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智能算法、大数据为核心的人工智能通过人机协同、交互设计等方式逐渐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主流思想的传播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传播内容个性化、叙事方式感性化、呈现场景立体化大大提高了主流意识形态治理的精度、温度与力度。但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编织的“信息茧房”、多元社会思潮的碰撞、拟态环境下“把关人”角色的弱化都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产生了现实挑战。因此,我们应遵循价值引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技术赋能,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智慧升级”;完善制度监管,保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长效续航”:以规避主流意识形态的分化与消解,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的科学技术,不仅具有一般科学技术内在的意识形态属性,还因其模仿和复制人类智慧的技术本质而具有数据霸权和价值形塑等新的意识形态属性。人工智能及其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属性推动了信息茧房效应加剧化、信息传播内容碎片化、社会舆论出口多元化以及智能媒体算法精准化,从而给主流意识形态带来潜在风险。我们应着力打造信息指引服务体系,加强传播内容审核力度,明确社会核心价值导向,着眼改进媒体传播机制,为人工智能的良性健康发展和国家科技创新实力的稳步提升,营造更好的环境、创造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莫凡  谭培文 《理论学刊》2020,(4):94-101
从国家文化治理走向全球文化治理问题的核心,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跨意识形态传播。全球治理视野下的意识形态具有国别性,跨意识形态传播是跨越国界的意识形态传播,而曲解与对抗构成了跨意识形态传播的现实状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推进跨意识形态传播的初心是以对话寻求正解,但是遭遇曲解成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跨意识形态传播的现实阻碍。共同利益与文化融通并重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推进跨意识形态传播的实践路向,在此基础上可构建相应的实践策略:一是实现利益和解与文化理解的辩证统一;二是实现产业化与公益性的辩证统一;三是实现学术性与应用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人类社会,给社会生活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ChatGPT在机器对话能力和语言表达风格方面展现出较强的人机互动性和类人性,但在机器论证效力方面仍存在不严密性和不成熟性。由于技术不完善性、算法偏见和歧视以及人类对ChatGPT的过度技术崇拜和恶意使用,诱发了数据安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和网络安全等多重风险。对此,应通过摒弃片面的技术认识论、强化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智能伦理和法律规范以及提高公众人工智能素养等途径,有效规避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多重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赋能效应。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学界的研究主要从何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如何形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如何建构几方面展开。学界通过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概念、内容与结构等的探析,回答了何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问题;通过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形成原理的探讨及历史经验的总结,回答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如何形成的问题;通过对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建构路径的考察,回答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如何建构的问题。今后的研究,从研究思路上看,应从理论进路扩展到现实进路、从国内研究走向国内外对比研究、从宏观研究走向宏微并举的体系化研究;从研究内容上看,要加强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内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形成规律机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建构历史与基本经验、人工智能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研究;从研究方法上看,要从单一学科研究走向跨学科研究,从逻辑思辨研究走向思辨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的传播何以有效?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本文从意识形态的产生入手,着重分析了意识形态的概念和特征,特别是意识形态的利益指向性、实践性和生活性特征,为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提供了与传统不同的思路和视角。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作用,当务之急就是要抓好三个系统的建设:"认知——宣传"系统,"信任——回报"系统,"信仰——意义"系统。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探析微博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产生的影响,在提出规范法律法规的同时,更应着力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传播正能量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诸多风险与挑战,在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在治理主体、治理向度、治理目标、治理途径、治理理念和治理逻辑等多个维度展现出其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不断探索与推动意识形态管理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的转变,是新时代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传播的目标始终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新媒体时代,有效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需要做到"两个转化",即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生活化、立体化。结合生活需要,转变话语表达,实现理论宣传源于现实、关照现实。综合运用学校教育与大众传媒、个性化传播与群体性传播、显性传播与隐性传播等方式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增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政党意识形态作为政党的软件系统,体现着政党的政策、纲领和核心价值理念。同时,作为政党的政治灵魂,政党意识形态直接关乎到政党的自身状况及其发展前景。本文旨在回顾前苏联政党意识形态解体这段历史,为我国社会主义政党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反思空间,并立足当前,分析国外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现状,把握其发展动态与规律,为我国政党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可借鉴性的参考和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李超民  邓露 《求实》2017,(4):13-22
意识形态领导权已成为意识形态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点。通过梳理近五年来国内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意识形态领导权基本内涵、面临的挑战及维护策略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与不足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国际传播、对话与交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得以创新、传播和飞跃。加强各国共产党的联合,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的主导作用,深化理论创新,促进多边交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国际交流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发展扩大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场域,网络意识形态危机对国家总体安全产生冲击,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治理网络意识形态危机。网络意识形态危机治理包括明确形成机理、建立识别机制、划分危机类别、进行综合治理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14.
唐任伍  史晓雯 《探索》2024,(1):103-114
将人工智能嵌入基层治理是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分析人工智能赋能基层治理的运行机制及风险规避具有重要意义。在互动仪式链理论支撑下,社会可以被视为一种信息传播形式,治理过程即为治理主体与治理对象在共同目标的引导下发生的互动。在唤醒信息过程中,人工智能通过革新物理、社会、人文三种情境实现情境再塑,破除治理场域中的壁垒;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人工智能通过强化情绪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实现情感再塑,助推情感持续加能。人工智能嵌入基层治理过程中主要面临数据误用、主体错位、适用偏差、舆情失控四方面风险。因此,需要采取一些风险规避措施:一是要完善法律规制,从法律框架和监管机制入手防范数据滥用和信息泄露;二是要规范科技运用,保持批判性思维,预防技术懒政和行政低效;三是要优化应用场景,充分考虑具体治理场景中人工智能的适用性;四是要加强网络治理,避免舆论风险发酵与滋生。  相似文献   

15.
刘霞 《实事求是》2010,(3):33-35
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实现传播优化。其优化路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树立传播者的良好形象,实现传播主体优化;加强对大众传媒的控制和管理,实现传播环境优化;重视受众心理与需求,实现传受关系优化。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本文系统梳理了新时期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的各类文献,对相关概念界定、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等问题着重分析。  相似文献   

17.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成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当前,学界对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本内涵、治理形势、治理原则及治理路径等多个方面,对于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的加强和改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不足,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为其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推进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淡化论”应当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化意识形态论"是西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其核心是资本主义民主化、自由化、市场化和私有化,本身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资本主义自由民主提供辩护和论证."淡化意识形态论"危害极大,导致意识形态的社会凝聚功能、思想整合功能弱化,动摇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以及现有社会秩序、政治制度.必须坚决反对和批判"淡化论"、"终结论",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工作,阐述了一系列新论断、新理念、新举措,审时度势地把握世情、国情、党情三个全局作为战略背景;凸显出以人民为中心、明确问题意识、善用群众语言、遵循辩证法的鲜明特征;为话语主体、话语载体、话语内容、话语监督等指明路径方向,一要建设多主体参与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主体队伍,打造传播合力,二要构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融合的传播平台,拓宽话语空间,三要创新多元化的意识形态话语主题设置,丰富话语内涵,四要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20.
在意识形态视野之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应着重抓好三项工作: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强化学生社团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职能;提高学生社团防范和抵御西方渗透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