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港     
《求贤》2023,(3):50-51
<正>天津市16区深化与甘肃34县结对协作拓展协作渠道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近日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今年天津市16个区持续深化与甘肃34个县的结对协作,拓展协作渠道,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按照部署,天津市做到资金投入、人才支援“两保持”,夯实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将农民增收不返贫作为底线任务,将稳岗就业作为固本之策,引导优质资源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相似文献   

2.
<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是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立足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戴道昆 《理论导报》2024,(1):50-51+53
<正>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入点。高质量金融服务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金融部门应以资金要素为核心,以金融活水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并作出重要部署。新的征程上,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需要以更有力的举措加快发展乡村产业。要全面认识乡村产业的鲜明特征与丰富内涵,深刻理解发展乡村产业的重大意义,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产业。  相似文献   

5.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又要聚焦目标任务进行“重点”突破。对照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结合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把牢牢守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作为重点任务,并从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树立大食物观、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健全和完善乡村建设推进机制、补齐农村双层经营短板等方面推进实施。  相似文献   

6.
阮甜 《当代贵州》2020,(2):48-49
2019年,贵安新区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全面落实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以坝区为突破口,聚焦重点产业和优势品种,全面巩固脱贫成果,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生态发展乡村振兴,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促进农民走向增收致富路,稳中向好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必须“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农民主体性能否被激发,事关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效果,直接关系到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也影响着乡村生态振兴、人才振兴及组织振兴的进程。因此,如何激发农民主体性,成为当前及未来全面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无论是振兴产业和文化,还是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农民都是重要参与者。因此,激发农民主体性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向淳 《当代贵州》2023,(20):46-47
<正>“土特产”,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美好生活,正成为贵州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在田间地头、车间厂区,绘就一幅幅绿了青山、富了民的乡村振兴新“丰”景。贵州鸡蛋连续多年在大湾区年销售额超10亿元;2022年全省牛羊产业带动农户82.5万户、户均增收2.3万元;2022年镇宁自治县蜂糖李产业总产值达26.1亿元、带动上万户群众走上致富路……“土特产”,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美好生活,正成为贵州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在田间地头、车间厂区,绘就一幅幅绿了青山、富了民的乡村振兴新“丰”景。  相似文献   

9.
<正>乡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也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聚焦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辽宁省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党群共同致富”活动的实施意见》,强化党建聚势赋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群共同致富”活动开展以来,辽宁省牢牢抓住党建引领产业振兴这个重要引擎,明确载体路径、选准产业项目,组织党员、动员群众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着力走出一条具有辽宁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0.
郎艳林 《当代贵州》2022,(29):34-35
<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殷切嘱托要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奋进贵州,在有力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取得了哪些成效?本刊从9市州分别选取10个村寨进行长期调研观察,以期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记录贵州乡村振兴的新变化、新成效。  相似文献   

11.
王艳 《新长征》2022,(8):40-41
<正>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建设幸福美好吉林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最大的潜力和后劲在“三农”。吉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实现吉林省乡村振兴,关键在党的领导。一、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走以科学引导、打造有机特色产业品牌、完善帮扶政策这条持续稳定的发展之路,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优选。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作为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的核心,是贵州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必然要求,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必要性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有利于贵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四新"主攻"四化"、促进农民增收,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乡村治理现代化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与保障。我国乡村治理经历了从“乡政村治”到“三治融合”、从“一元主导”到“多元共治”等变迁历程,实现了乡村内部的社会稳定和有序发展。乡村治理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机理在于二者都坚持以广大农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依归、以农民群众为实践主体,以及实践过程的贯通衔接、一体推进。因此,可通过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重塑乡村社会资本、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健全“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等路径激发乡村发展内在活力,从而加快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系统部署,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优秀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乡村振兴的“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近年来湖南把乡村文化振兴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位置来抓,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引导移风易俗,推动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扎实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处理好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外力”与“内力”、政府与农民的关系,让农民群众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创造者、参与者、受益者,从根本上激发乡村文化活力。  相似文献   

16.
高帆 《理论导报》2023,(4):28-30
<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味着党中央对“三农”发展的理论认识在深化,我国的“三农”工作也站在了新起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7.
克服农民的分散性和改善农村社会的弱质性,是以党建引领广大农民参与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现实课题。通过S省J市S村“加强农村党建的抓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践探索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得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五个功能作用机理,抓住了农村党建这一关键点,最终形成“以点带面”乡村振兴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乡村振兴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趋势。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可以突破农业资源约束的瓶颈,实现农村产业间多种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9.
刘跃 《当代贵州》2022,(30):46-47
<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短短20个字,内涵非常丰富,锚定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目标。2022年,贵州更加注重市场化推动、更加注重农业提质增效、更加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更加注重促进农民增收,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乌蒙大山里的结球甘蓝远销海外,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果;种了30年猕猴桃的“土专家”,如今还“卖”起了技术;广西小伙因民俗文化而成为“贵定”,梦想之花绽放在贵州山村……  相似文献   

20.
<正>革命老区大多位于数省交界地区,多为山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薄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多属于欠发达地区,是我国实施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难点区域和主战场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