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主体的心理活动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必将影响政府的管理活动及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因此对行政 主体心理活动的研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行政主体的认知取向是指对政治系统及其领袖人物和政治与行政运作环境和过程的信息获取与加工, 包括对整个政治体系的认知,对行政系统的认知和对工作单位的认知.行政主体的情感取向是指对影响其身份与行为的各种不同层次的环境的体验和感受,它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极方向性和维度.行政主体的评价取向是指对政治--行政系统的判断和意见,有着历史性、发展性和规范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王玮 《法制与社会》2012,(25):189-190
中国是一个有数千年文明的古国,在数千年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积淀下,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传统行政文化。它对我国当代行政系统也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方面的影响,又有消极方面的影响。构建现代行政文化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有利于现代行政文化发展的文化部分。只有这样,我们在社会转型期才能培育出真正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行政文化。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推动当代行政系统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特殊行政救济的信访救济   总被引:101,自引:0,他引:10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星 《法学研究》2004,26(3):58-71
行政诉讼救济和行政复议救济的缓慢推进与信访浪潮的居高不下构成了鲜明的对照。这说明行政相对人并非不愿或不敢去寻求救济,而是更愿意或更习惯通过信访渠道去实现救济。信访救济的运作机制中展现出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斗争与行政主体的秩序追求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4.
以保障公民权为价值取向的行政执法,决定了执法主体确立诚信理念的必要。生态行政的中心理念是行政主体及其行为与行政客体对象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平衡。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的行政执法信用失范严重破坏了行政生态。政府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只有加强行政文化创新,确立"合作型行政",实行有限管制,政务公开,以及建立失信惩治制度等这些有效的重塑行政执法信用的机制才能促进生态行政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行政合同中的特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经过协商,相互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运用合同方式管理国家事务是现代国家一个日渐增长的现象,尽管行政主体有时不得不利用命令方式完成行政任务,但很多时候,行政主体是用富有弹性的合同方式来代替生硬的命令完成行政任务。与其他行政行为相比,行政合同行为是通过契约的方式将国家所要达到的行政管理目标固定化、法律化,并在合同中规范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这样做既是为迎合现代、行政民主观念的更新———被管理方与管理方具有更趋平衡的…  相似文献   

6.
刘聪 《法制与社会》2010,(27):276-276
我国的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中,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等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的关系。正因为如此,行政主体义务的及时履行对行政相对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蒲林  刘德兴 《行政与法》2003,(12):101-103
传统行政主体理论基于行政主体优位,充分重视对行政主体权能的研究,而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地位重视不够。在现代意义上的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相对人并非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被动承受者。在行政管理、服务、合作、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关系中,通过与行政主体的动态平衡,行政相对人往往居于积极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8.
我国行政主体理论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静 《行政与法》2003,(12):37-38
行政主体理论在我国行政法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行政主体概念的采用来自于行政机关与行政主体之间的区别;在我国,行政主体的直接意义在于行政诉讼被告的确认;但作用并不限于此。行政主体理论的根基来自法学方法论,其实践基础在于中国的改革,改革中的主体分化是行政主体理论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孟楠 《法制与社会》2011,(2):168-168
当今各国政府为了应对日益扩张的行政职能发展的需要,纷纷采取了行政分权的措施,同时形成了完善的行政主体理论。然而由于我国的行政主体范围过于狭窄,随着行政权的持续分散化,大量的社会中介组织在参与公共产品的提供时,其职权的行使得不到司法监督。本文从"凤铝诉篮协"案入手,介绍了国外及我国行政主体理论,其次分析了行政主体理论建立的基础——行政分权制度,最后结合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缺陷,提出构建我国行政主体多元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行政主体之再思考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近年来 ,我国学者对现行的行政主体理论颇有争议 ,有支持者 ,也有反对者。文章从分析主体和行政主体的内涵出发 ,探讨了行政主体的本质特征和作为行政主体应具备的条件。在此基础上 ,指出现行行政主体理论在概念上的误差和实践中的弊端 ,并进而认为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 ,彻底革新现行的行政主体理论 ,建立以行政分权为核心的行政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