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保障学》课程思政在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特色定位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推动建设“红”“专”结合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快车道。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学》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了专业课中育人元素的挖掘与梳理。从《社会保障学》课程中八项主要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进而阐述其中蕴含的包括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精准的职业定位、激励和引导智能素质开发以及开发学生锤炼个人的实践能力等五大方面独特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
玉香 《世纪桥》2022,(9):46-48
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要开好思政课,把握其理论体系、思想体系、逻辑结构的“核心”至关重要。课程明确的思想性、坚定的政治性和正确的理论性决定了它的方向与性质,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政课理论的引领。课程所阐述的“时代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始终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和决定体现了思政课理论的精髓。课程抽象理论需要具体概念阐释,通过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功能等实现课程理论的具体化、立体化,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课理论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陈建华 《世纪桥》2024,(1):106-108
专业课程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在新文科视域下探索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课程《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与课程思政的融合,通过优化教学目标,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更新教学理念与策略,使该课程注重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肩负起课程育人的责任,让学生在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时更加从容和自信。  相似文献   

4.
吴丹 《山西青年》2022,(23):101-103
情境教学法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多门课程中应用广泛,近年来也逐步走入大学校园,在艺术类、语言类、经济类、理工科类课程中崭露头角。本文旨在研究情境教学法在高校《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应用的意义、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问题,得出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提升教学效果,达到知识育人、情感育人、综合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黄雷 《世纪桥》2007,(6):128-129
任务型教学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任务型语言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及注重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是任务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完成任务、学习语言的主体。在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结合阅读文章,设计一些真实自然、贴近生活实际的任务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兴媒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积极探索新兴媒体平台支持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扩大影响力,锻造凝聚力,提升服务力,对于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祎 《山西青年》2021,(1):171-172
"课程思政"建设是回归教育本质、实行全面育人的根本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课程的各环节是对新时代专业课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纳税核算与申报》课程为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通过探索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将"课程思政"引入专业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从而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使...  相似文献   

8.
薛蓉  张雪钰 《学习月刊》2013,(20):17-18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方法的内涵在理论界,学者们对"行动研究"的含义并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这一方法的定义。代表性的意见有:(1)"行动研究"是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和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背景的理解进行的反思研究;(2)"行动研究"是指实践者和研究者在都能接受的道德规范下的共同协作。其目的是,在研究进行的同时,帮助实际工作者去解决亟待解决的问题;(3)"行动研究"就是在研究者、实际工作者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共同合作下,在现实环境  相似文献   

9.
高校要确保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必须推进其供给侧改革。当前,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面临着专业课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难以有效融合、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部分教师言传身教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强等现实困境。实践中,高校必须从精准识别思政元素、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升教师育人意识等方面着手,以破解课程思政供给侧改革面临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0.
上海高校探索基于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工作模式,建立思政课堂显性教育与其他课堂隐性教育的协同育人工作理念,打造思政教师与其他课教师全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主体,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旨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案例教学法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应注重选择经典案例、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并及时进行案例点评和总结。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把枯燥的教学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情境。文章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阐述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设计。  相似文献   

12.
罗玉兰 《世纪桥》2013,(12):46-47
"纲要"课是高校本科学生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公共必修课之一,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纲要"课的教学却存在着诸多矛盾,面对这一现状,只有不断创新"纲要"课教学模式,才能提高"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要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努力体现党建时代性、把握实践规律性、富于工作创造性,不断增强党的基层组织活力。文章以古田会议精神为例,说明通过明确目标找准定位、提高党建科学水平、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建立红色教育基地等途径,可以不断促进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落实,并且在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的同时,不断加强和推进基层党建文化建设.注重发挥党建文化凝心聚力、激励引导的作用,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奋发向上、奋勇拼搏、奋力争先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4.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要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努力体现党建时代性、把握实践规律性、富于工作创造性,不断增强党的基层组织活力。文章以古田会议精神为例,说明通过明确目标找准定位、提高党建科学水平、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建立红色教育基地等途径,可以不断促进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落实,并且在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的同时,不断加强和推进基层党建文化建设,注重发挥党建文化凝心聚力、激励引导的作用,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奋发向上、奋勇拼搏、奋力争先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5.
网络主题探究教学模式(WebQuest)即学生通过网络来寻求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该设计把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教学资源融入传统的《英语测试》课程中,以"考试成绩分析"的主题为例,研究网络主题探究教学模式及设计方法,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网络主题探究教学模式对学生及其自主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医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不懈探索,始终以医圣张仲景仁爱情怀教育为着力点,以"坚持立德树人,培育仲景学子"为主题,弘扬医圣精神内涵、展现仲景学子风采,为传承仲景高尚的医德医风提供载体平台,有力地提升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中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为例,探索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难点问题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难点问题支架式教学既可以增强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的认同,还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的可靠接班人与创新型人才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8.
学生参与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策划学生参与的种种举措.有利于激励学生认知内躯能力和自我提高的要求动机.对融洽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颇为有效。对提高德育课的教学实效至关重要”。学生报告是学生参与的重要形式.它可以使学生参与规范化.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学生对相关材料的概括提炼.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5,(7)
社会心理学的态度改变理论认为:说服者、说服对象、说服信息和说服情境是受众态度改变的四个要素,同时态度改变的效果与受众的认知、行为和情感密切相关。本文拟用态度改变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读本《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进行分析,提出要以态度改变四要素为切入口,以受众的情感、行为和认知为突破口,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数学》课程一直以来都是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大部分高等院校教师在以往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均以传统的授课方式为主。然而随着课程改革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暴露出一定的弊端,这种弊端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本文以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理工科三年大专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研究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与引入翻转课堂的必要性,最终研究得出适合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乃至大部分高等院校的《高等数学》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