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3月2日俄罗斯总统选举的时间越来越近了。目前,俄共在国家杜马选举中占有57个席位,是议会第二大党,实力比高峰时出现萎缩。作为俄最大的左翼反对派政党,俄共在苏联解体前一年成立,经历了18年的起伏,在欧洲仍是最有影响的政党之一。  相似文献   

2.
政党文化是政党的精神灵魂,关系到政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政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列宁晚年从巩固俄共(布)执政地位的高度全面论述了俄共(布)政党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从政治文化的不同层面深入分析了俄共(布)政党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难题;从文化建设的规律角度科学地提出了俄共(布)政党文化建设的基本举措。列宁的这些探索对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政党文化建设的文化自觉,把握政党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建设好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借助政党文化的力量推动自身发展,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1995年12月17日举行的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选举中,久加诺夫领导的俄罗斯共产党大获全胜,一跃成为议会第一大党。随及的一系列重大人事变动都说明俄共取得的议会选举胜利已对俄政局产生了巨大影响,俄共已成为俄政坛上一支举足轻重的重要政治力量。然而,俄共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现在的俄共成立于1990年6月,1991年“819”事件后俄共中央被解散,财产被没收。1993年2月俄共重建时在偌大的莫斯科竟找不到一间会议厅。事隔不到3年,俄共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还逐步发展壮大。如今俄共拥有55万党员,2万多个基层组织…  相似文献   

4.
俄共是目前俄罗斯最大的左翼政党组织,自普京上台以来,俄共一再发生分裂,党员人数和选民支持率都大大下降,俄共陷入困境有主客观原因,俄共的前景主要取决于其自身建设和斗争策略。  相似文献   

5.
俄共在杜马选举中的失败引发了党内重建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为摆脱困境,俄共必须加强自身建设,重建自己的社会基础,重新调整工作重心和斗争策略,尽快实现党员年轻化,增强党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飞往“红色地区” 去年7月我们从莫斯科启程去伏尔加格勒考察。伏尔加格勒原名查里津镇,十月革命胜利后改名为斯大林格勒,1956年赫鲁晓夫又将它改为伏尔加格勒。 在飞机上,一位俄罗斯大企业的总经理、苏联时期某州交通厅长听说我是中国人,对我特别友好。他告诉我,伏尔加格勒是“红色地区”。俄罗斯人按居民政治倾向和政党影响力把国家划分为“红色地区”、“灰色地区”和“褐色地区”。俄共影响大的地区称“红色地区”,民主派占优势的地区称“灰色地区”,自由民主党追随者多的地区称“褐色地区”。他说:“近来‘红色地区’明显扩大,俄共又在奥廖尔等五个州和自治共和国的选举中获得压倒优势”。我问他:“原因是什  相似文献   

7.
党内选举论     
实行党内选举,是判定政党具有民主性质的标志。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决反对那些排除民主选举的密谋性、独裁性的政党,他们在创建政党的实践中,坚决贯彻了政党的民主原则。党内选举充分体现了政党的民主性质,首先,保证了党的各级机构按民主制组织起来,各级干部都经由民主选举产生;其次,通过选举的方式,可以有效地破除和拒绝党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行党内选举,必须适合于具体的国情和党情,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时期,都不能离开国情和党情谈选举。中国一定要立足于本国的国情和党情,创造党内选举科学的、可行的制度机制。建构党内选举科学可行的制度机制,包括五大制度机制,即:选举工作委员会制度,候选人提名和遴选机制,候选人竞选制度,差额选举和秘密投票规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制度。这五大制度机制,涵盖到党内选举的方方面面,在符合党章规定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增加了选举的合理的具体步骤、细节,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西方主要国家通过政治选举来表明对民主政治的承认和公民权利的尊重。政治选举是由政党推动的。西方各国因历史文化、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的差异,政治选举具体程序和机制设计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选举制度。不过,西方国家对选举的价值意义和一般原则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政党制度与选举制度互为影响,而且政治选举实施效果影响民主政治的品质。21世纪以来西方政党制度为政治选举的强力所扭曲,遇到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列宁在领导俄共(布)执政的过程中,围绕共产党执政方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俄共(布)可以与其他政党实行多党合作;党应通过苏维埃机关对国家政权实行总的领导;要明确党政职责,实行党政职能分开;执政党要重视法制在国家管理中的作用,并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相似文献   

10.
科伦坡专电 六年一度的斯里兰卡总统选举定于12月19日举行。目前,三个政党的候选人正在积极展开竞选活动。近一个月来各地频繁发生罢工、示威、谋杀等暴力事件,给总统选举的前景投下了阴影。 斯里兰卡注册登记的有20多个政党,其中最强大的是统一国民党  相似文献   

11.
2011年2月3日,在尼泊尔总理选举中,统一尼共(毛)领导人普拉昌达落败。总起来看,这是不利于尼共(毛)的因素内外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说,是几个主要政党联合抵制的结果,而选举制度的缺陷为大党联合抵制提供了可能,根本上说源于政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此外,印度的干涉也是重要外因。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中期选举可能成为一次选民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全民公决即将到来的2006年美国中期选举,是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之前最重要的一次美国联邦选举。其结果不仅将决定美国国会的政党分野和权力布局,而且将影响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的议题设定和民调走向。此外,2006年中期选举很可能会成为美国历史上一次较典型的外交影响内政的中期选举。这主要表现为伊拉克问题成  相似文献   

13.
各国政党治理模式都是国家层面的政党治理模式与政党层面的内部治理模式的复合体。英国作为现代政党发源地,长期以来视政党为私人组织,国家法律对政党奉行默认态度,实行政党自治;但2000年英国《政党、选举及全民公投法》开始全面而严格地规范政党注册、政治捐款、竞选开支与选举活动。这意味着英国政党治理模式的重大转变,标志着英国开始推行政党公共选举活动法制化,对政党进行"法律择要规范",同时保留政党内部自治传统。就英国两大政党内部治理模式与特点而言,工党内部治理奉行多元民主基础上的中央集权,重视党的民主性、整体性、代表性与社会性,依章依规治党;保守党内部治理则犹如公司治理,奉行寡头统治与领袖集权,主要按政治惯例与政治伦理行事。这说明国家法律对政党组织属性定位决定着该国政党治理的基本模式,但政党组织原则、党内关系等决定着该党内部治理模式与特点,世界范围乃至一国之内不同政党的治理模式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选举制度是第三波民主化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比例代表制尽管是在第三波民主化国家分布最广的选举制度,却并没有普遍地导致极化多党制。这是因为采用比例代表制的大多数第三波民主化国家选择的是复合型的比例代表制,即通过缩减选区规模与设置政党当选门槛,来降低选举制度的比例代表性程度,从而避免政党体制的碎片化。进一步说,在第三波民主化中,不仅是比例代表制出现了复合化的趋势,而且选举制度在整体上都出现了复合化与合流的趋势,包括多数决定制向其他选举制度的转型、混合制选举制度的崛起以及比例代表制的复合化,其目的是通过选举制度设计来更好地实现政府效能与代表性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第四届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将于今年12月7日举行。这次选举对明年3月的总统大选极为关键,因此在总统普京9月3日正式签署命令后,俄中、左、右各派政党就开始了紧锣密鼓地竞选筹备工作,现已到了冲刺阶段。中派政党。9月20日,最大的中派政党“统一的俄罗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该党的竞选纲领,纲领重申该党是总统的支柱和总统政策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11月2-3日,第十九次"共产党工人党国际会议"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这次大会召开于十月革命100周年之际,吸引了78个国家、103个政党的342名代表参加,俄共主席根纳季·久加诺夫主持开幕式并致辞。俄罗斯总统普京发来贺电欢迎与会代表,《人民日报》第一次予以报道,中共中央对外  相似文献   

17.
一、政党政治对现代政府运作的贡献1.政党政治为现代政府的运作提供了合法性途径和基础。在实行政党制度的国家,政府由在选举中获胜的党或党派联盟组成,当赢得竞选的政党根据选举结果获得权力时,它就必须对治理的后果负责。政党通过选举获胜上台执政成为执政党,在野党不可能通过政变或革命的方式来替代现行政府,不通过大选取得政府运作的权利被认为是缺乏合法性的。而由于各党派都是在宪法范围内活动,反对党也有机会通过竞选上台执政,这就使得暴力夺取政权和宫廷政变失去了条件和动力。2.与一定的选举制和议会制结合在一起的政党政治为政府…  相似文献   

18.
论列宁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俄共)的领导者,在领导俄共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党建理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他指出无产阶级政党要根据自己地位和任务的变化,充分认识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从纯洁党的组织、密切党群关系、提高领导经济的能力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等方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列宁关于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对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选举制度的设计是现代代议制民主运行的起点,其主要功能是将选民的选票转化为立法机构中的席位以实现代议民主。本文分析美国选举制度设计下选民的政党投票与政党在国会席位分配之间形成的结构性差异,即选举制度的"非比例代表性"(Disproportionality)问题,展示美国"单一选区多数制"体制下非比例代表性的独特结构。二战以来美国36次选举(1946~2016)以及2016年大选的州级数据表明,各州设置的选区数量以及选民投给两党之外的选票数均会影响非比例代表性,但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党之间的势力均衡是解释美国超低的非比例代表性的最关键因素,单一选区多数制下超稳定的两党制结构决定了美国众议院选举中选票与席位分配高度匹配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高奇琦 《行政论坛》2022,(1):148-154
新科技革命呈现出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三个阶段性特征。从新科技革命对西方政党政治发展的影响来看,在政党组织结构的特征上,计算机化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工具并未对政党组织结构产生较大影响;网络化通过社交媒体增加了政党精英与选民的直接沟通,使得欧洲政党组织结构出现美国化转向;智能化通过智能技术增加了对选举结果的预测和引导,改变了传统的政党组织结构,加剧了年轻人的政治冷漠和政党结构凝聚力的弱化。在政党意识形态的特征上,计算机化可以辅助政党对新议题作出快速回应;网络化导致政党意识形态的碎片化,可能引发政治的无序;智能化则进一步加剧政党意识形态的极化,可能导致政治的失序。西方选举政治异化的两个特征是政治算法化和政治极化。要解决这一问题,西方国家需要重新思考政党的作用,让政党的治理功能更加发挥作用。在未来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我们需要积极推动新技术在党的建设中的应用,并充分认识新兴技术的两面性,强化政党的政治目的和治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