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何晶 《奋斗》2023,(3):33-3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冰雪旅游作为发展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装备等冰雪经济的核心要素,是黑龙江省促进资源转化、做强冰雪产业、实现文旅融合的优势所在,必须在资源整合、产业契合、业务结合等方面全方位、深层次融合,推动黑龙江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土默川平原,孕育出了丰富的文化、旅游样态。包头市作为土默特平原上的一颗明珠,在充分发挥既有文旅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文旅产业进一步细分,文旅业态更加丰富,创意创新在文旅融合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今天的包头,在文旅融合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艺术家:玩一场"猜心游戏"在包头市青山区兴胜镇东达沟村,到处都能见到形形色色的艺术作品,让人赏心悦目。看艺术作品很有讲  相似文献   

3.
"文旅融合"发展是运城文化旅游业的重要引擎,尤其是进入新时代,运城要努力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针对运城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地处黄河金三角等人文和地域优势,运城要努力从以下三方面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一是统筹布局,加快推进文旅顶层融合,丰富完善运城文化旅游新思路;二是创新方式,加快推进文旅产品融合,倾力打造运城文化旅游新产品;三是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文旅营销融合,全面展示运城文化旅游新形象。  相似文献   

4.
赵雅萍  唐鑫 《前线》2022,(3):77-79
市郊铁路是未来北京轨道交通发展的重点,发挥市郊铁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作用,对于形成首都“大交通”“大旅游”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作用,构建由文化、铁路、旅游组成的廊道,形成复合型产业链,全面综合施策,促进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文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赵蕾 《奋斗》2023,(3):31-3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黑龙江省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将文旅融合置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布局,从观念融、产业融、要素融三个维度,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观念融:高站位推进文化和旅游更广范围融合发展一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文旅融合是文旅发展的时代主题,就是要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6.
文旅新时代     
正2020年初,当人们洗尽旧尘、换上新颜准备迎接新年时,期待中本该热闹的春节传统文化活动、特色灯会、美食展览、假日休闲旅游等主题性活动,都被新型冠状病毒按下了暂停键,疫情让文旅产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噩梦。好在我们盼来了春暖花开,在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疫情慢慢过去,一切缓缓回到正轨。疫情之后如何重整文旅产业,是摆在文旅人面前值得思考的问题。"5·18国际博物馆日"、 2020"中国旅游日"、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  相似文献   

7.
正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成就了其文化中心的地位。如今,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呼和浩特市委、政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夯实公共文化服务根基,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网络基本形成;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名片;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业态和发展模式,并努力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打造为新的支柱产业。步入新  相似文献   

8.
正低碳经济时代,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逐渐成为各国优先发展的"绿色朝阳产业"。党中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我国大力扶持发展的第三产业新模式,文化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升级和结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一、打造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系统1.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是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土壤,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文旅产业发展能够达到的高度。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9.
杨小友 《当代贵州》2023,(51):20-21
<正>如今,粤黔两地文旅产业合作越来越深入,领域不断拓宽,两地游客双向奔赴,唱响文旅合作的美丽之歌。贵州,藏在西南腹地的瑰宝,山水秀丽、风光旖旎,文旅资源多姿多彩。2021年以来,广东和贵州两省立足贵州文旅资源优势,深化交流合作,注入资金建设文旅项目,引进客商投资文旅产业,共同召开推介会,  相似文献   

10.
<正>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文化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本文围绕制约W市文化事业单位文旅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立足机构编制部门职能定位开展针对性研究,旨在推动文化资源资产创造性转化和文化事业单位创新性发展,着力开创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旅游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的文旅融合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李逢时  赵子龙 《奋斗》2022,(10):45-46
<正>后冬奥时代如何大力发展冰雪经济为龙头的文旅产业?《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规划》如何推动冰雪经济做大做强,为龙江振兴发展构建新优势?黑龙江省将拿出哪些硬招实招,利用冷资源雕刻“热产业”?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哲就以上问题进行了解答。陈哲介绍,今年3月份出台的《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规划》是中国第一个冰雪经济的规划,  相似文献   

12.
朱迪 《当代贵州》2024,(4):40-41
<正>无论是青岩寻坊开街、花溪区十字街升级改造,还是人气高涨的各类赛事、贯穿春夏秋冬的多彩活动……花溪区紧抓旅游市场发展机遇,打造旅游文旅场景、建设旅游项目、开展丰富的旅游活动、培育多元共生的旅游业生态体系,文旅市场热度不断提升,加快实现从旅游大区向旅游强区转变。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秀峰区以自治区得分排名第一的成绩获评"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2019年,该区正全力冲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按照以世界一流为目标,出台系列规划方案、政策,在实施上扎实推进。注重文化挖掘,注入文旅体融合发展之魂。鲁家村打造了豆腐美食文化、庙门前村举办了龙狮书画文化、合家村演绎了状元文化、张家村打造了非遗傩舞文化。文化的注入,让秀峰旅游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14.
文化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概念已是不争的事实。从旅游业的发展态势看,文化旅游应该是旅游业的产业特色。目前,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无一不在挖掘历史和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即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石家庄市所辖区域,文化积淀深厚,山水风光壮美,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20,(7)
正文旅产业以满足游客的文化旅游需求为目标,以打造文化景观、建设文博设施、提供文旅产品、举办节事活动、传播地方文化为主要业务。发展文旅产业,有利于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延长游客驻留时间、扩大文化市场和旅游市场,有利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互促和共同增收。内蒙古是我国东西跨度最大的省区,文旅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众多的旅游景区、旅游品牌。然而,内蒙古文旅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尚需解决好当前在资源开发、企业发展、政策支持等方面遇到的一些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尹宏 《先锋》2023,(11):38-3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和文明趋势,为城市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文旅经济是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的急先锋和引领者。当前,成都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抢抓数字科技与文旅融合的机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旅产业规模和效率,推动文旅产业模式和业态变革,拓展文旅产品的营销渠道,促进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历史性转变,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使得文旅融合成为建设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路径和载体。旅游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均被列为幸福产业,二者的深度融合将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京津冀文化发展具有历史相似性,也呈现出不同特色,让文化资源通过旅游平台"活起来",成为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京津冀在机构融合的背景下应探索产业、市场、产  相似文献   

18.
<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重要指示,是湖北文旅行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湖北省委书记王蒙徽在2023年湖北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旅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快构建“大旅游”格局,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新时代湖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贯彻党中央推进文旅融合战略精神,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当务之急是盘活文旅行业存量资产,增强行业资金流动性,通过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妥善解决行业现金流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差异是旅游的原动力,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加强文化内涵的挖掘。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文化系统干部职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六盘水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坚决打赢新时期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扎实推进旅游扶贫,创新文旅融合、易地扶贫搬迁+文化旅游扶贫等新模式,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扶智为先,落细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文化体系建设。围绕景区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保障贫困户精准脱贫,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