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法律程序是美国一项著名的法律制度,对世界各国的法治建设都有深刻影响。受制于对程序认识的若干偏差,人们对正当法律程序价值的认识总是带有片面性,缺乏对其真正价值的认识。程序有自己的独立价值,正当法律程序也并非工具主义的程序。从宪政意义上讲,正当法律程序是美国法治大厦的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法制建设自80年代以来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我们在法制建设中也碰到了许多的困难,这些困难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对法律的认识问题。我们对法律的认识存在着许多矛盾和相互冲突的地方。这种不和谐已严重地阴碍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引起了我们思想上的混乱。这个问题已 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法制建设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我们的思想上应对法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废除“六法全书”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法全书”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三个时期 :晚清修律时期、国民政府成立时期、国民政府时期 ,日臻成熟。新中国成立前夕 ,我国废除“六法全书”,之后又对“六法全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引进苏联法律。对这一历史事件我们可以做一个“一分为三”的评价。“六法全书”是一个标尺 ,从我们对“六法全书”的态度中 ,可以反映我们宪政和法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资源有积极成分 ,也有消极成分。注重道德在法律秩序维持中的运用属于前者 ;过分依赖道德而轻视法律的作用属于后者。这种消极因素是导致我国法制建设走过条条弯路、遇到重重障碍的深层次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过程 ,同时也是她跟传统法律文化中的这些消极因素和消极影响作顽强斗争的过程。斗争的成果一个是“法治” ,一个是“德治”。“德治”的及时提出真正透视出了共产党人的理性法律文化观 :重视法律但不过度迷信法律 ;信赖道德但不过分依赖道德。这种成熟的现代法律文化观 ,代表了一种先进法律文化的前进方向。它能够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三个代表”并保持坚强的战斗力和顽强的生命力。认识到这一点 ,可以廓清对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法制建设问题上的一些歪曲认识。从而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5.
关于新中国法律作用的研究,不同时期的研究旨趣和重心不同。新中国三十年,学界对法律作用的研究政治色彩偏于浓郁,理论含量相对稀薄;改革开放新时期,法律作用的研究最为丰富,基本理论也趋于成熟、定型;进入法治建设新时代,法律作用研究呈现出一些新气象,但仍面临学理面向不够、理论创新不足的困境。新中国法律作用研究成长过程中,发生了从“阶级性”到“社会性”、从“结果性”到“过程性”、从“绝对性”到“辩证性”、从“单一性”到“多元性”的研究变迁,同时也历经了理论和方法的两次“实践”转向。面对当今虚实相生的数字社会新实践,下一步法律作用研究应当迈向第三次转向,重新思考法律在虚拟空间的作用及其局限性、法律作用和代码规制之间的关系等紧迫命题。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新中国立法的历史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这一时期立法的主要成就是:一是,彻底抛弃剥削阶级的法律思想,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运用法律手段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等思想和确立了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的原则;二是,坚决废除国  相似文献   

7.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有完善的应急法律对其进行保障.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应急管理法制建设的发展脉络,为适应应急管理部成立的新形势,应当完善应急法律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推进应急法制与体制、机制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们对法律推理的研究多限于以逻辑为基础的研究,这是一种法律形式化主义面孔的刻画,法律推理中价值判断具有必然性。文章对法律推理的性质和过程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探讨,并对法律推理中基于对法律解释和案件事实的价值判断两个角度进行了探讨,并主张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法律推理中的价值判断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法律推理中的价值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们对法律推理的研究多限于以逻辑为基础的研究,这是一种法律形式化主义面孔的刻画,法律推理中价值判断具有必然性。法律作为人类实践理性的产物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法律推理中的价值判断。对法律推理的性质和过程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对法律推理中基于对法律解释和案件事实的价值判断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认真地对待法律推理中的价值判断问题。  相似文献   

10.
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对待武装冲突法奉行法律虚无主义、实用主义和诡辩主义:对禁止或限制战争行为的规约和法律视而不见,对有利于谋取自身利益的规约和法律断章取义,对规约和法律的原则性条款任意阐释。美国适用法律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未来的军事斗争中,我们要辩证地认识武装冲突法的性质,充分看到武装冲突法的演变,正确发挥武装冲突法的作用,灵活运用武装冲突法的规范。  相似文献   

11.
浅析法律工具主义的泛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志刚 《工会论坛》2006,12(5):140-141
随着启蒙理性向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方向的分裂发展,工具理性成为弥漫于现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工具理性的泛滥以及人们对价值理性的漠视是现代性危机的根源。而这一点在法律文化当中的体现就是整个社会公众心理与实践层面的法律工具主义观念。这种观念在我国的产生有复杂的历史、现实原因,其本质上是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的,是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严重阻碍。祛除法律工具主义观念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法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法律文化的角度,探讨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了解中国法制建设的瓶颈。在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过程中,给我们的启示是应走中西法律结合之路,从传统文化里搜寻精华,从国情中发现规律,从西方成果中汇总经验,从移植法律中缩短距离,最终实现法律本土化。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但我国环境法的实施情况表明可持续发展并没有对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实施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回顾法律原则的产生过程有助于我们认识法律原则的特征,概括其识别标准。法律原则具有抽象性、稳定性和适用的广泛性,是公平、正义等法价值观的体现,同时也是对权利义务分配问题所作的基本思考。可持续发展是对经济社会未来发展蓝图的构想,但不能从权利义务配置的角度为人们提供可供借鉴和遵循的实现目标的基本方法与途径,因而不能对环境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实施起到应有的作用。可持续发展不是法律原则,而是环境法的立法目的,这有助于环境法学构建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法律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一、法治与德治并举是我们党治国方略的新发展 民主和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就在治国安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1954年制定的我国第一部宪法和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志着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良好开端。1954年到1957年上半年,我国初步建立起了一些重要的法律制度。同时,十分注意用革命理论和高尚道德教育人民,形成了革命、健康、朝气蓬勃的社会道德风尚。“‘文革’期间,民主法制建设遭到全面破坏”。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发展,领导人的思维习惯也会随之渐渐演变。党的领导人通过自身的活动来影响和推动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领导人的社会治理的侧重点不同,考察其历史轨迹,党的社会治理模式呈现出运动式、法治式和沟通式的推进形态,从直接依照政策到依靠法律的过渡,由人治体制向法治体制的转变,党的领导人是由传统威权型领导人向现代法理型领导人转变,而通过法律的社会治理则是从法律实用主义到法律虚无主义,从法律经验主义到法律理念主义,反映了一个革命性政党成功地实现向执政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法律信仰是实现真正法治社会的精神条件,是现代法律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警察法律信仰的内容包括"法律至上"的法治观念;具有"正义"这一法治的价值理念;正确的权力和权利观念;法律职业信仰.警察法律信仰的树建必须摒弃法律工具主义的理论误导;树立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17.
从法律角度谈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走过了50多年建设历史,经历了从萌芽、发展到整顿规范过程。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正处于探求新的管理制度,解决不规范问题的新时期。从法律视角研究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工作的必要性、外国立法借鉴及框架设计等问题将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际私法的法律选择方法经历了由单边主义方法到多边主义方法,再到后来融人实体主义方法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既反映了国际私法的价值由追求形式正义到追求实质正义的取向,也体现着对国际私法的价值的定位由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发展到以国际社会“主权共享”利益为出发点,最后回归到以私人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发展过程。因此有必要对这种定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9.
法律渊源:司法视角的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虽然我们可以从理论上把法律渊源分为实质渊源和形式渊源,但从规范法学的角度看,法律渊源是一个描绘司法过程的概念。在多数法学著述中,它是指法官在哪种法律形式中探寻针对个案的法律。因而我们应站在司法立场上来理解、认识法律渊源。法律渊源与法律形式的结合使我们看到法官发现法律的场所,而与法律发现的结合使我们看到其方法论意义。从司法的角度看,法律渊源实际上就是法官法源。  相似文献   

20.
理查德·A·波斯纳以其提出的法律经济分析被世人所熟知,他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为优秀的法律经济学家中的一位,其将民众从相互自愿的交易中获得利益这一简单明了的经济理论与和经济效率有关的市场经济这两种原理,运用到法理学及法律制度的研究当中,为法律经济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对法学一般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其成就远超于此.回顾其本人近50年的学术历程,不难从其所有重要著作中看到他的法律思想经历了一个怎么的过程即从法律经济学转变为了实用主义法学.就其一生重要著作着重对这一转向做初步的探讨,同时提出:第一,波斯纳用实用主义哲学修正并包容其原有的法律经济学,继承与发展了霍姆斯以来的美国实用主义法学传统,并试图建构自己的法律理论;第二,这种思想的转变与发展背后,反映的是思想家改造法律和超越法律的雄心和努力等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