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3日,台湾“法务部”宣布:“调查局副局长”叶盛茂升任“局长”。8日,陈水扁又调整了“国安系统”与军情系统的高层人事:“国安会秘书长”庄铭耀调任负责对日游说的“亚东关系协会理事长”,遗缺由“国安局长”丁渝洲升任,新任“国安局长”由第一副局长扶正,“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薛石民接任徐筑生的“军情局长”一职。这次人事大调整是在情治(情报和治安)系统内部问题丛生、民进党年底选举不妙、陈水扁执政基础不稳的情况下进行的,是陈水扁上台以来对情治机构高层人事进行的最大规模、也是最重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一些前美国外文和情报官员最近在接受美联社记者理查德采访时称,在过去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萨达姆曾经充当了美国情报机关的工具,成为美国情报机关反对共产主义的屏障。 美联社记者曾就此问题采访了10多位前美国外交官、情报官和英国学者,了解了以下鲜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正以强大的生命力与巨大的信息提供能力以及检索能力而风靡全球,这使信息的传递、获取进入了全新的网络时代,运用高新技术形成高水平文献资源优势,与飞速发展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推进图书情报事业协调、有序、快速的发展,都离不开“人”这个首要的因素。“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人是图书馆发展诸要素中最活跃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一些前美国外文和情报官员最近在接受美联社记者理查德采访时称,在过去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萨达姆曾经充当了美国情报机关的工具,成为美国情报机关反对共产主义的屏障。 美联社记者曾就此问题采访了10多位前美国外交官、情报官和英国学者,了解了以下鲜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5.
形形色色的泄密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到今天,人,仍是一切窃密和泄密中最活跃的因素。泄密可能就在人们的不经意之中发生,真可谓:“处处留心皆情报”,“一不留神就泄密”,纵观泄密现象真可谓千奇百怪。 网络泄密 1994年11月,英国破获了一起重大计算机泄密事件。英国电信公司的一位计算机操作人员,借助于公司职员提供的计算机密码“闯入”公司内部数据库,获得英国防务机构和反间谍机构的电话号码与地址,并将这机密通过因特网传给苏格兰  相似文献   

6.
西方发达国家“情报主导警务”模式的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情报主导警务的研究已近20年,相对于我国来说各方面都比较成熟。这些国家情报主导警务理念产生和推广具有相似的社会发展和警务实践背景,运作模式具有如出一辙的技术架构,并且具有共同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7.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1999年5月24日报道,英国情报机关掌握的证据显示,发生在十多年前的美国泛美航空公司客机在英国洛克比上空爆炸事件的真正幕后主使者是利比亚现任总统卡扎菲。该报指出,当年,卡扎菲为了报复里根政府对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空袭,下令利比亚驻海外的情报机关炸毁泛美航空公司的班机,造成机上259人及地面11人丧生的惨剧,其实美国政府早已掌握这些证据,只是为了恢夏与利比亚的政治、经济关系,而刻意进行了隐瞒。卡扎菲被疑为洛克比空难的幕后主使  相似文献   

8.
柏林墙倒塌后,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称:德国情报机构曾举行过秘密研讨,议题是如何取代英国成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最重要的伙伴,起到一个情报大国的作用。事实上,美国和英国情报机构一直不愿与德国分享情报资源。他们振振有辞地说,你们“在冷战期间被东德情报部门渗透得象一个筛子,千疮百孔”。德国人分辨说,过去归过去,现在情况不同了。美英却反驳道,“尽管苏联已经解体,BND(德国联邦情报局)仍可能已被俄罗斯间谍渗透”。因为今天的俄罗斯间谍活动同冷战时期一样,十分活跃。或许是天公不作美,就在德国人不服气的时候,“意外…  相似文献   

9.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披露,今年5月初,英国对外情报机关“军情六处”(M16)间谍名单被刊登于美国加州一个互联网的网页上,牵涉间谍人数多达116人,名单中泄露的情报员平均年龄47岁左右,几乎全是剑桥及牛津大学毕业的高级知识分子,能操多国语言,家境富裕,和王室关系良好,有四分之一的人曾经获得国家颁发荣誉勋章。英国当局担心,有关特工会因身份外泄而有生命危险。目前,所有被公开身份的情报人员均接到危险警告,有关方面召开紧急会议,磋商决定应该召哪些人员回国。前特工否认泄露名单百多名英国特工的名单在互联网上公开,…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家情报战略的特征与演变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情报部门。2005年,美国情报部门实现了自1947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跨机构整合,设立国家情报局长办公室,每4年出台新的情报战略报告。这一整合反映了美国情报战略的特征及变化。美国情报战略的演变不仅是其情报系统自身的变革,也是美国国内政治变化的一个缩影,体现了美国对权力分散化、网络化的新认识及战略目标与理念的变化。剖析美国情报战略报告,有助于深层把握美国情报战略思维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安全通讯》2002,(12):60-60
10月8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经英国安全部门证实,爱尔兰共和军的间谍网截获了大量秘密情报,提供给爱尔兰共和军和其政治组织新芬党,使他们在同英国政府的谈判中占据了有力地位。这些情报甚至包括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的电话会谈记录。这一消息公开后,北爱自治政府面临解体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警察管理——一种现代现象 英国警察的合理管理是一种新现象,它受美国警察的影响远远大于欧洲国家的警察。欧洲国家的警察为英国警察提供了负价值的例子。出于对过去在法国和德国出现的警察国家的恐惧,英国人不能接受欧洲警察结构适用于英国的观点。就美国而言,其主要影响表现在国标管理上。目标管理理论是由工商界首先提出来的,包括产品、市场、顾客等概念。  相似文献   

13.
“码中之码”是二战期间一个名叫保罗·洛斯伯德的英国间谍发明的、专门用来传递技术情报的编码技术。目的是为避开德国秘密警察盖世太保对秘密电台的严密侦察;另外,由于技术情报比一般情报内容多、数据复杂,无法  相似文献   

14.
马克 《公安教育》2014,(8):75-78
<正>情报引导警务是各国警察部门普遍采用的新型警务模式,这种警务模式的核心内容是情报信息,即通过对犯罪信心的收集、分析和研判,对犯罪态势进行判断和预测,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犯罪活动进行打击和预防。美国是实施情报引导警务战略的成功典范,但是在利用情报系统进行打击犯罪的同时,美国也遇到了我国公安机关目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情报资源如何高效地在系统内流转,如何将最全面的情报资源提供给有需求的人或部门。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就是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情报信息共享机制。自2003年开始,由国土安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在情报领域大量运用公私合作模式,开展情报外包和第三方信息收集共享.美国情报公私合作实践存在界限不清、公法价值削减等问题.为此,美国明晰了关于"政府固有职能"的判断标准,完善了监督披露制度,修正了相关法学理论,强化对情报公私合作的监督问责能力.我国可以从中得到启示:通过立法明确情报公私合作的容许界限,强化情报公私合作的监督问责,促进情报合作法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国安会”(及所属“国安局”)在台湾的政治体系里有着特殊的角色与功能。两蒋时期 ,“国安会”是“动员戡乱体制”的产物 ,而“国安局”的特务情治系统是其专制统治中的重要一环。在台湾政治转型时期 ,李登辉操控“修宪” ,保留并将其纳入“宪政体制”中去 ,首次“政党轮替”后 ,陈水扁有将“国安会”扩张为“政务会议”的意图。而由李登辉至陈水扁 ,都在建构“总统制”的“总统”权力 ,对“国安会”及“国安局”的操作是其中的一方面 ,但是由于“宪政体制”的不明晰和政局今后可能的变化 ,至今这仍不能称为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情报改革。通过对情报体制、情报政策以及情报手段等方面的调整,情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不久前,日本海岸警卫队提出了购买两架远程侦察机的要求;内阁情报调查室也制定出“2007年度前再发射4颗侦察卫星”的新计划;2000年9月12日,日本又在自主开发新一代预警机问题上争取到美国的理解。这一系列举措正是日本加快情报改革步伐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8.
聚焦世界     
《小康》2020,(18)
正《经济学人》英国人最不爱戴口罩,韩国人戴口罩比率最大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三个西方国家(美国、英国和意大利)和三个亚洲国家(中国、日本和韩国)中,英国人戴口罩的比率最小,韩国人带口罩的比率最大,中国仅此于韩国。近1/5的英国人认为口罩在抑制新冠病毒传播上是"无效的",几乎为美国人的4倍,超过韩国12倍。只有1/6的英国人说它  相似文献   

19.
域外传真     
英国《观察家报》近日根据其获得的一份由英国情报机关写给内政部的机密资料推断,英国情报机关正在计划将每一个英国公民的电话通讯、电子邮件及浏览过的互联网网页,记录在政府一个庞大的资料库内。 据报道,这份机密文件内容涉及军情五处(MI5)、军情六处(MI6)及英国警察部,他们联合要求政府制定一条新法律,使他们有权监控个人电话通讯和电子邮件的内容,并将它们储存在资料库内7年。该报道说,这份密件显示,英国内政部似乎对这一建议极为赞同,因为这些资料将会有助于打击犯罪活动,例如日趋严重的电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泄密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外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地窃取我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的情报,致使泄密事件时有发生,给党和国家的信息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更为严重的是涉密信息通过电磁辐射被非法接收,无法知晓;计算机信息网络遭受黑客入侵窃密不易察觉,秘密信息一旦被送上因特网,瞬间就能被成千上万的人知悉;有的在网上发布了不应该公布的信息,有的在专用上网机上进行密级文件的修改,有的在日常工作使用的计算机随便接线上网,有的将涉密笔记本电脑随便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