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对国内外一些反马克思主义流派。不约而同地宣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已经“过时”,全球化下引入的外资越多对利益的分享越不公平等观点。本文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出发,结合当代剩余价值的特点,探究不同条件下的国内、国际剩余价值的分享,逐步表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时代衍生了数字劳动这一新型劳动范式,但其仍未摆脱异化劳动的困境,劳动的异化样态更加隐秘。数字经济时代的异化劳动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主导下的数字统治为前提,以阶级对立基础上的数字剥削为手段,被资本操控下的数字化生产生活所掩饰,呈现出“唯数字论”的异化特征,数字劳动主体也因此处于数字商品、数字生产、数字技术和数据垄断的联合制约中。对于数字劳动者的异化困境,必须通过解放数字生产力、推动技术赋能、弥合数字鸿沟和回归人本逻辑等手段加以破解。  相似文献   

3.
中国生态治理面临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多重挑战,如何实现生态治理现代化已成为重要课题。数字经济生态治理现代化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信息技术支撑的环境治理、互联网+绿色生产与消费、电子化的协同治理是数字经济生态治理现代化的三重路径。在信息技术支撑的环境治理方面,要利用数字技术建立环境数据平台、智能环境监控系统和环境预警机制等,提升数字生态治理的操作性和透明度;在互联网+绿色生产与消费方面,要制定良好的政策和法规,推行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理念,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在电子化的协同治理方面,要推动社会各界参与数字化生态治理,推行社会共治原则,发挥群众的力量进行数字化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在现代科技革命和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剩余价值生产,在形式、手段、方法等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为此,必须全面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对我国加入WTO以后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参与新价值形成的资本或要素、生产产品的劳动在新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地位、资本所有与资本经营及相互关系、剥削问题与分配博弈等四方面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进行重新解读;提出消除剥削、实现共同富裕在国民收入第一次分配中最重要的体现无过于建立公平的健康的分配博弈平台,让生产要素的拥有者同时也成为经营管理权的分享者,让整个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受到健全法制的制约,简言之,在经济领域彻底实行民主和法治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劳动的情感参与:数字时代情感的价值和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情感劳动只是作为一种服务劳动的具体形式。学者忽视了情感在数字时代参与劳动的新方式,更鲜见对其劳动价值的分析。在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情感能够成为一种商品在互联网世界中广泛传播和交换。这一过程中,数字媒介成为了情感劳动商品的载体和物化形式。这种情感的数字化过程使其成为区别于情感参与下的传统服务劳动的一种新兴劳动形式。作为非物质劳动的具体形式,情感劳动在互联网平台上创造价值,推动价值增殖,促进人们社会交往方式的升级,使得情感交往变得更为便捷。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情感劳动必然受到资本的控制,仍然存在资本固有的顽疾。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异化劳动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资本逻辑实质。数字资本主义的到来,使数字劳动成为主要劳动形式,并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类型等方面展现出了新特征。作为马克思劳动概念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外延和新的表现形式,数字劳动并没有将人从异化状态中解放出来,反而使劳动异化表现出更具有隐蔽性、同化性的新特点。因此,以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分析数字劳动异化问题,对当代数字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进入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数字劳动以更为隐蔽的方式成为当前数字资本主义时代视阈下的全新命题,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中劳动异化的表现形式发生了转变。对于数字时代的劳动异化,需要重新回归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从源头上发现并探究数字资本逻辑主导下劳动异化的新特点。文章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出发,在对数字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的基础上,积极寻求解决当前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劳动异化的有效路径,探讨数字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力如何提升以及数字经济如何更好地实现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运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技术选择过程进行分析可知,资本家作为技术选择的主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市场本身并不能有效解决技术选择问题,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更好地发挥作用。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技术选择问题上具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进行有效的技术选择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技术进步与稳定就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理论建设》2021,37(3)
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助推了新的劳动场域——数字劳动的出现,显现出由传统劳动向数字劳动的迭代升级趋势。广义的数字劳动过程包括雇佣和非雇佣模式两种,两种模式下的劳资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变化,其本质是资本逻辑的拓展延伸。为避免数字劳动过程中的劳资力量失衡和贫富分化,维护数字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强化资本方的劳动责任,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实现长远、高效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按劳分配同按要素分配不是一回事 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既然生产要素中包括了劳动,按生产要素分配便包括了劳动要素参与分配,为什么还要再讲按劳分配呢? 仅从经济现象来看,劳动要素收入和按劳分配收入,都是劳动收入。因此,容易把劳动要素收入与按劳分配收入看作是一回事。但从经济理论和经济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是各个国家和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从微观层面,数字经济可以使企业形成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经济;从中观层面,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可以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宏观层面,数字经济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而赋能高质量发展。本文立足于“微观—中观—宏观”的理论架构,为助推山西数字经济转型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丁凯  李佩洁 《前线》2022,(3):64-66
元宇宙是虚拟世界融入真实世界的未来社会新形态,是新一代信息科技革命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技术的系统性和场景的广阔性决定了其战略意义不容忽视。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落地将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提供极大助力,元宇宙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当其时。北京市持续引领关键技术突破和加强产业布局,积极探索元宇宙时代的网络空间治理与国际规则制定,并率先传播新网络文化理念,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相似文献   

14.
数字政府建设是当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的主线。大问题研究为数字政府助力提升治理效能提供了全新的观瞻视角,宏观维度上要强化与国家治理的紧密耦合,中观维度上要厘清与平台政府的关联,微观维度上要精准洞察撬动政府职能转变的小切口。由此,可基于历史观、现实观和未来观分别从工具逻辑、价值逻辑和治理逻辑三个测度刻画数字政府建设的脉络理路。未来的数字政府需谋划宏观方略与微观实操深度融合的顶层框架和行进方略。这种因何、依何、如何的建构逻辑为后续数字政府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提供了可以因循的理论观照和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5.
叶堂林  王传恕 《前线》2022,(6):69-72
发展数字经济构筑首都未来竞争新优势,对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具有重要意义。从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数字经济发展规模、数字经济发展活力三个维度构建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包括北京在内的12个国内典型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找寻北京在打造数字标杆城市过程中的优势与短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整个世界在进行着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人们似乎比以往拥有更多的自由平等权力。然而,在数字资本主义条件下,个体仍然是作为一种免费的数字劳动力进行数据的生产消费,而广大的数字资源及信息技术掌握在少数垄断资本家手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述的劳资对立和劳动异化现象依然存在,甚至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为了争取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消减数据鸿沟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借助马克思的《资本论》,透过数字劳动的表象去揭示其深层次的运行逻辑。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是各创新型城市着力培育的对象,同时也构成城市创新发展最为关键的变量。在数字经济驱动下,由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空间、创新机制、创新文化构成的创新型城市发展动力系统正在发生变革。相应的发展路径得以优化,全域创新理念推动创新型城市耦合发展,全域创新生态的构建驱动创新型城市协同发展,局部创新突破带动了创新型城市整体发展。在具体对策选择上,应坚持产业引领城市创新、着力打造全域性创新平台、构筑数字经济与创新型城市发展“共同体”、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条件下创新型城市长远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研究劳动价值论,必须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观点,这是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和前提。商品价值问题不是单纯的经济学问题,而是经济哲学问题,只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按劳分配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按资分配可以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新形势下,应该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  相似文献   

20.
周磐 《山西青年》2022,(22):109-111
数字经济时代不仅给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也给现代化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提供了改革动力。《市场营销》课程的内容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市场营销这门学科比较适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市场营销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深入探讨市场营销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的改革问题:市场营销教学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时代的优势,从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考核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具体的教学改进策略,持续提升市场营销的教学效果,达到能够为高等院校基于创新创业角度的市场营销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的改革提供参考价值,以此来解决目前市场营销授课内容和方式不能充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