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思政作为党中央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深化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高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和方向。课程思政背景下创新双师协同育人模式能弥补当前课程思政实施中的不足,思政课教师通过与非思政课教师团结协作,形成育人合力,增强育人实效。文章从“理论、现实、实践”三重维度分析课程思政背景下创新双师协同育人模式的可能性、紧迫性和操作性,厘清课程思政背景下创新双师协同育人模式的理论基础、现实需要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
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系统工程.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仍然存在师资不足、开课质量缺乏保证、评价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作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必要延展,思政课实践育人必须遵循正确实施路向,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发挥思政实践课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3.
增强课堂“互动”环节 提高“思政课”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十七大上,中国共产党将促进社会和谐谱写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工作中,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环节怎样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与主阵地作用。课堂教学环节作为“思政课”课程的中心环节,在新时期有机遇更有挑战。本文将从增强课堂“互动”环节入手,突破客观及主观因素的束缚,着眼实践,切实提高“思政课”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大思政课”格局下,公安院校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善未形成合力,在价值引领上不凸显,协同育人平台不完善。对策:深入开展忠诚教育,强化协同育人的理念;搭建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平台;营造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氛围;完善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助于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引领作用,有助于夯实思政课的历史与现实的事实支撑、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应注重在教材内容的更新、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新技术教学方法的改进、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多样化结合等方面下功夫,形成多维的融入格局。  相似文献   

6.
<正>高校是为党和国家培养能堪大任、能做大事、能成大业的新时代有为青年的主阵地。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和关键环节,不断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应在“两坚持两发挥”上着力。坚持课堂教学和实践探索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办好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战场",课程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湖湘文化英译》注重湖湘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学生英译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文中从《湖湘文化英译》课程的思政教育意义、《湖湘文化英译》教学现状分析及课程思政建设策略三个方面,对《湖湘文化英译》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研究,旨在提升学生讲好湖南故事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专业人员。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平台,把政治思想教育融入课程教育之中,通过辅导员跟课体验制度,与所带班级学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并将体验感悟内化为课程思政,把思政教育的理念和精神持续推进执行,从而实现全员育人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企业家精神和创业能力,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党建工作与双创教育可以在建设育人体系、课程思政、双创实践基地时探索融合路径,既发挥党建工作对双创教育的引领作用,又发挥双创教育对党建工作创新的促进作用,两者双融双促。  相似文献   

10.
<正>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用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思政课已进入到了善用“大思政课”整体实践的育人新格局,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相关内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涵养大情怀、建设大阵地、构建大师资上下功夫,用好用活“大思政课”,探索新、实、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出云南教育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1.
法学的价值属性决定了法学教育的价值引导功能。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教育的目标。把学习“四史”与高校法学教育结合起来,是新时代高校法学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四史”与马克思主义法学教育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上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高校法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应以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统领明确融入方向,以历史和现实为脉络构筑融入节点,多管齐下提升融入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时代要求。曲靖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守正创新,不断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了“党建引领、思政驱动、融合共进”的思政课建设体系,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与思政驱动,全面推进育人工作发展的创新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高校思政课程要携手其他课程共同培根铸魂:一方面要坚守思政课程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关键、核心课程地位,守正马克思主义的“形、韵、味、魂”;另一方面,其他课程要坚持与思政课程同心、同向、同行,充分挖掘、  相似文献   

14.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作用;锤炼和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发挥好教师"引路人"的作用;以思政课教学改革为突破点,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构建"大思政"体系,推进各部门协同育人;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拓宽"三进"工作的渠道。  相似文献   

15.
公安院校经济犯罪侦查课程作为极具代表性的公安专业课程,须发挥好课程思政的载体性作用。目前经济犯罪侦查课程思政建设不够充分,育人效果有待增强。需要通过增强课程思政系统性思维,补齐实践环节短板,加强基层教学单元的课程思政软环境建设,推进课程思政校内协同、校校协同和校社协同,有效推进经济犯罪侦查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6.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低年级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计算机技术的高渗透性使得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思政元素更丰富、更时效、更多样.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特性,从理论课堂、实验教学、自主学习、课外教育、课外实践五个方面构建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思政引导的教育模式,实现从课上到课下、从课内到课外的时空维度、从全体到个体的受众维度教学过程的无缝衔接、全方位育人,让学科课程从原来的"知识的孤岛"驶入育才和育人协同并进的新航道.  相似文献   

17.
本土资源是可资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当地就近资源,挖掘并利用本土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境遇下,需明确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利用本土资源的必要性,充分认识利用本土资源在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空间、解决学生认知困惑、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的价值定位。以观念转变、优势发挥、特色办学和创新体验为着力点,从本土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本土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实现进路,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培养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8.
为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陆续开展"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想结合."刑事诉讼法"是大部分高职院校法律专业的课程之一,也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刑事诉讼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研究课程中的思政教学目标和思政教育资源,探索利用杜威"五步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方法,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使法学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9.
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和利用的角度出发,探究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总结当前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并提出辽宁各高校要积极探寻“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在教学内容上的融合点、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红色文化实践育人模式、加强高校红色网络文化建设等路径,将辽宁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高职公共英语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点,在英语教学中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高育人质量。文章围绕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满意度、湖湘文化了解程度、湖湘文化融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了解英文版湖湘文化的方法选择四个方面展开问卷调查,分析了调查数据,挖掘了湖湘文化思政元素,提炼了湖湘文化思政育人内容,明确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提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湖湘文化融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经实践应用研究,证明了该育人体系不仅有助于增强高职学生的多元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自信,而且对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语言技能提升三重目标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