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学研究》1995,(3):84-96
在中国走向世界、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看待自己的文化传统,使自己的国家既能与人类的共同文明相融洽,又能保持本民族悠久文化独特的个性,是我国一百多年来无数学者所一直思考和讨论的重要课题。只要中国的现代化目标一天没有实现,人们对这个课题的讨论就一天也不会停止。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换一个角度,看看外国人怎样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定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发。由高道蕴、高鸿钧、贺卫方主编的《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一书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的力作——评武树臣等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何勤华近几年,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日益兴旺,除发表了众多的论文外,还推出了不少有份量的专著。其中,武树臣等撰写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一书,是独具特色、颇有...  相似文献   

3.
黄金兰  周贇 《河北法学》2007,25(5):175-179
近一年来,学界围绕邓正来的长文<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冷静分析现有的这些讨论,我们就会发现其更多地似乎只是"照着讲",即更多关注的是"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这个问题本身;而相对地缺乏另一种对待经典的态度--"接着讲"的态度.按照这种态度,我们必须认真地回应、回答"中国法学到底应该向哪儿去"这个问题,而不仅仅是继续开放出这个问题的各个面向和层次.  相似文献   

4.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先驱孟德斯鸠在构建自己理论体系的同时,汲取了中国文化的丰富滋养,并由此而塑造出他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在他最有影响力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更是使用了大量的文字来评述了中国传统法律的一些基本特征。虽然有必不可免的误释、误读,使得孟德斯鸠所设想的中国和所观照的中国文化呈现出自相矛盾的现象。但是其对中国法律的阐述不仅影响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看法,也影响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观感。由于孟德斯鸠对中国的这种偏见与卓识并存、想象与智慧同在的互为矛盾的文化观及构成这种文化观的否定思维和哲学价值,从而也决定了这位西方巨子在中法文化关系史上所占据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法学界 ,书评一直遭人冷落。有的学者只顾忙着埋首建构自己的宏大理论 ,少有余力反思他人的研究 ;有的学者则将书评视为文人打发空余时间信手涂鸦的“闲文” ,算不上“正儿八经”的研究成果 ;还有学者将书评看作“为他人做嫁衣裳” ,无论赞扬还是批评 ,都是替他人扬名 ,弄不好“吃不到羊肉 ,反惹一身骚” ,那就自讨没趣了。在这种学术氛围中 ,人们自然很少见到“寓创造于鉴赏之中”① 的有深度的学术评论 ,能见到的多是些碍于人情面子的“广告”文章或“歌功颂德”的吹捧文章。当然 ,也有少数人想借骂“名人”出名而“演绎”的笔仗文…  相似文献   

6.
台湾大学社会学系的林端教授于2003年出版的《韦伯论中国传统法律:韦伯比较社会学的批判》一书全面系统地批判了韦伯关于中国法律传统的论断。该书在社会学方法论上指出了韦伯比较社会学里二元对立的理想型比较的局限;在实质社会学分析上则结合学界对清代法律和司法审判的研究成果,说明了韦伯对中国传统法律与司法审判的看法存在误解与局限。在此基础上,林端教授认为,若要深刻理解中国法律传统,关键在于把握体现于其中的“多值逻辑”。  相似文献   

7.
王铁崖与中国国际法学的建构——读《王铁崖学术文化随笔》邓正来编者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学研究随法制的复兴而日渐繁荣。老一辈法学家虽历经坎坷而孜孜不倦教书育人,锲而不舍献身于中国法治的启蒙和法学的奠基工作,作出了杰出贡献。这些学者如今大都年届古稀,...  相似文献   

8.
张铭新 《中外法学》1999,(4):113-114
<正> 如何对待传统法律文化,一直是法律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当此世纪之交,重新审视这一问题,对于构建21世纪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的基础,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重温张国华先生十年前在“中国法律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评估》一文,不能不为先生深刻的洞察力和远见卓识所折服。文中的一系列富有战斗性和科学性的基本观点及论断,至今仍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薛刚凌教授在《行政诉权研究》一书,通过独特的研究视角、严谨的逻辑论证,对中国行政诉权的传统文化分析做了精辟的论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行政诉权的产生、价值等问题上,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其正常发展。笔者在读过此书后,对此问题进行了再一次思考,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虽消极因素的存在,但也有积极因素,在发展行政诉权乃至推进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一方面既要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消融,一方面也要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的继承。  相似文献   

10.
雅克.巴尔赞是美国史学大师,他以三十多部文化史和文化批评论著蜚声世界。《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以下简称《从黎明到衰落》)[1]是他27岁时酝酿撰写、直至93岁才终成夙愿的一部巨著,一经面世,便广受好评,甚至被称为20世纪的“文化圣经”。该书论述了  相似文献   

11.
茆巍 《证据科学》2013,(3):360-364
在清末新政的影响下,传统检验中的仵作开始向现代法制意义上的检验吏转型,这一转变的关键却是发生在吉林,这是由吉林省在清末改革中的特殊地位及其与朝廷的充分互动而导致的,它引进了先进的教育,实行了淘汰制的毕业方式,推行了军事化的管理,它为全国提供了大致的改革模版。虽然它存在的时间不久,但它所培训的检验人才直到民国初年都充当了检验中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行政管理》2002-2011年的文献为例,绘制了服务型政府十年研究成果图,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服务型政府的研究方式,分析了其研究脉络,回顾了过去的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探索研究趋势,力图推动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以“好讼”而闻名的西方人在法庭上唇枪舌剑时,我国公民仍习惯于向行政长官“讨个说法”。究其渊源,西方国家的争讼习惯形成于它们对司法的信任和对行政的不信任传统;而中国近现代史给予我们的启示却是,司法与行政的异化经常成为民众抱怨的内容,但即使在行政威信下滑的势态下,公民仍对行政寄予厚望。这固然不是理想公民的法律意识,但它至少让我们意识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