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杜荣 《德国研究》2013,(1):96-107,128
德国19世纪著名人文学者雅各布·格林(Jacob Grimm,1785-1863)及威廉·格林(Wilhelm Carl Grimm,1786-1859)兄弟因其《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享誉世界。在中国,人们对格林兄弟的认识也主要局限于格林童话。对于格林兄弟、尤其是雅各布.格林在法律、日耳曼民间文学和日耳曼语言文学领域开创性的、历史性的贡献却鲜为人知。本文将通过回顾雅各布.格林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展现他是如何探寻德意志民族文化渊源,重构德意志民族文化和日耳曼民族精神的。这些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不但对19世纪的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相关学科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延续到了今天。  相似文献   

2.
从国家法角度看,德意志帝国没有由于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而消亡。作为平等的国际法律主体,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于1973年同时被联合国接纳,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联邦宪法法院认为,在1990年两德统一之前,联邦德国与德意志帝国在国际法上的主体身份是一致的。1990年10月民主德国根据《基本法》第23条加入联邦德国之后,联邦德国成为整个德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惟一代表。对于德国的法律地位和柏林曾一度拥有的相对特殊的地位,关、英、法、苏四国的行动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德国邮票上的中国文化王观泉德国,也许可以认为是最受集邮家欢迎的邮票大国之一,德国邮票反映了德意志民族文化中既是杰出的又是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同的题材内容,无论是文学艺术、哲学思潮、政治经济,抑或是自然科学等等方面的专题集邮,缺了德国邮票简直组不成邮集!即...  相似文献   

4.
访民德随感     
一、实现了一个心愿什么时候能到德国去看一看,这是我早已孕育在心头愿望,德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德意志民族是勤劳能干的民族。马克思、恩格斯是德意志民族的儿子。德国历史上有过许多著名的优秀人物,如资产阶级改革家路德,农民战争领导人闵采尔;古典文学家歌德、席勒;革命文学家海涅;古典哲学家康德、黑格尔,工人运动的卓越领导人倍倍尔、威廉·李卜克内西、卡尔·李卜克内西、卢森堡、台尔曼,等等。作为一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教员,就  相似文献   

5.
张仁颖 《德国研究》2002,17(2):73-76
马丁·路德是德意志民族的伟大儿子 ,由他所发动的改教运动构成了德国现代文明的起点。本文对他的神学思想突破和改教事业进行了系统分析 ,揭示出他对德国神学、教牧、语言、伦理、哲学和政治诸文化领域的深刻影响 ,这些影响结晶为他所铸就的一种典型的德国人性格。  相似文献   

6.
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法学家——萨维尼的生平与学说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 《德国研究》2003,18(4):54-59
萨维尼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法学家,历史法学派的创立人.他主张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坚决反对制订民法典.他的理论对世界各国法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马丁·路德是德意志民族的伟大儿子,由他所发动的改教运动构成了德国现代文明的起点.本文对他的神学思想突破和改教事业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出他对德国神学、教牧、语言、伦理、哲学和政治诸文化领域的深刻影响,这些影响结晶为他所铸就的一种典型的德国人性格.  相似文献   

8.
由同济大学德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德国学术中心主办的《同济·德意志文化丛书》日前正式出版。丛书分三个系列:《德意志思想评论》(年刊)、专著系列、译著系列。丛书主编孙周兴教授。 丛书第一辑共八种图书,简介如下: 1、《德意志思想评论》(孙周兴、陈家琪主编): 为专业性连续出版物,2003年起出版,年出一卷。每卷设有固定栏目“尼采·海德格尔研究”,以示本刊重点。  相似文献   

9.
陈慧 《德国研究》2007,22(1):29-32
中国从清朝末年开始从西方引进现代法律制度.借助于日本,德国法律制度被传入中国,并支配了中国20世纪初的法典编纂运动,中国的法律制度也走上了德意志模式.新中国成立后,转道苏联,中国法律再次受到另一种德国模式(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深刻影响.这使得德国法律制度和法律思维方式无形之中成为中国的主流.  相似文献   

10.
联邦德国早期的"一个德国"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明权 《德国研究》2001,16(1):12-16
联邦德国从成立一开始就坚持只有一个德国、联邦德国才是德意志民族的合法代表的原则,并且作出了具体努力来贯彻这一原则;此种做法在维护"一个德国"的法理和心理方面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德国的最终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