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红梅 《求索》2011,(4):215-217
日据时期,带有现代摩登化、国际化、殖民地化特色的大连都市文化不仅激发了日本诗人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灵感和想象,也孕育了日本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生。诗人们从摩登景象和现代气息中获得了丰富的感性来源和创作素材,也通过殖民地都市的文化体验,形成了不同的殖民认识。他们的创作赋予了日本现代主义诗歌现代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归纳了《诗经》中战争诗的三大特征:以民族战争为题材;没有具体战斗场面的描写;反映崇德尚义、“胜残去杀”的战争思想。本文认为正是这三大特征奠定了《诗经》中战争诗在世界战争诗史乃至人类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3.
准确地理解儒家诗教观,首先须区分普遍意义上的诗与文本意义上的诗。儒家认为诗歌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是对志、情的抒发。从生命存在的角度而言,情感是人类生命意志的经验性显现,诗歌是对生命意志的表达。志、情是合一的,是对人类生命意志的整体描述。志与情的区别是在人类情感内部显现的,分指情感的理性层面与感性层面。儒家认为道德教化须以情感教育为基础,其关键在于恰当地抒发情感,而诗歌则被认为是其实现途径。诗教作为上古礼乐制度的组成部分,在春秋战国时便开始衰落,原因有三:礼乐制度的崩溃,诗歌的经典化与审美的独立。  相似文献   

4.
宾恩海 《思想战线》2006,32(5):107-113
将“现代主义因素”确立为《野草》的一个重要特质来加以分析,正是谋求对《野草》中大量苦闷彷徨空虚绝望的“情感压抑”的深化理解。《野草》所指涉的众多精神命题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空幻、绝望、死亡、荒诞等基本主题有很大同构性,其艺术形式上的象征意味、非实指性、哲学品格的追求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外部特征也惊人地相似。《野草》在表现现代人的危机意识、探索人的心理深度方面为中国新文学开辟了艺术表现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收录有大量的婚恋诗,收录婚恋诗的原因从《诗经》文本的角度似乎无法说清,还原《诗经》的生成情景就会发现,这是由《诗经》的乐歌本性决定了其收录诗歌必须满足音乐的需要。《诗经》是周代礼乐文化的载体,周代礼乐制度的本质是追求和合,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以礼化民,以乐和民。在音乐之中,表达人神相和的神曲固然有合神之力,表现宗族兄弟君臣乡党的作品也有聚众之效,但是最能显示人际亲近的诗作,莫过于爱情婚姻之作。  相似文献   

6.
《新东方》2018,(4)
元代是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萨都剌的茶诗既包括以茶、茶事活动为吟咏对象的诗歌,也包括提及茶或茶事活动的诗歌。这些茶诗不仅呈现了元代茶文化发展的广阔图景,而且在这些诗中,少数民族诗人与汉族诗人交游唱和,民族融合,诗香禅意交融,更是流露出元代茶文化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晚唐五代的诗僧非常推崇诗歌,首先他们认为诗 歌是“经天纬地物”,是一门大业、伟业,并首创“诗业”一 词;其次,诗歌是他们生活的主题,他们日日沉溺于读诗学 诗、写诗吟诗、评诗论诗,热衷于相互寄赠、索阅诗作,热衷 于请人题序或为人作序,热衷于组织诗社;另外,诗歌是他 们的第二生命,是他们死后的安慰和寄托。  相似文献   

8.
政策文化是特定政策环境的产物,具有作为文化的一般基本特征,深刻影响着公共政策的运行。本文着重对传统政策文化的成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创新的策略,这对于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战争是文学作品的重要题材之一。《诗经》作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宝典 ,其有关战争内容的诗篇所透露的情感特征与体现的军事战略思想倾向 ,有助于人们认识我国古代军事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特色 ,正确理解我国古代丰富的军事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0.
《豹变》与《我们的时代》都是有生命意识贯穿始终的短篇循环体小说。在现代主义视野下,二者的生命意识同中有异:同样是在向死而生中追寻生命的价值,木心作品的主人公们是柔中带刚的名优,海明威作品的主人公们则是一群刚毅、血性的硬汉;在面对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时,木心用诗性智慧驻足追索,海明威用行动奋力抗争。他们的生命意识书写在具有独特美学价值的同时,为现代人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日前,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2周年,中国军谊诗书画院在京成立。成立当日起,该院将军艺术馆举办了为期10天的“首届将军诗书画展”。参展作品风格多样,参展的将军中,有的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南征北战、披肝沥胆;有的是伴随新中国的成立而成长起来的我军高级指挥员,他们见证了新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据该院秘书长周小献介绍,今后中国军谊诗书画院将定期举办高规格的军内外名家交流,通过诗、  相似文献   

12.
只要大家伙一看见我这人,准保你们心里立马一咯噔:“哎呀,好惨啊!”接着,你们难免会担忧:这个叫姚平的人可怎么活呀?手没了,脸也毁了……所以,我恳请小禾老师这回千万要破例用全家福代替我的单人照,我想借此告诉大家:姚平现在生活得还行!——因为,只要我一想到诗,一想到这令人怦然心动的精灵,嗬,管荷包里有钱没钱、管桌上有肉没肉,就有一种莫名的幸福在氤氲……诗是我的精神鸦片,没错,她让我几乎彻底忘掉了我的现实不幸。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后二三十年是中国文化大转型时期,是全民致富的特殊时代。先锋诗及先锋诗人都不得不向现实生活妥协。改变了过去诗人在“天上飞”的贵族传统,走上了平民化、世俗化的道路。此间的先锋是本土化和世俗化了的现实的、平民的先锋。先锋诗人的生命意识和生活情怀常常多于文体意识和审美情趣。这种对生活的急功近利的关注虽然有损诗艺的发展,却在特定时期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根据《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历史典籍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周王室逐渐衰微,但传统尤其是文化传统的力量仍然是巨大的。周礼的核心是礼乐文化,而《诗》是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人热衷于引诗、赋诗,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其作用一是诉诸权威,二是显示博学,三是修饰,这三种作用都带有维持文化连续性的功能。因此引诗、赋诗现象在春秋时期得以不断发展,这样的文化继承传统也为《诗》的传播和阐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引诗、赋诗既是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也反映了当时一种共同的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15.
先秦儒家诗意文化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文化中,先秦儒家文化具有诗意的特质,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现为性善的积极人性观、致中和境界的和合存活观、诗教与比德的隐喻言说观三个方面.先秦儒家先哲对诗意文化建设所形成的基本思想,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光大传统文化魅力的思想智慧,也是建构符合中国文化语境的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操作机制的重要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6.
为歌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辽宁省沈阳市沈河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沈河区在全区组织开展了“红诗沈河”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表现饮食的内容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饮食中有文化,文化中有饮食,互为表里,密不可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味"论诗、诗味交融就是从饮食文化到文化饮食双向交流、相互重构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8.
关于“诗”     
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既有诗歌的传统,也有诗歌的热情。从商周时期的《诗经》经典,到明清时期的更为庞杂,中国的诗歌创作一直长盛不衰。但自20世纪初出现了一条明显的分水岭:欲摆脱"旧体诗"的桎梏而"自由"宣泄,却不得"自由"之门而更多迷茫。至本世纪尤为甚,有句形容颇形象:写诗的比看诗的多——盖因不写诗的基本就不看诗啦,而写诗的大多也不看别人的诗的。但也有例外。譬如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借着党的十八  相似文献   

19.
杨富有 《前沿》2011,(3):195-197
从元上都扈从诗的内容可以发现元代文化多元与开放的特点:最高统治者在对待儒家文化上,采取了经筵制度,从儒家经典中汲取统治方略,恢复科举考试;在宗教上实行自由、开放、平等的政策,建立了大量寺院道观,宗教人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各族文人在创作倾向上,对上都地区及其人民表现了文化上的认同;在艺术上,统治者对各种艺术兼收并蓄;对外文化交流上,领域广阔,交流频繁。这些是中华民族多元开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陶然 《人民论坛》2020,(10):135-137
在当代语境中的诗教,既不只是汉儒所云温柔敦厚,也不只是文艺思想领域的范畴,它以古典诗歌为载体,却以经世致用为旨归;它深植于中华传统思维,却能接轨于现代文化需求.因此,从多个层面认识诗教的当代文化建构功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本源性传承和创造性转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