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晨 《党史文汇》2012,(12):44-47
包清山(又译作包其三),这个名字在十月革命时期的北高加索、中亚的撒马尔罕(今属乌兹别克斯坦)几乎家喻户晓;在这些地区的档案、文献、著作中几乎每篇都提到。20世纪50年代,有两名苏联历史学者,对他进行了专门的研究。那么,他在苏联有过什么故事?  相似文献   

2.
王建柱 《党史文苑》2009,(8):50-53,56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黄河大合唱》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提起它,让人想到了抗日战争,想到了诗人光未然(张光年1913-2002),想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05-1945)。在纪念《黄河大合唱》诞生70周年之际,不由得回顾起当年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来龙去脉.回顾起发生在“黄河身边”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相似文献   

3.
胡兆才 《党史博览》2009,(7):41-42,48
根据吴强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日》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电视台播出后,许多观众对吴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吴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红日》是怎样产生的?出版后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相似文献   

4.
背对观众     
历久不衰“父子骑驴”的故事人人都听过,它讲述一对父子牵驴进城的事。一路上他们苦恼不已:父牵驴、子骑驴,人说子不孝;子牵驴、父骑驴,人说父不慈;两人一齐骑上驴,又有人说虐待驴;索性两人都不骑,却又有人说要驴何用?  相似文献   

5.
徐志长  东海 《前线》2008,(9):56-57
月季是北京的市花之一(另一市花为菊花),在北京奥运会上所用的颁奖花束名为“红红火火”,就是由9枝“中国红”月季组成,配材为6枝火龙珠、6枝假龙头、6片芒叶、6片玉簪叶和6片书带草。在奥运赛场频频亮相的“红红火火”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月季为何在奥运会上有如此礼遇?月季又有什么特殊的经历和故事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呢?  相似文献   

6.
秀才买柴     
《新湘评论》2013,(18):61-61
明人赵南星《笑赞》中有则”秀才买柴“的故事:一秀才对卖柴者说“荷薪者过来。”卖柴者听懂了“过来”二字,把柴担到秀才面前。秀才问“其价几何?”因“价”字明白,卖柴者说了价钱。秀才又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降价)。”卖柴人不知他说啥,担柴去了。后来,秀才做了官下乡去,问父老说:“近年黎庶何如(老百姓过得怎么样)?”父老说:“今年梨树好,只是虫吃了些。”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  邹君 《新湘评论》2007,(11):61-62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  相似文献   

8.
如今的中国,私营经济早已山花烂漫。我国的私营经济是何时开始悄悄松绑的?改革开放初期私企第一张“准生证”又是如何诞生的?私营企业主姜维(现为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执委、中国光彩事业日本促进会会长、光彩中国实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讲述了其中的幕后故事——  相似文献   

9.
恭维     
黄健 《党员文摘》2006,(4):10-10
朱元璋得天下后,手下人将陈友谅(元朝朱年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的一张镂金床弄来送给能。朱元璋说:“这张床与孟昶的七宝溺器有何区别?”命人当场把床毁掉。这时,站在旁边的侍臣说:“未富而骄,未贵而侈,所以取败。”朱元璋听了立即斥道:“就是富了又岂可耳吞?显贵了又岂可侈?有骄侈之心,虽富贵岂能保?处富贵者,一定要抑奢侈、宏俭约、戒嗜欲。即便这样,犹恐不足以慰民望,何况穷尽天下技巧,满足一人之享受乎?其致亡者宜矣。覆车之辙,不可蹈也。”  相似文献   

10.
自小至今喜欢听老人讲故事,尤其是比我年长四五十岁的老人讲故事,我往往听得津津有味。在1982年至2002年的20年间,因工作的需要,我有机会听了近百位中共历史老人回忆各自的峥嵘岁月,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几位堪称革命家兼文化人如任泊生(1909-1990)、杨康华(1915-1991)、袁溥之(1904-1994)、谭天度(1893-1999)、欧阳山(1908-2000)、杜襟南(1916-2012)等人讲的故事。当然,这个时候听革命老人讲革命故事,与童年听奶奶讲童话故事的情境是不一样的了,不仅会追问故事的结局,而且会对故事提出疑问、乃至整理和重构。杜襟南老人讲故事与其他老同志有一个不同之处,就是讲故事的过程中,时不时拿出一张小纸片或一个小本子,把口述故事和文字史料互相印证和对照。  相似文献   

11.
蓝天 《廉政瞭望》2010,(6):32-33
在10多个省(市)交通厅(局)长因腐败落马后,又出一个江西省交通系统的腐败窝案,难道交通腐败真的没治了?  相似文献   

12.
李冉 《世纪风采》2011,(5):35-37
1945年,中国内战迫在眉睫。美国总统杜鲁门派遣马歇尔为特使,到中国调处国共纠纷,企图能化干戈为玉帛,但由于种种原因,调停失败。马歇尔觉得自己对中国的局势已经无能为力,换一个人,也许会出现转机。经过全面考察,他选择了时任燕京大学校长的司徒雷登来担此重任。精明的马歇尔为何会选择司徒雷登这样一个外交“新手”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呢?这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3.
汪强 《理论导报》2012,(7):41-41
今年高考中,四名女生夺得江苏省文理科第一名(三名考生并列文科第一)。近日的《扬子晚报》讲述了这四名女生的故事。高分考生的故事,爱看的人不少。故事写得好,也确实对在校生,对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家长都有积极的意义。但除了高分考生的故事,也该有人写一些低分考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正>近期,热播电影《周处除三害》将“周处”这个人物带进了公众的视线。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周处改过自新,从横行乡里的“一害”成长为捐躯报国的英雄的故事。然而,真实历史中的周处真是如此吗?他是否真的是“一害”?是否真的受到陆云的点拨浪子回头?“害”在何处?一切得从周处的父亲周鲂说起。周鲂,字子鱼,吴国阳羡(今宜兴)人。周鲂少时好学,通过举孝廉进入了东吴体制内,先后担任宁国长、怀安长,后来又屡立战功,升职为鄱阳太守。  相似文献   

15.
我是北京市社科院城市问题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这是一句经典的广告语。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都可以成故事。我家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2,(12):24-24
1973年8月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一条新闻:毛泽东主席会见应邀回国访问的美籍华人李振翩教授夫妇,并配发了一幅毛泽东与李振翩亲切交谈的照片。从照片上看,毛泽东的表情极为关切,而李振翩则轻松笑谈着。李振翩是什么人,毛泽东为什么要邀请他回国访问?这张照片后面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让步(一九三七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让步(一九三七年)毛泽东问:为了实现与国民党的合作起见,共产党在他的政纲中作了不少的让步,这些让步是节选自毛泽东同一位美国人的谈话。否有相当的限度呢?对于共产党将来政策之影响又如何呢?毛泽东答:共产党的让步,是为了要与国民党合...  相似文献   

18.
黎辛 《党史文苑》2013,(11):45-46
《白毛女》是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集体创作的献礼作品,由贺敬之和丁毅执笔。《向毛女》源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阜平县天柱山的一则故事。1944年,时任《晋察冀日报》记者的林漫(原鲁艺文学系第三期学员)写信告诉鲁艺院长周扬这个故事。周扬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他认为这个故事可以表现旧社会把人变成鬼和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19.
由涂元季、刘莹撰写的《钱学森故事》(以下简称《故事》),生动记述了钱学森这位科学巨擘的精彩人生,它把钱学森化作质感英雄,让更多追求高尚的人从中获得精神营养。从这个意义上讲,《故事》不仅在为英雄立传,更是在为民族铸魂。  相似文献   

20.
因为好记     
在一个急功近利的物质社会,人们经常听到的是天才、成功者和幸运儿的故事。可这些人到底有多少?假如你不是天才,你就不活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