达方式的不同,私箴可分为咏物箴、言志箴两类,这样的次类划分较全面科学地概括和反映了官箴、私箴创作的实际。而产生年代颇早的箴体,之所以到了明代才有了官箴、私箴的分类方法,是因为两类箴文既有统一的主题——箴诫,又有统一的底蕴——儒家思想。《文心雕龙》只认同"官箴王阙"类箴文,论述颇不全面,但却可见出刘勰辨体的努力;《文选》列"箴"一体,只选张华《女史箴》一篇,则与政治环境的变化、萧统的身份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6.
姜波 《学习与实践》2009,(6):143-147
颜回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没有著述、没有功德,却被人们尊称为“复圣”,这似乎有些“名不副实”,但是通过对《论语》、《庄子》中颜回形象的对照发现,这一礼遇是得当的。颜回的“好学”精神、杰出的政治思想以及“颜乐”精神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儒道这两篇经典关于颜回形象的记载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所以,道家经典《庄子》对颜回的记载是否具有客观真实性,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宋贤 《传承》2011,(6):64-65,67
"五言之冠冕"的《古诗十九首》是中古文学史上引起最广泛争议的一组诗,亦是明代复古派对汉魏古诗接受的热点。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基于自己的诗学主张,从文本分析和前人评价入手,对《十九首》的作者、《十九首》与魏诗的关系、《十九首》的拟作等都有精辟而独到的见解,其中"兴象"是其论《十九首》的主旨。胡氏的论述有得有失,但其观点对今人的研究不乏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物权法》与农民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的面世给所有公民带来了新的激励,其保护合法财产权利、促进财产流通的效益理念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推动力,作为当今中国社会一个庞大群体的农民也将受益于这一部民事基本法律。《物权法》在一些重要制度上对于农业的进步、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进行了充分的考虑,从而体现出浓厚的中国特色。这些进步开启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又一个里程。  相似文献   

19.
《梦珂》、《第一炉香》和《小城三月》是同一母题的三篇小说,它们透露出迥然不同的叙述声音,与丁玲、张爱玲、萧红的生命体验形成彼此参照、互见文意的对话结构。  相似文献   

20.
《狂人日记》、《诉讼》是两篇人类寻求灵魂救赎的悼词,二者共同体现出鲁迅、卡夫卡两位精神流浪者深刻的原罪意识。然而,文本层面的不同表述,使两篇小说呈现出一强一弱的迥异文风。进而,让人能窥探到“真的猛士”与“弱的天才”在面对原罪时表现出的不同人生姿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