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徐生钰 《唯实》2015,(5):75-76
城市地下空间已成为一种稀缺的新型经济资源,对其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对于土地稀缺和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江苏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江苏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向地下纵深拓展空间,是城市化过程中缓解土地资源稀缺的必然选择。根据对发达国家的统计,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就具备了规模化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经济基础。江苏2006年人均GDP已经超过3500美元,加之土地资源稀缺。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用地过度膨胀、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不合理、城市土地产出率低、土地闲置或低效利用等现象十分严重.本文在论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推进银川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具体举措,在这一过程中,应注重经营城市用地,用活各种资源。注重化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就业问题,户籍制度问题,城市建设资金来源,以及经营土地与土地合理利用之间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基于城镇土地的承载功能,将城镇经济生产活动划分为承载空间生产、其他商品和劳务生产两类内容。接着运用经济增长理论、单中心城市模型和集聚经济理论等,分析土地集约利用过程中的内在经济联系及其作用机制,阐明集聚经济形成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力,资本、土地要素替代是土地集约利用的实现途径,集聚经济和空间成本的相反作用实现土地集约度的短期均衡,城镇经济增长和土地集约利用形成相互促进的螺旋上升过程。  相似文献   

5.
李强 《党史博采》2008,(7):41-41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以空间集中形式开垦自然以便进行生产和消费的载体.  相似文献   

6.
城市房地产化是城市发展严重依附于房地产业,社会资源高度集中于房地产市场的经济社会现象,它是地方政府的城市化冲动、房地产偏好和土地依赖症等行为的必然产物。城市化冲动是政府主导意志的集中体现,房地产偏好是"造城运动"的重要推手,而土地财政依赖症是土地城市化的内在动力。城市房地产化损害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偏离了城市化的正确轨道,使我国城市化陷入欲速不达的困境。因此,矫正政府行为的偏差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论新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土地流转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且能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新型农地制度,是新农村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课题.政府应积极介入到土地流转的全过程,统领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以土地流转和劳动力流动为契机,重新合理配置资源加快城镇化、城市化发展,建立我国土地政策协调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城市空间形态是人类活动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进行作用的结果,是城市功能的外在表现。新建区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但其中心城区却存在着规模小、布局乱、对外拓展空间有限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利用其区域角色,在内外动力的驱使下,优化其城市空间形态,都将直接影响新建未来的城市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9.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国外经验教训表明,这个时期也是大量土地被占用的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人均土地资源相当稀缺。处理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处理好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避免在土地问题上犯不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大问题。一、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个比较长期的历史过程工业化、城市化作为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  相似文献   

10.
<正>土地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经济活动中的基本生产要素,而且是重要和巨大的资产和资本。为实现城市国有土地资产价值、规范城市化的有序发展、有  相似文献   

11.
北京离“世界城市”有多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大城市组成的城市网络,成为跨国界经济活动的主要组织框架。其中世界城市作为全球化经济的空间节点,承担着世界性调控和集散功能。北京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定位是国际城市。根据目前北京的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等状况,北京未来城市化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城市质量、优化城市结构和功能,提高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层级。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借鉴西方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区位与空间分布理论,考察了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不同阶段的经验,剖析了城市的空间分布架构的典型特征,区别了城市发展结构、规模、格局对城市化发展路径的不同选择,从而得出簇群式城市化空间架构是我国城市化发展必然相随的合理模式的结论。同时,文章还联系海峡西岸城市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给出了三大簇群城市、沿海临港簇群城市、跨省西向簇群城市的发展思路,对海峡西岸城市化的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后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就是要将城镇化从一味寻求空间拓展的误区拉回到以人为核心的轨道上来。一、城镇化并非空间概念而是人文范畴将城镇化归结为社会人文范畴,关键在于城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变迁和人文现象。城镇或城市已有数千年历史,其间无论是欧洲漫长的中世纪还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都曾有过许多城镇和城市存在,但却都未能出现世界近现代史上才发生的城镇化或城市化现象。究其原因,城镇化或城市化不仅是人类社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现代化进程严重脱节,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发展中的“摊大饼”现象相当严重,致使土地利用效率非常低下。文章对城市化进程、城市用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应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建立土地利用规划新机制等措施,以使城市化进程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经营城市是实现城市化的重要手段,要搞好经营城市工作,当前应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思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提高经营城市的综合效益;以高起点、高品位规划,增强城市吸引力;构建土地的科学开发机制,实现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引进竞争机制,坚持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按市场化经营;改革完善城市投融资体制,实现资金向资本转变。  相似文献   

16.
纵观世界城市的发展史,可以这样说:城市建设的成就可以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里程碑,城市建设的失误是人类社会最难改正的错误。为此,我们列举以下若干点说明哪些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城市化。只有分清了哪些是城市化建设的误区,才能尽可能避免城市建设的失误。 一、滞后于工业化的城市化 目前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矛盾仍  相似文献   

17.
马力 《共产党人》2004,(17):26-26,32
城市化,就是指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后,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历史过程。城市化不仅包括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集约化、社会化、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自近代以来.工业化成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城市化也反作用于工业化。这种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城市化现象已成为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成为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内涵,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Ⅸ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就是靠工业化这个“发动机”  相似文献   

18.
沈湘平 《新视野》2022,(5):38-44
作为现代化后果的当代城市化,带来对自然和乡村的征服,空间的无机化与碎片化,文明人类的不育状态,本体性安全丧失或生存焦虑加剧,以及生存意义的“孤立”与枯竭等突出的问题,核心在于生命日渐窒息。城市化不可逆转,都市社会已经无远弗届,精神怀乡病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乡村也不是城市问题的解药。遵循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要求,朝向涵养全部生命是城市化、城市更新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和深化有机生命体的思维,促进城市空间政治向积极生命政治和生活政治转向,以“养生”代替“治病”的城市治理思路,在与他者认异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厚培地方性气质,使每个城市都成长为彼此有机关联而又不可替代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前几十年,伴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将出现一个新的世界性的城市化浪潮。在全世界60亿左右的人口中,将有半数生活在城市中,这不仅仅是人类居住空间的迁移,而且意味着人们的就业机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全方位的转变。经济社会将发生深刻的变革,资源和环境将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并对人类本身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现代城市所具有的高度集聚性、复杂性、综合性、辐射性和系统性等特征使得城市管理中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弊端逐渐显现,有些城市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城市化和城市的现代化成为21世纪…  相似文献   

20.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或社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意味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越来越多的人脱离农业和农村,集聚到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二是城市内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细化,第三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些变化,必然要反映到土地的利用与开发上来。首先,土地资源在农村与城市、农业与二、三产业之间重新分配。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水平下,农业用地特别是耕地,有减少趋势。但当经济技术水平有较大进步,土地利用的集约度提高了,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