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兵团文化的生成问题是兵团文化研究的基础性理论问题.从文化生成论的视角看,兵团文化的生成应有三重逻辑,即从历史逻辑看,兵团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汲取历代屯垦戍边的历史经验,在传承中国近代革命文化中生成;从理论逻辑看,兵团文化建立在先进理论的指导基础上,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从实践逻辑看,兵团文化生成于兵团人践行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2.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提高认识、制定方案,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紧紧围绕12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扎实开展调查研究,要把握调查研究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着力增强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把握历史逻辑,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做好领导工作的传家宝。早期共产党人就主动运用阶级分析、矛盾分析等方法开展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
孙赫东 《奋斗》2022,(6):25-27
<正>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其中一条就是坚持敢于斗争。深入理解坚持敢于斗争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对于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刘明 《理论建设》2022,(6):78-85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政治使命的接续传承赋予中国共产党有别于其他类型政党的高度组织化特征,也催生出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政治本色。从政党特质来看,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强烈政治担当、远大理想信仰、严密组织纪律和执政为民情怀的现代政党。从政党谱系来看,可预期的战略愿景、紧密的党群关系、独特的组织形态以及超强的社会动员能力等,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使命优先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6.
摆脱精神贫困,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理论逻辑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追求,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文明对精神生活向往的思想承续;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的百年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从实践逻辑看,实现人民精神共同富裕应该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精髓、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耦合和构筑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扎实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7.
深刻领悟“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必须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等三重逻辑出发加以分析与阐释。从历史逻辑来看,“三个务必”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从理论逻辑来看,“三个务必”鲜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实践逻辑来看,“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完成使命任务的必然选择。只有深刻把握“三个务必”的三重逻辑,深刻领悟“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才能更好地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相似文献   

8.
苏海新 《世纪桥》2020,(6):82-85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一初心有着自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本文从这三重逻辑出发探寻初心之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自己的初心,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初心的实践中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9.
文化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其以文化传承实现民族复兴、以文化创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文明互鉴推动世界新型文明秩序建构的自觉担当。其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前提和核心命题,更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在百年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着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主体逻辑,主动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以及中国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和践行者,以在中华民族复兴中塑造文化使命担当,在人民精神力量和文化需求统一中深化文化使命自觉,在自立自信的文化形象中凝聚文化使命之力。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建设是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方向和国家文化安全。唯物史观是从多重意义上阐述意识形态的。其中,虚假意识、阶级意识、观念上层建筑这三种含义上对把握意识形态理论有着决定性意义,反映出唯物史观基于实践要求对意识形态性质及结构的全面理解。进入新时代,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更加需要我们自觉地把意识形态建设做统筹设计,从整体上把意识形态的三重逻辑在实践中有机的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有着其内在的逻辑意蕴,是坚持“两个结合”的过程中孕育而来的。从理论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建构离不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做指引,其在世界观与方法论上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一脉相传;从文化层面看,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迪,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现代化基因同根相连;从实践层面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范畴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基因的创新发展,并从五个方面开创了超越西方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创造奇迹的关键“密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大的战略定力继续推进和加强自我革命。其中,古人智慧和党的探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和加强自我革命的历史之基,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是理论之源,党和国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则是实践之需。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将坚持胸怀天下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100年来,我们党坚持胸怀天下,有效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引领时代发展潮流。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追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我们党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的理论自觉。10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在世界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中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在两大阵营对立的国际格局中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100年来,我们党坚持胸怀天下,坚持以改革开放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以中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以大国担当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以自我革命锻造引领时代的伟大政党。  相似文献   

14.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谋划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全局性思考和战略性布局,可以从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重逻辑进行理解和把握。从现实逻辑来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统筹考虑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条件作出的战略选择;从理论逻辑来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注重发挥国际循环联动作用,强调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从实践逻辑来说,要将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立长期协调机制,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且长期稳定高效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即九个坚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九个坚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从理论上阐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需要把握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政治逻辑,明确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历史沿革、阐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理论内核、发挥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社会化功能,是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创造奇迹的关键"密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大的战略定力继续推进和加强自我革命,其中,古人智慧和党的探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和加强自我革命的历史之基,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是理论之源,党和国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则是实践之需。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向全党提出“三个务必”要求。“三个务必”思想的提出是对理论的升华与创新、对历史的总结与借鉴、对时代的把握与践行。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紧要关头,从理论、历史和时代三重维度深刻把握“三个务必”思想,有利于全党同志理解和践行“三个务必”,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绚丽华章。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信蕴含着本来、外来与未来三个向度,涉及文化理论、文化历史和文化实践的各个方面,具有历史继承性、文化交融性和价值引导性。马克思主义以其蕴涵的强烈的科学性和人本主义精神为文化自信提供了科学借鉴和价值指引,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引领下的文化发展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途径,也是当代中华民族文明演进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9.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征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党史为伟大建党精神的产生奠定了历史根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斗争性、人民性为伟大建党精神夯实了理论基础;坚持创新理论武装、增进人民福祉、投身实践锻炼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指明了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20.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探索与突破。利益共同体、制度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构成了社会治理共同体演进的三重逻辑。利益共同体是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物质基础;制度共同体是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根本保障;价值共同体是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精神引领。社会治理共同体通过多元利益的协调共生、制度的规范运行和价值的共识凝聚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最终目标在于超越虚假的共同体,走向真实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