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足迹是犯罪现场最常见的痕迹之一,广泛应用于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在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证据作用。残缺足迹的特征同样对反映作案人的人身和行走特点、认定人身、缩小侦查范围和查找嫌疑人具有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2.
犯罪现场心理分析是犯罪描述技术的重要内容,而犯罪描述技术已经成为刑事案件侦查中常用的辅助侦查手段,其已经达到科学化的程度。加强犯罪现场心理分析理论基础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侦查实践工作,提高刑事案件侦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犯罪现场勘查是侦破刑事案件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刑事案件侦查的起点和基础,是收集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的重要措施,对刑事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通过现场勘查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明确案件性质,查明犯罪事实,发现犯罪侦查线索,收集犯罪证据,为侦查破案、查获犯罪嫌疑人提供各方面的犯罪信息。但是,近年来,现场勘查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只片面重视现场勘查而忽略现场保护;现场勘查的组织与指挥不当,侦查指挥员的勘查指挥能力有待提高;现场勘查技术和设备不够完善等。  相似文献   

4.
犯罪现场作为犯罪信息的载体和信息源,和其他信息一样,除有明态反映性外,还有大量的信息是以潜态形式出现的。侦查人员勘查犯罪现场,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找犯罪证据,获取犯罪信息。犯罪现场重建是基于对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的位置和状态及其相互关系的考察分析,以及对物证的实验室检验结论的利用.结合所获得的相关客观事实,合乎逻辑地以抽象、形象或实物模拟的方式,重新构筑犯罪现场所发生的犯罪内容和犯罪过程,并探明与之相关的犯罪行为的个人特点和犯罪条件的侦查活动。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犯罪现场重建理论观点及要点进行梳理总结,探讨现场重建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案人足迹是犯罪心理的重要载体,案犯心态与犯罪现场足迹特征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依据犯罪心理学、犯罪行为学和足迹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探求和揭示其间的相关性和因果关系,为案件精准侦破提供技术支持,已成为刑事科学技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不同的案件类型、不同的犯罪动机以及不同的作案人,其犯罪心理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形成了各自的行为特征,犯罪现场亦会形成不同的足迹反映,出现不同的足迹类型,据此可为案件迅速侦破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6.
犯罪现场中及时、规范、科学地提取微量物证,是案件最终侦破的切入点,能改变以往因犯罪现场没有提取到有价值的指纹、足迹等痕迹物证而致使侦查工作陷入僵局、侦查活动难以推进的局面。现场勘查工作需加强微量物证意识,强化证据意识,确立犯罪现场保护新理念。同时,利用相关微量物证检验鉴定结论时,应该对仪器检验鉴定结论进行科学分析、综合评判,避免盲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犯罪现场重建在我国刑事侦查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犯罪现场重建是构建犯罪证据体系的一项法庭科学技术活动,具有科学性、唯一性、局限性、证据性的特性,它不等同于犯罪现场分析,在掌握充分的现场犯罪信息资料的基础上,犯罪现场重建的科学结论具有证明能力,可以以专家证言成为诉讼证据。  相似文献   

8.
鞋印是现场常见的痕迹之一,对现场足迹进行正确检验所作的鉴定结论对案件的侦破和诉讼都是十分重要的证据。利用鞋底磨损特征检验是近年来我国刑事技术的一项新的重要的科研成果,它打破了长期以来足迹检验中形象特征检验的局限性,充实了足迹检验的理论,为揭露犯罪提供了新的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9.
犯罪现场重建是基于对犯罪现场获得的各类形式的证据,结合所获取的相关客观事实,合乎逻辑地以抽象、形象或实物模拟的方式,重新构筑犯罪现场所发生的犯罪内容和犯罪过程,并探明与之相关的犯罪行为的个人特点和犯罪条件的侦查活动。  相似文献   

10.
犯罪现场是犯罪分子从事犯罪的场所。犯罪痕迹、物证与犯罪经过有着必然的联系,罪犯既要犯罪就必然会在犯罪现场遗留下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这些痕迹物证既是侦破本案不可缺少的信息源,也是发现犯罪和认定犯罪的重要依据。然而,在目前所发生的重特大刑事案件中,确很少发现和提取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因此常常使侦破案件步入迷宫。笔者作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犯罪形势的变化,足迹检验在侦查破案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为公安和司法部门所重视,这是由足迹本身具有的重要证据作用特点所决定的。通过赤足足迹的检验鉴定可以直接认定人身。而足迹的检验鉴定也可以间接认定人身。但不能把足迹的鉴定结论绝对化而排除其他证据,只有把其鉴定结论摆在适当的位置,与其他证据相互呼应,才是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毒品犯罪案件的特殊性、取证困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犯罪侦查模式主要是从"人"到"案";一般没有直接、明确的被侵害对象;犯罪现场不特定、不明显且点多线长。因此要将证据意识贯穿侦查工作始终,用实物证据检验言词证据。  相似文献   

13.
犯罪现场概念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犯罪出现新类型、新特点,根据侦查实践的需要,犯罪现场概念应突破地点场所观、犯罪行为核心要素观的局限进行重构。犯罪现场新概念应为:犯罪现场是指由犯罪行为引起变化的环境以及产生的犯罪证据和犯罪行为信息的载体。  相似文献   

14.
科学有效地应用计算机取证技术是侦办计算机犯罪案件的关键。计算机取证也称为计算机法医学,是把计算机运行环境看作是犯罪现场,运用相关的辨析技术,对计算机犯罪行为进行法医式的解剖,从而搜寻确认罪犯及犯罪证据,并据此提起诉讼。从理论上讲,计算机取证人员能否找到犯罪证据取决于有关犯罪证据是否被覆盖。但从海量的数据里面寻找蛛丝马迹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的工作,侦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并按照科学合理的步骤来实施计算机犯罪现场中的取证工作。  相似文献   

15.
足迹在犯罪现场遗留是必然的,因此是现场中最常见的痕迹之一,它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也不言而喻。在足迹检验技术中,足迹检验的重点是对足迹各部位重压面的形态、特征进行检验,但足迹各重压面的形成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足迹形成后,与其他痕迹一样,其信息系统处于开放状态,也易受外界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雇佣杀人案件是以雇佣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特殊的共同杀人犯罪案件。雇佣杀人案件的特点突出,犯罪主体具有复杂性和广泛性,犯罪预谋具有完整性与针对性,犯罪手段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犯罪现场具有原始性与变动性。在侦破雇佣杀人案件过程中,必须立足犯罪现场,正确理顺因果关系,遴选侦破模式,采取综合措施。对雇佣杀人案件进行预审,应当重视侦查讯问,针对犯罪构成特点和犯罪证据特点,认真审查证据,正确认定犯罪,分清罪责。  相似文献   

17.
犯罪现场勘查是刑事侦查人员,在刑事案件发生后,为查清犯罪事实,收集犯罪证据,揭露证实犯罪人,而依法对与犯罪有关的人和事以及场所、物品、人身、尸体等进行的现场调查和勘验检查工作;物证鉴定是指具有鉴定权的鉴定机构内鉴定人员,受指派或接受委托,利用科学技术方法,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或者判断的一种活动。二者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现场勘查是物证鉴定的基础,物证鉴定是现场勘查的深化,现场勘查与物证鉴定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海洋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海洋资源的枯竭,导致海上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并呈现集团犯罪、跨国犯罪、区域广、手段高等特点,这给公安机关侦查破案造成困难和带来挑战。分析海上犯罪现场的构成及其照相取证的方法,可以为海上刑事案件的侦查破案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包括真核细胞型(真菌)、原核细胞型(细菌)、非细胞型(病毒)等三类。微生物物证检验由传统的主要依据微生物的组织细胞学形态结构特征进行,发展到物理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检验技术,检验鉴定愈益准确可靠。在司法实践中可为识别人身、搜寻犯罪现场、确定死亡原因、打击恐怖犯罪、判定传染病传播的违法性、鉴定医疗事故等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20.
足迹和指纹一样,都有一定的稳定性、反应性、特征性,然而在刑事案件中以及民事案件中,利用足迹破案的比例相当低,这并不说明足迹不重要,而是由于一些主客观条件所限,使得足迹分析在刑事案件中的利用率相对于指纹而言低得多。随着国内外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犯罪手段的变化,足迹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不断深化和完善,应当将传统侦查措施与信息化侦查措施结合起来,提高对足迹分析的重视程度,发挥其在视频侦查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