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将进入数字文明新时代。数字文明以数字化、科技化、智能化为特色,以互联网为依托,以数据交换、数字应用、数据管理为方式,将人类的思想、生活、交流纳入一个全新的体系,改变人的生存方式、交往模式和劳动模式,重塑了人的生活空间。数字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精神动力,新时代新征程,弥合数字鸿沟,提高数字公民的素养,摆脱数字异化是构建数字文明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数字经济发展鲜明体现了新发展理念要求,数字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走出低迷、走向希望的关键。近年来,党和政府积极引导数字化转型,注重技术创新,搭建数字共享平台,力促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维护数字经济安全。随着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广泛应用,由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治理构成的数字中国图景渐趋清晰,数字中国将会更容易更便捷地融入世界、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3.
本刊编辑部 《奋斗》2023,(10):42-43
<正>数字技术正在成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黑龙江省具有发展数字经济的独特优势,数字化转型升级潜力巨大,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广阔。近年来,  相似文献   

4.
政府的职能定位以及环境权益在公民各项权益中所处的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地位,使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益成为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重大职责。只有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五位一体"的整体建设,推进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五位一体"的整体文明建设,切实保障公民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和环境权益等"五位一体"的整体权益,才能推进中国的整体现代化并走向环境安全型的可持续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是重组社会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在新时代,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新引擎,把握数字经济带来的重大机遇,能够让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同时,数字经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具备独特优势,数字经济能够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协调性、人民性、系统性、世界性。在实现数字经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平衡共享与保护之间的关系、统筹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关系、把握活力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在数字经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中,要做到发展共享经济,推动建设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调节收入分配,推动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构建数字文明,推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建设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谢新水 《探索》2022,(2):140-152
数字化过程中,人类生活在现实世界之外又新增了一个虚拟世界,两者一起构成了“平行世界”。以多元界面为基础,数字场景联通了“平行世界”,帮助个体的人和各种圈群在“平行世界”中来回穿梭,打造出新的生活境况。除了数字基础设施、多元界面以外,数字化工具和新互动模式成为建构数字场景的核心构件。在数字化过程中,数字场景具有激活人性需求、促进新经济业态形成和拓展时空世界等功能。联通“平行世界”的数字场景是发展数字经济、建构数字社会和打造数字生活的重要驱动力。随着数字场景价值的逐步展现、丰富与普遍化,现实世界的人随时可能主动加入或者被动卷入虚拟世界中,进入虚拟世界的人又面临回归现实世界的问题。这将迫使人的躯体、思想和行为在“平行世界”中不停地扭转,不断冲击身体时空、心理时空、思维时空、生活时空和社会时空。在数字化过程中,数字场景的不断建构以及多要素彼此作用引发的矛盾决定了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复杂性。可以预见的是,利用数字场景、“数字人”、内容生产和交换建构的元宇宙既是加速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动力,又将进一步加大数字化转型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希望之所以在中国,就在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的创造过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思想,而且在生产力理论、发展观念、现代化理论、公正思想、人类文明理论、人的存在方式理论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一切生态理论无可比拟的科学性。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必将进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引领世界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纵深演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推动了物理空间、人类社会之外的“数字空间”的诞生。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的现象,而且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并对政府形态与治理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通过对政府形态与治理模式嬗变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分析,可以发现,第四次工业革命成为重构新时期政府治理理论与方法的重要机遇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凭借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社会大实验场”,并持续塑造着“数字空间”政府形态和治理模式。作为国家治理的新形态,“数字空间”政府需要在价值取向、政府与社会主体关系定位,以及政府存在方式和服务供给模式上不断适时调整,以回应时代变迁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大命题。  相似文献   

9.
共同富裕是古今人类社会追求的美好梦想,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向往的共同愿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主题。云南肩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的艰巨任务,势必要奋力闯出“超常规”发展新路。当前,数字技术引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一场深刻的数字化变革,数字经济成为我国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未来发展新方向。云南以数字经济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促进共同富裕有着深刻的理论、现实和伦理逻辑。云南应顺应数字化发展大势,坚持系统观念,加强规划引领,聚焦公共服务,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优化要素配置,推进区域一体化,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云南要加快建设数字设施、数字政府和构建数字社会,有效激发“数聚创新”活力、提升“数字治理”水平和营造“数字文明”环境,在人人共谋“数字化发展”与人人共享“数字化红利”的数字云南建设中,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与促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数字智能技术的高歌猛进使人类陷入了数字异化的现代危机。在认识论层面,数字异化呈现为认知活动中的片面化;在存在论层面,数字异化则使实践主题和实践对象趋于数字化和抽象化。数字异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数据化之对象性媒介的人在数字劳动中发生了颠倒;二是作为数据存在的知识为私人占有而丧失了对象性活动之能力,并形成了全新的社会权力结构;三是作为数据资本化界面的平台成为了资本对数字社会关系进行吸纳、集置与统摄的异化工具。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是各个国家和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从微观层面,数字经济可以使企业形成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经济;从中观层面,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可以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宏观层面,数字经济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而赋能高质量发展。本文立足于“微观—中观—宏观”的理论架构,为助推山西数字经济转型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既要以“做大蛋糕”夯实富裕基础,又要以“分好蛋糕”公平共享发展红利。随着数字技术的嵌入与应用,数字治理日益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工具。以数字赋权夯实富裕底数、以数字平权共享数字红利是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部门结构壁垒的“智”“治”分离、数字技术供给滞缓、公众数字应用能力孱弱等数字化赋权障碍,以及社会空间的“数字鸿沟”、组织系统的“数据壁垒”等数字化平权漏洞,是数字化增进共同富裕的治理难题。共同富裕应兼顾“共同”之“舵”和“富裕”之“桨”的两维,以“平权”为“赋权”共同富裕的数字化发展,一方面,从数字“用户运行”自治、推进数据开放的区域联盟、锚定“反数据歧视”的价值平衡等数字平权工具提升共同富裕的成色;另一方面,则从“智”“治”互嵌的结构优化、普惠与可及的数字红利场景应用、公民数字素养与应用能力培育等数字红利赋权共同富裕的增量。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对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数字化转型等方面集中表现在“数字破坏效应”所诱发的传导机制。数字技术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结构的基本点,是一国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影响着国家安全结构与国际政治经济互动关系。国家力量对比愈发取决于对数字化能力的掌握程度。疫情使得全球经济复苏形势依然严峻,社会动荡不断,各国生产生活的恢复进程不确定性放大。鉴于以上原因,中美欧等经济体纷纷加大对数字产业的支持,全球数字化进程愈发凸显,全球数字经济版图逐渐呈现出中美两极化的特点。随着全球数字经济潜力的进一步释放,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也将持续复杂演变和能力分化,数字经济愈发成为一国科技进步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支撑点。对此,要把握好数字化机遇,努力攻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创新难题,实现中国国际数字竞争力的再跃升。  相似文献   

14.
要完成传统发展观向科学发展观的转变,就必须从人类中心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完成从"人类中心论"到"系统和谐论"的观念变革。"系统和谐论"应该成为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之一,而科学发展观应该成为"系统和谐论"的实践空间。只要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和谐论"有机整合,就会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精神、不同文明之间这五重关系走向和谐发展之路,这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这二重奏是完全契合的。  相似文献   

15.
李刚 《党史文苑》2007,(12):47-50,71
要完成传统发展观向科学发展观的转变,就必须从人类中心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完成从"人类中心论"到"系统和谐论"的观念变革."系统和谐论"应该成为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之一,而科学发展观应该成为"系统和谐论"的实践空间.只要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和谐论"有机整合,就会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精神、不同文明之间这五重关系走向和谐发展之路,这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这二重奏是完全契合的.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情感劳动只是作为一种服务劳动的具体形式。学者忽视了情感在数字时代参与劳动的新方式,更鲜见对其劳动价值的分析。在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情感能够成为一种商品在互联网世界中广泛传播和交换。这一过程中,数字媒介成为了情感劳动商品的载体和物化形式。这种情感的数字化过程使其成为区别于情感参与下的传统服务劳动的一种新兴劳动形式。作为非物质劳动的具体形式,情感劳动在互联网平台上创造价值,推动价值增殖,促进人们社会交往方式的升级,使得情感交往变得更为便捷。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情感劳动必然受到资本的控制,仍然存在资本固有的顽疾。  相似文献   

17.
贾晋京 《紫光阁》2021,(3):49-50
要素市场化改革中,数据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要素形态之一.数据资源化、市场平台化、货币数字化、技术算法化使市场经济中的资源、市场、手段、配置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认识和把握数据要素化带来的经济新规律,才能引领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关联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先决条件,以数字经济为重点推进发展对于提高长三角创新能力、经济集聚度和政策协同效率意义重大。以长三角城市群27个中心城市为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P方法,测算2011年与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后发现:长三角城市之间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趋于紧密,但关联网络并不稳定,网络内被动的接收者、孤立者偏多,仍有较大改进提升空间;27个城市在关联网络中功能具有明显差异性,从个体来看,上海、南京、苏州、杭州、无锡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从板块来看,由上海、苏州、杭州等8个城市构成的核心板块对其他三个板块形成显著溢出效应;城市间距离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社会消费水平和政府数字化水平差距对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空间关联有显著影响。基于此,需要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的活跃性,以强有力的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协同治理,通过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为全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区域一体化发展探索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
向玉琼 《探索》2022,(2):153-163
流动性是当前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社会流动性的背景下,如何理解和实施数字治理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当前数字技术已成为流动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数字治理的优势在于:数字技术能对社会问题进行抽象化表达、连续性追踪、减速化处理以及合作行动网络重塑,从而实现对复杂社会的简单化治理。但数字治理也存在风险:一是技术局限性导致对社会问题的狭隘化处理,包括对社会问题的不当简化、治理方式的固化;二是理想化的预测与规划导致生活受到技术的控制,如科学预测带来僵化的管理思维、技术在规划生活时也在支配生活;三是对技术理性的强调挤占了社会治理的价值空间,导致治理责任与主体性的部分丧失。因此,需要基于流动性情境来完善数字治理:通过数字技术的流动性推动社会治理结构的创新;赋予数字符号以动态的、具体的意义;在多元主体行动中进行数字系统的合作生产;从人本主义出发对数字治理进行评判和考量;在流动性的数字流程中完成治理责任分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整个世界在进行着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人们似乎比以往拥有更多的自由平等权力。然而,在数字资本主义条件下,个体仍然是作为一种免费的数字劳动力进行数据的生产消费,而广大的数字资源及信息技术掌握在少数垄断资本家手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述的劳资对立和劳动异化现象依然存在,甚至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为了争取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消减数据鸿沟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借助马克思的《资本论》,透过数字劳动的表象去揭示其深层次的运行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