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规范性与现实性--浅论课程设置与妇女学学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设置是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妇女学的学科建设,既要尽可能融入全球化背景下的妇女学发展潮流,积极参与世界妇女学领域的对话与交流,又要坚持本土化的发展道路,给予当代中国妇女生存与发展的处境充分的现实关照。这种学科发展方向要求妇女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要遵循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的一般原则,注重科学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要兼顾妇女学生存与发展的特殊性与现实环境,做到规范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在共性与差异中发展亚洲妇女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指出西方妇女学的勃兴、亚洲学热与妇女学区域化本土化中女学者倡导等外、内因素是亚洲妇女学兴起的原因;又以一次亚洲(8个国家和地区)妇女学国际会议上宣读的论文为例,分析亚洲妇女学的特点--由于亚洲各国妇女生活的背景即妇女学产生的语境在共性中存在着差异,无论是在传统的父权制时代还是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妇女生存环境的不同导致对妇女议题的关注点不同,妇女学的发展过程运作策略也存在差异;但是在实现知识和思维认知方式的变革、实现性别平等和向世界发出亚洲妇女的声音以及妇女学者主动推进这项事业则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3.
章立明 《思想战线》2006,32(4):54-60
中国妇女学全球视野与其行动的均衡点决定中国妇女学的生命力,即妇女学能否在国内广泛渗透和扎根,成为社会机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影响、改变民众的日常生活、行为、观念,而不仅仅停留在教学与科研环节,以学术为壁垒,把妇女学看作是精英妇女的自留地。妇女学发展需要兼具两个功能,一个是专业化,突出对专业人员的提高功能,另一个是通俗化,强调对公众的普及功能。中国妇女学建设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相似文献   

4.
学科制度视角下的"妇女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珺 《妇女研究论丛》2005,(Z1):101-103
妇女学的学科合法性长期受到学术界的质疑。从学科制度的角度来研究妇女学学科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经过学科建制和学科制度化的过程,妇女学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6年10月19-20日,“中韩妇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师范大学召开,来自韩国、中国大陆及台湾的妇女学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以期通过分享经验扩展社会性别知识。党委书记兼校务委员会主任、经济学家李家祥教授在致词中不仅高度评价了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的妇女学研究,而且对本校妇  相似文献   

6.
性别研究作为社会研究中一个跨学科并兼具学术与行动导向的独特领域,一方面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和研究取向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深深扎根于中国转型社会丰富而多变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实践,其发展路径经历了从本土妇女研究的崛起,到女性主义的引进、传播与"接轨"的努力,再到性别研究学科化、本土化过程中逐渐走向规范、成熟和多元的过程。文章首先对这一发展历程的不同阶段及其本土化特点进行考察,继而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主流性别研究遭遇的从议题到话语的批评与争议的梳理,分析性别研究的中国语境之变,从而强调所谓本土化知识建构的逻辑就在于走向开放、多元和包容的性别研究中国话语。  相似文献   

7.
一、从亚洲妇女学的兴起和“丛书”的发行谈起2005年6月23日,当第九届世界妇女跨学科大会(w w 2005)进入高潮之时,大会主办者——梨花女子大学的同行又给2800名与会者一个惊喜——“亚洲妇女学丛书”发行式上推出了8册(卷)新著,使繁花似锦的世界妇女学再绽奇葩。她的“新”就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理论本土化的主张都是一个时常被提起的议题,围绕这个论题的争议历久而不能平息。本土化论题可以从知识论和方法论中多个维度的二元对立范畴去理解。具体包括从普遍性与特殊性、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权力三对范畴出发,探讨本土化主张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9.
《走向善治———中国地方政府的模式创新》一书从善治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出发,总结了地方政府创新的目标模式,并结合浙江省政府的实践,提出了地方政府运行机制创新的建议。善治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西方且极具影响力的公共管理理论,但置身于中国的语境,如何使之实现本土化  相似文献   

10.
西方的“价值中立”理论为我国的心理咨询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思维创新空间,但如何科学认识和吸纳这些舶来的思想精髓,是国内学术界一直讨论的重点话题。该项研究将从心理咨询宏观的运行规律,到心理咨询的本土化、适用性角度,认真探讨“价值中立”与中国本土心理咨询实践的相悖性、冲突性,并以此入手认真解析心理咨询中进行价值干预的必要性和具体运行原则。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中国女性学基本理论建设提供了基础性思想,女性学揭示女性的本质、特征、存在状态及其发展规律。21世纪,中国女性学须创新;须坚持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对现实中国女性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进行理论探讨;须吸收和借鉴国外女性学,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2.
女书:我们的终结,抑或我们的开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在女书中以“我们”的身份言说并存在,藉此放逐父权制。书写与被书写同样危险,我们没有聋,可是我们却哑了。文本意图受到了女书本身表述的破坏,女性在使用女书时掺入男性异质,削弱了女书自身构建的权威,在与男性争夺话语权时显得力不从心。放逐最终遭到放逐。颠覆父权制必须动用男性话语的概念,在其文本内寻找颠覆模式。女书的终结是消除二元对立的必然要求,标志着两性对话进入了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As a public interest lawyer for about 15 years,Guo Jianmei is the founding director of Peking University's Center for Women's Law and Legal Services,China's first NGO specializing in legal aid for women's rights protection.Among her many awards for public service,she has received the 2007 Human Rights Award from the U.S.woman's orga-nization Vital Voices.Guo,49,is the wife of best-selling novelist Liu Zhenyun and mother to a fourth-year university student.During Guo's interview with Beijing Review on women'...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本土化角度,论述当下全球化语境中我国妇女解放理论的构建问题.通过对20世纪妇女运动史的回顾,论述了在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我国妇女解放理论与整个国家、民族解放理论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和有机兼容性,以及这种一致与兼容在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然而当历史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尤其是社会主义经济由计划向市场转型的时候,这种建立在社会层级理论基础上的一致与兼容所掩盖的负效应,日益凸显出来.面对西方女性主义话语的解读与挑战,我们应对已往的妇女解放理论构建进行深刻反思,借鉴社会性别理论以及其他学科理论,拓展妇女学的研究视野和领域,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理论.  相似文献   

15.
对女性身体再造行为的文化评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者从文化的视点切入,分析了关于女性身体美的文化是怎样控制了妇女的生活方式,以及是怎样的再现了历史深远的审美关系中两性权利和地位的不平等。作者认为,如果不能改变让妇女为自己身体痴狂的文化,那么,妇女对自己身体的看法和身体再造行为的改变将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女性研究起步较晚,但在众多学者的关注和国家社科基金等的支持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本文通过对1993-2007年批准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有关女性项目进行归类统计,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国家社科基金女性研究项目的时空分布、学科类别、研究内容、研究成果、承担单位和主持人性别等方面的特征,以此反映近15年来中国女性研究的学术轨迹,旨在为中国女性研究学者了解和把握中国女性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及申请相关基金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社会性别理论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和社会性别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理论与实践的需要;文章论述了这一比较研究的意义和可行性;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社会性别理论的相同之处和差异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高校女性学教研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中国女性学的教学与研究问题,不仅要把它置放在当下全球化的女性学教研风潮中,而且要把它置放在近百年来中国女性解放的特殊历程与话语环境中,尤其是要把它置放在古来有之的女教传统的因素中,才有可能更准确、更到位地认识并解决女性教研与学科建设、女教传统与女性现代化、女性主义理论与社会实践之间存在的矛盾,从而建立起一个良性互动、行之有效的现代女性学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妇女法律援助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妇女法律援助的模式选择问题决定了妇女法律援助的发展方向。在中国较为丰富的妇女维权经验和相对较少的妇女法律援助实践中,中国妇女法律援助形成了三种模式:政府型妇女法律援助、民间型妇女法律援助和妇联型妇女法律援助。在甄别三种模式之后,本文创设第四种妇女法律援助模式:以政府型妇女法律援助为基础,以民间型妇女法律援助为主体,以妇联型妇女法律援助为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妇女发展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性别视角来分析,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妇女发展的基本观点,彰显出鲜明的促进妇女发展的时代精神,确立起审视妇女发展的新的坐标,提供了推进妇女发展的思想武器,是妇女发展的灵魂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