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洋 《求索》2013,(3):141-143
20世纪40-50年代,孙犁的小说创作塑造了数量众多风采各异的女性形象。在他的女性形象谱系中,有普通的劳动女性,有女战士,也有女性知识分子,还有一些颇具"另类"性格的女性。孙犁之所以钟情于女性形象书写,与他童年的家庭影响、个人性格以及文学修养密切相关。对孙犁创作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梳理研究,应该成为现当代文学孙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廖艳君  敖丽娟 《求索》2015,(2):174-177
女性形象,是电影艺术史中最丰富生动的话题之一。中国第六代导演创作于2009年以前、着重以女性为主角、主线或主要书写对象的影片中,以其执着的艺术理念、纪实性的创作方法,扛起言说社会现实的大旗,塑造了一批被社会主流生活和许多商业电影所遮蔽的女性群体,她们是中国电影史不可忽略、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一群女性。在后现代主义和消费文化、传统男性话语及现代女性价值观交织的多元语境下,展示了女性在时代发展、社会变迁下他者与自我冲突、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生存与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3.
论沈从文的女性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从文是一个擅长描写女性形象的作家,女性形象的塑造几乎贯穿其毕生的创作。尽管他对于女性的观念并没有系统的、理论性的认识和表述,但他的作品却渗透着对女性的独特感觉和理解,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研究他的女性观,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位人性作家复杂。矛盾的女性思想及其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毅 《求索》2007,(11):163-165
从“五四”到抗战时期。中国女性作家小说创作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反映了女性视野中不同历史阶段男性的表现形态和性格内涵。展现了女性作家对男性的认识、想象、反思和批判的过程,折射出女性作家的性别意识由觉醒而失落再到独立的历史进程。目前,学术界对这些女性小说的研究和批评已取得可喜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种明显的失衡现象,即偏重于以作品中的女性为研究焦点,如女性人物形象、女性问题等,而女性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则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试图弥补这-女性文学研究中的缺失,把“五四”到抗战这三十年的女性小说创作中的男性形象作为研究时象,探讨这些男性形象在这三个十年中的不同特征和演变轨迹,以及由此显现出来的女性创作主体对男性的观察、批判和期待。  相似文献   

5.
论吴伟业笔下的女性形象——以文集为讨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明清之际的吴伟业,其笔下的女性形象主要为妓女歌女和官宦人家的中上层女性。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女性,是与士人的生活状态紧密联系的,其中与妓女歌女的交往所代表的是士人在婚姻以外的感情生活。而对于官宦人家的中上层女性,吴伟业仍然坚守传统的价值观,对这部分女性所具备的孝顺、节俭等品格多加褒扬,尤其赞赏那些有着理家才能的女性。通过对中上层女性的书写,吴伟业传达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形象,同时还体现了对其他女性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6.
电子游戏作为一种文化娱乐产品,其中蕴含的性别价值观念必将会对网游用户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当前网络用户仍然以青少年群体为主。本文以女性主义为研究视角,从游戏题材的性别化、游戏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玩家的性别遭遇三个方面来分析电子游戏中存在的严重的性别歧视观念。  相似文献   

7.
刘朴芬 《人民论坛》2010,(9):250-251
李清照突破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女性书写,以其独具魅力的女性创作心态及文人气质对女性进行了大胆而真实的表述,艺术地再现了女性对自然、人生、情感需求的真实感受。延伸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体现出词人独有的艺术审美追求和女性作者冲破男性强势话语的胸襟。  相似文献   

8.
茅盾对于时代女性形象的塑造呈现出男性立场与女性立场的对话。一方面,作者从女性立场出发,对女性心理、女性情感、女性意识进行了成功开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在性别意识上颠覆封建男权文化、建设现代人性价值观念的启蒙追求。另一方面,作家与生俱来的性别立场和视角使他的创作还残存着男权文化的遗迹。  相似文献   

9.
女性以日常生活为内容和题材的创作积累下的丰厚资源和传统,这是有别于男性的叙事传统和资源。立足于日常生活视角进行女性文学史的建构,有助于我们突破男性中心观念和题材等级观念的局囿,挖掘出许多不为人知的女作家及其作品,重新认识许多被主流男性批评遮蔽或歪曲了的女作家、作品,有时甚至从根本上扭转主流男性批评的定见,还女作家、作品应有的面貌和地位。因此日常生活,应该是寻觅女性文学传统、建构女性文学史和重构文学史的一个有效参照视角,它对于发掘女性生命价值及其人文内涵以及梳理、总结、建构女性日常生活叙事诗学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鸣凤、四凤是巴金、曹禺作品中的两个女性形象。本文试图从现代社会学、现代心理学、哲学等角度对她们的悲剧成因作出新的闸释 :封建社会制度是悲剧产生的前提 ,但悲剧不会因为封建社会制度的灭亡而根绝 ;悲剧的结局源于欲望与现实矛盾的冲突 ;个人因素是导致悲剧结局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文学中几部女性作家书写历史的小说为论述对象,分析当代台湾女性历史书写的美学策略、思想内涵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脉络。前三节分别从身体书写、历史话语中的沉默女性以及空间寓言等三个角度解读这些文本以多重主体策略融合女性意识与历史元素的美学张力,第四节则将其置入台湾社会独特的"后殖民"历史语境与西方女性主义文化思潮的互动关系中,分析女性历史文本对"女性"、"历史"与"国族"三者关系的呈现,从"女性意识"与"历史眼光"两方面检视女性历史书写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忠强 《求索》2013,(10):146-148
屈原在楚辞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的经典形象。并赋予她们特有的政治寓意。屈原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类:仙界的神女、人间的凡女、理想世界里的美人。神女代表着远离尘世、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凡间关女代袁着芸芸众生简单低俗、伸手而能及的生活愿望:美人则喻指屈原理想中贤德的明君和清明政治。屈赋女性形象及其特定的关学意蕴,对屈原以后的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影响深远,几乎成为了美人形象的经典创作范式。  相似文献   

13.
范婷婷 《前沿》2008,(3):183-185
史诗作为一种专门歌颂英雄的文学样式,其主人公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男性,女性在其中出现的很少,即使有,也是作为男性的私有财产和附庸。但是,亚美尼亚史诗《萨逊的大卫》在成功塑造萨逊族四代男性巨人英雄的同时,刻画了多住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这在史诗史上是非常少见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史诗中几住女性形象的分析,透过史诗表面对女性的正面书写,探索史诗深层意义链上男性对女性世界的想像和价值判断,及男性以性别面具的方式曲折地诉说着的对自我性别的确认、反思、期待。  相似文献   

14.
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是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里程碑.她从性别差异入手,通过解构的方式,确定了重读文本、重新认识性别身份对再现女性形象的重要性,打破以往以男子为中心的创作、阅读和批评的规范,消解了传统上男性作家在文学中再现女性形象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以女性特有的生活经历、审美体验和批评视角对作品进行阅读和剖析,建构了一种女性主义的阅读和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15.
雷牡丹  张铃鹿 《前沿》2014,(13):208-209
从西方女性研究的角度分析民俗学时,西方女性研究者认为类似于格林兄弟的民俗文本故事的创作者,是导致当代西方女性地位弱化、边缘化的主要原因。女性研究者认为,格林兄弟以男性的视角编辑创作文本,文本中形成了女性从属、被动的社会角色定位。如《灰姑娘》等故事中充斥了女性“弱者”的形象,表现出女性被动、从属的形象,女性必须要温柔、美丽、善良才能赢得幸福。这种男性创作者灌输的思想直接导致女性地位的特殊化,影响了未来数代西方女性的成长发展。笔者疑问,是文本的创作者影响了西方视野中的女性文化,还是根深蒂固的文化因素影响了文本创作者?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者的研究观点是否正确?本文从民俗学的人类学派、仪式学派、结构主义理论以及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四个角度来反驳西方女性研究者的看法。希望通过这些理论,能够以新的角度看待女性研究问题,对西方女性研究工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侯天皓 《求索》2008,(10):161-163
女性主义批评是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之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张以独特视角对以往的文学作品进行多维视角的女性主义解读,对男权主义文学歪曲妇女形象的事实进行批判和拆解;努力挖掘不同于男性霸权主义的女性主义文学传统,重评文学史;构建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书写与表达方式,关注女作家的创作心理状况;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同化和淹没,提倡一种全新的女性主义写作范式。  相似文献   

17.
巴金一生的创作深受俄国文学的影响,在诸多作家中,对其影响较大的要数屠格涅夫.屠格涅夫不仅是巴金文学创作上的老师,而且在小说、散文诗等领域都对巴金产生过巨大影响,特别是屠格涅夫作品中的"第一人称"手法、"多余人"形象、对比手法、反专制主题及梦幻象征手法等,更是在巴金的作品中留下了较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文化研究视角重读旅美台湾作家聂华苓的华语经典小说《桑青与桃红》。认为此作的离散书写和女性话语方式在华语文学史上占有突出而重要的位置,作品叙述了20世纪华人个体的流离创伤体验,同时拥有国族寓言的反思视域,以人物的历史遭际和人格分裂隐喻从抗战到冷战时期的华人离散境遇和文化政治。女性形象桑青/桃红具有华人文化英雄意味。  相似文献   

19.
李仕华 《求索》2013,(12):150-15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创作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中以女性诗歌创作的转向为重点,此时,“女性”与“都市”两元素在女性作家笔下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展现与恣肆的书写.构筑成一道另类的文学创作景观。此后的女性诗歌创作逐渐由女性主义的性别书写转移到对都市文化语境中女性命运的思考,这使得女性主义文学突破了原有审美价值的桎梏,而获得了新的人文意境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邓琳娜 《求索》2010,(7):211-213
现代社会,女性地位提高了,但她们面临的困惑与无奈也更趋向复杂。于是,现代女性在新的困境中对自我追求的执著和对生命的细腻体验也成为现代作家创作的主题。这在莱辛的女性主义小说中便得到了突出反映。本文通过对比莱辛与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小说,对照莱辛创作早、中、后期三部重要女性题材小说《野草在歌唱》、《金色笔记》、《简·萨默斯的日记》的发展性阅读,考察20世纪英国现代女性对自我身份、自由和爱的追求。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莱辛对女性经验的把握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感悟生命的本质,追寻生命的意义,其作品中的理想主义也为现代人追求自我,改善社会提供了一条积极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