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众外交,西方称之为文化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冷战中美国对东欧的公众外交,即美国政府对东欧人民的以传播美国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外交,是美国对东欧“双轨政策”中的重要一轨,也是美国对东欧和平演变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美国对东欧公众外交的巨大成功,使美国与苏联,美国与东欧国家政府的较量中占据了上风。  相似文献   

2.
一百七十年前,美国总统门罗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提出了美国的对外政策——门罗主义——美洲是美国的后院。时隔一个半世纪,当我们审视俄罗斯的时候,“门罗主义”在今天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中仿佛有了翻版。在去年出台的《俄联邦对外政策构想》中,在俄联邦领导人的言论及外交实践中都可以看到“门罗主义”的影子。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调整 俄罗斯联邦作为一个独立国家以来,其外交政策衍变发展,发生了两次重大调整。对西方,从原来的向西方“一边倒”转向既向西方又向东方的“双头鹰”政策。对“近邻外国”从原来  相似文献   

3.
90年代的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日本为实现“政治大国”战略目标,依据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不断调整其外交政策。本文拟就日本外交调整的背景、内容、着眼点及中日关系作粗浅分析。 一、日本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内容 冷战体制下,日本的外交政策是以“日美关系”为基轴,向美国“一边倒”。这种外交政策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期。1989年以后,美苏关系从紧张的军事对峙走向和解,中苏实现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东西德统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近半个世纪的以美苏两极冷战体制为中心的国际秩序的崩溃。世界进入了旧秩序崩溃,新旧国际秩序交替的过渡期。由于冷战体制的崩溃,世界的主流由军事竞争转向经济竞争。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在全球蔓延,形成了几个有重大影响的区域经济集团。如  相似文献   

4.
也论差猜时期泰国的印支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东南亚研究》2001,(1):25-28,32
柬埔寨问题产生后 ,印支政策是泰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差猜上台后实施的“战场变商场”政策因其变化性而受到广泛关注。该政策既反映了泰国政治变迁 ,又表现出泰国外交政策的继承性 ,同时亦展现了泰国的地区雄心。实质上 ,差猜时期泰国的印支政策是“双轨政策” ,即“一轨”为“战场变商场”政策 ,另“一轨”是 :以外长西提为首的泰国外交部实施 (与东盟集体政策一致 )的政策。双轨政策实质上反映了泰国国家利益 (远期与近期 )的分歧与协调及国家利益与东盟地区利益的分歧与协调。  相似文献   

5.
于群 《美国研究》2007,21(2):68-82
1947年美苏冷战开始后,美国的冷战政策制定者,特别是心理冷战政策的制定者逐渐认识到社会科学研究在冷战行动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冷战初期美国心理战略委员会主持的一个重要项目——“学说宣传项目”的考察,揭示美国社会科学界日益介入美国政府的冷战决策中,并对美国心理冷战政策的制定产生深刻影响的历史事实。亦试图说明,由于社会科学的介入,美国的心理冷战战略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更大的欺骗性、迷惑性和有效性,从而对冷战历史进程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帆 《美国研究》2004,18(1):147-151
人们在对美国外交政策进行分析、阐释和预测时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 ,如何以一种适当的方法来解读错综复杂的当代美国外交政策。《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① 一书体现了为应对这一问题而进行的努力。该书作者、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美国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沃尔特·拉塞尔·米德向人们提出具有启迪意义的阐释方式。一米德在书中提出的一个核心论点就是 ,正确理解后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 ,关键在于承认并理解美国的外交政策传统。米德认为 ,自美国独立以来 ,对外政策在美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对于其他大国 ,美国对外政…  相似文献   

7.
戴超武 《美国研究》2006,20(2):60-82
冷战时期美国对第三世界的政策,是同美国冷战战略密切相关的。肯尼迪-约翰逊时期对第三世界的外交政策完全服务于美国全球遏制战略和遏制中国的政策目标。美国在实现这些政策目标的过程中,军事反应、军事援助、经济援助等成为最重要的手段。在与苏联和中国争夺第三世界的斗争中,美国使用这些手段,反对他们认定是亲共产主义或共产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有关的事态发展。总体而言,肯尼迪和约翰逊的外交政策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第三世界国家试图在战后国际体系中寻求恰当位置的努力。这一时期美国对第三世界的外交虽然有所成就,但也充满了危机、挫折、痛苦和失败,外交决策者和普通的美国人为遏制战略付出了前所未有的代价。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3月 3日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东欧研究所所长泽格伯斯 (KlausSegbers)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作了题为“德国外交政策”的学术报告 ,并回答了与会者的提问。报告内容十分广泛 ,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关于德国外交政策的国际背景。教授指出 ,在后冷战时代 ,国际政治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从两极变为多极格局 ;(2 )参与国际政治的行为者比冷战时期多 ,包括各级政府、国际组织以及各种非政府组织等等。这两个特点削弱了各国政府对其内外政策的调控能力。 (3 )国家主权受到限制 ,越来越多的国际条约及国际组织限制了国…  相似文献   

9.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对东欧的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不象人们认为的苏对东欧一直实行“控制政策”,相反它显得相当复杂,不仅每一个时期不同,而且苏对东欧每一个国家的具体政策也各不相同。纵观战后苏对东欧政策的发展、变化,如抽象地加以归纳的话,那么可以说基本上是控制与放松两种政策交替发展。1.控制政策美国学者布朗也把这种政策称为“团结一致”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下,虽然由于局部条件不同而有某种程度的差别,却存在着对内对外政策的总的一致性以及苏联和东欧各自执行  相似文献   

10.
张杨 《美国研究》2005,19(3):116-131
美国的外层空间政策是深受冷战影响的一个国家安全政策领域。本文在综合运用美国解密文件的基础上,探讨冷战期间美国的外层空间政策。文章认为,大国空间决策及空间时代的到来,改变了美苏的综合实力对比和美国的决策心理定式,并使冷战和空间政策实施具有了同一性;美国决策者制定空间政策的前提是根源于“过度威胁预期”和“记忆恐惧”的知觉错误,其结果是导致决策过程中的“非逻辑性”和“过度防御心理”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正统派与其他各种不同经济学派关于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生成根源的观点,展示各种经济学派对IMF休克拯救方案以及东亚经济复苏政策的不同看法,探索东亚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欧盟治理的民主合法性危机的突显,欧盟委员会积极地把公民社会组织纳入欧盟政治过程中。本文通过对欧盟委员会有关公民社会的文件的系统分析,指出欧盟委员会与公民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发生了变迁,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欧盟委员会从只关注咨询利益集团,转而突出广义的公民社会组织乃至"相关各方"的纳入;另一方面,从只关注公民社会组织的提供信息和专家知识的作用,也就是说对输出合法性的贡献,转而突出公民社会组织的参与对消除欧盟"民主赤字"、促进欧盟治理的输入合法性的作用。最后,文章对欧盟委员会纳入战略中存在的问题,诸如促进参与民主的真实性、公民社会组织概念的泛化与空洞化以及公民社会组织的代表性等,进行了批评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香港沦为殖民地后,美国在港活动愈趋频繁。时至美西战争前夕,美国驻香港总领事的委任及其活动为美国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支援;在港英当局奥援下,美国方面对菲律宾香港委员会开展舆论、情报及司法等斗争,并思考战后如何利用华人开发菲岛;为策应香港部署,广州、上海、新加坡与马尼拉等地美国领事与香港展开合作,加速并吞菲律宾。上述行动构成美国在东南亚扩张的重要环节,香港成为美国在远东扩张之战略要点,是菲岛以外不见硝烟的"战场"。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wo former Congolese rebel groups, namely the Congolese Rally for Democracy–Goma (RCD-Goma) and the Moveme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Congo (MLC), into political parties following the conclusion of the Second Congo War (1998–2003) in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DRC). It is argued that three sets of factors influenced the process of the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RCD-Goma and the MLC. Thes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stabilisation process that unfolded in the country starting with the signing of the Lusaka Ceasefire Agreement in July 1999, the make-up and the behaviour of the rebel groups involved as well as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especially the advent of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to power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January 2001, which led to increased international pressure on Rwanda and Uganda to desist from interfering in Congolese internal affairs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United Nations' peace efforts in the DRC.  相似文献   

15.
《中东研究》2012,48(4):641-657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discourse in the production of designed landscapes with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The study concentrates on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space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Lefebvre's spatialization trilogy and Foucault's approach to power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a public park as a tool for studying the emergence of order and power relationships in society. In this work, Lefebvre's ‘spatial practice’ concept was considered a ‘discursive practice’ providing a conceptual ground for the discussion of the problem. Additionally, Lefebvre's definition of spatialization is reconceptualised along with Foucault's notions of power, knowledge and discourse. The problem is studied in reference to Atatürk Park in Bal?kesir, a small city and regional capital loc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urkey. Through the discourse of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how Atatürk Park as an urban space been socially constructed has been described and analyzed.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政治主导”的政治理念,民主党政权在政策决定过程领域推行政官关系变革。历经鸠山内阁、菅内阁与野田内阁,随着政官关系变革态势的减弱并遭受顿挫,民主党政权的政策决定过程反复变化。政官关系定位不准,不仅导致民主党政权的政策决定过程反复变化,也削弱了其决策效益与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7.
18.
19.
ABSTRACT

The Peruvian parliament was a central institution in the early republic, but so far very little has been written on its history. This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military leaders took control of power for most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is article reflects on three main questions: what was the role of the legislative in nineteenth-century Peru? What was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executive power? And what part did conflict play in these relationships? Most initial congresses were tasked with writing up constitutions, because institutions had to be created, and there was a strong belief that having a written charter mattered. The strongmen who took power felt the need to obtain legitimacy from both constitutions, and elections, but often did not see eye to eye with congress. This led congress to be closed, particularly when legislators refused to bow down to presidential power.  相似文献   

20.
日俄战争为日本在东北实施舆论操纵、殖民文化、经济统治创造了机遇、提供了土壤。《满洲日日新闻》的创刊吹起了日本向东北实施殖民统治的舆论号角,将日本对东北的殖民文化渗透在舆论宣传上推向了极致。战争的胜利为该报赖以生存的环境注入了活力,为其长期的发展、存续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加快加大日本在该地区舆论导向步伐的同时,也加快了东北沦为殖民地的进程,更为日后日本对东北实施武力入侵、经济掠夺赢得话语权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声援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