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兵 《人民司法》2023,(32):23-25
<正>【裁判要旨】既存在不公开审理情形,也存在公开审理情形的,对符合不公开审理规定的犯罪事实部分,不公开审理,其他犯罪事实部分公开审理。因部分犯罪事实符合不公开审理规定而全案不公开审理的,违反公开审判原则,审判程序违法,原则上应当发回重审。大要案件、敏感案件、涉黑恶案件、死刑案件,以及轻罪符合不公开审判规定、重罪符合公开审判规定的案件,从犯犯罪事实符合不公开审判规定、主犯犯罪事实符合公开审判规定的案件,公开审判原则均应严格执行、从严掌握。  相似文献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为了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特作如下规定:一、人民法院进行审判活动,必须坚持依法公开审判制度,做到公开开庭,公开举证、质证,公开审判。二、人民法院对于第一审案件,除下列案件外,应当依法一律公开审理:(-)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二)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三)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经人民法院决定不公开审理的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四)经当事人申请,…  相似文献   

3.
1989年以来,我们长春市中级法院对二审公诉案件除法律规定不公开审理的外,全面依法实行了公开审判。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开审理率和公开宣判率均达到100%,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提高对二审案件公开审判的认识 自1988年召开第十四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以后,  相似文献   

4.
在9月上旬召开的山东省法院工作会议上,审判工作的改革问题,是讨论的一个热点。会议提出今后一段时间,要以严肃执法,保证办案质量,提高办案效率为目的,着重围绕“一个公开”、“三个为主”,进行审判方式的改革。 “一个公开”即公开审判。除法律规定不能公开审理的案件外,一审案件要公开审理;二审案件要尽可能地公开审理;再审案件要积极创造条件公开审理。同时,要努力提高公开审判的质量和效果,严肃认真地执行法律规定的各项程序制度,改变搞形式。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法是保障我国人民民主权利的基本大法之一.现就民诉法中有关离婚案的几个问题,谈谈我们的学习体会.(一)关于离婚案件中的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民诉法第一百○三条规定:"人民法院民事审理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以外,一律公开进行."这是民诉法的一项重要原则.人民法院实行公开审判的好处甚多,人民法院通过公开审判的活动,把审判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  相似文献   

6.
公开审判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原则,是法院审判活动的重心。但据调查,目前有些基层人民法院公开审判的民事案件,大约只占审结案件的8%。最近,最高人民法院任建新院长在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公开审判制度,指出:“相当一部分民事案件和经济纠纷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应当公开审理的,没有公开审理,有些案件虽然公开审理了,也常常流于形式。”本文试从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对执行民事案件公开审判原则(以下简称公开审判原则),作一些粗略的分析,希望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根据宪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经济纠纷案件,实行公开审判的制度。公开审判(包括公开审理和公开宣判)的核心是开庭审理。所谓开庭审理,是指由人民法院主持,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形式和顺序,查清事实,分清是非责任,对民事、经济纠纷案件作出处理决定的诉讼活动。开庭审理又称法庭审理,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或法律另有规定的外,一切案件的审理都应公开进行。  相似文献   

8.
根据民事诉讼法(试行)的规定,经济纠纷案件应当公开开庭审理。公开审理的目的是将人民法院对经济纠纷案件的审判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以确保案件的正确处理,同时通过公开审判,亦可对社会公众进行社会主义经济法制宣传。笔者根据几年来经济审判的实践,对如何搞好经济纠纷案件的开庭审理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从一九七八年下半年以来,全区各地人民法院认真执行宪法关于“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的规定。特别是刑法、刑事诉讼法公布以后,截至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公开审判了一百起刑事案件。其中正副院长亲自公开审理的二十件,有辩护人为被告辩护的三十九件。通过公开审判,使审判人员解放了思想,提高了认  相似文献   

10.
论公开审判     
法院审判案件要公开进行,对任何一个重视法制的国家都是一个原则问题。 公开审理是我国宪法原则 公开审判包括公开审理和公开宣判,这是审判工作的重心。审理案件要公开进行,不仅是法院的工作制度,而且是国家根本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条重要的宪法原则。我国早在1954年制定的第一部宪法  相似文献   

11.
王道华 《法制与社会》2013,(16):122+124
公开审判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实现诉讼公正的重要途径。公开审判制度应当包括公开的对象、公开的环节、公开的案件三个方面的涵义。由于受各种因素的的制约,公开审判制度在我国对其的认知和实践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弊端——司法行政化,立法粗疏、没有可操作性、当事人知情权得不到保护等等。完善我国公开审判制度应该从诉讼观念开始转变,以立法完善为前提,提高法官的素质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诉讼主体制度以及后果认定和责任追究制度。在实践中有必要加强对合议庭的公开、新闻监督与公开审判以及公开审理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公开审判制度,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诉讼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一九五四年的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都规定了公开审判制度。一九七八年的宪法又重申了这一制度。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第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此外,刑诉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一百二十一条还分别对那些不宜公开审理的案件做了具体规定。这些规定,是把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司法机关和司法工作人员必须坚决执行这些规定,以维护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两年来,在审判实践中如何正确运用“两法”,提高办案质量,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的课题。我们以公开审判为重心,认真执行各项审判程序和制度,审结了各类公诉案件八十二件。其中应公开审理的五十八件,全部做到了公开审判,依法不公开审理的二十四件,都做到了公开宣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收到了一些成效。 一、把好收案关 1980年初,我们收到检察院起诉的李福全窝藏杀人犯孟昭文一案。当时,我院审判人员大都是新同志,业务生疏,收案标准掌握不  相似文献   

14.
罗禹平 《人民检察》2011,(18):79-80
2000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的《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程序规定(试行)》(下称《公开审查程序规定》)第三条至第九条规定,对刑事申诉案件,均适用公开审查程序。立案复查后,均可举行听证会,公开听证等。这是检察机关首次在检察工作内部引入听证制度。从执法实践来看,涉检申诉听证制度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尚未建立统一规范的涉检申诉公开听证制度。《公开审查程序规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机密或者个人阴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该条还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第一百零五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  相似文献   

16.
(一)按照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时,除有关国家机密或个人阴私的案件、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外(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条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其余案件都应当公开进行审判。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也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  相似文献   

17.
论当庭宣判     
一、贯彻执行当庭宣判制度情况概览 审判公开是当庭宣判的前提条件。它包括公开审理和公开宣判两方面的内容。公开审理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将案件的审理过程公开(法律规定不公开者除外)。公开宣判是指人民法院将案件的审理结果,在大庭广众中宣告。现在,各地审判案件基本做到了依法公开审理。然而,作为公开宣判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当庭宣判制度却执行得参差不齐。据调查,近年来,某地区两级法院  相似文献   

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为了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特作如下规定: 一、人民法院进行审判活动,必须坚持依法公开审判制度,做到公开开庭,公开举证、质证,公开宣判。 二、人民法院对于第一审案件,除下列案件外,应当  相似文献   

19.
新思维     
马强认为对于不公开的案件,应适用定期审判:不公开审理即意味着不公布开庭公告,不允许公众旁听,法庭审理会过程均秘密进行。由于当庭宣判是在法庭辩论终结之日即行宣判,因此要求法院对不公开审理的案件进行当庭公开宣判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20.
公开审判是现代司法制度确立的核心,也是人民法院审判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离开了公开审判,就很难保证司法公正。我国宪法和三大诉讼法都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法律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为彻底改变审判案件“暗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