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自辛亥革命发生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对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都进行了客观地历史地评价.这些评价,对我们正确认识和看待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党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复兴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梳理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并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有关纪念活动时的重要讲话为主要线索和基本资料,从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人与辛亥革命的关系、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三个方面,阐释了党和国家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3.
90年前 ,台湾人民在祖国大陆爆发的辛亥革命影响和推动下 ,掀起了抗日复台起义高潮 ,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殖民统治 ,激发了广大台湾同胞的爱国热情 ,推动了台湾同胞的民族觉醒和爱国斗争。  相似文献   

4.
淮驹 《党史纵横》2011,(4):43+42-43,42
1939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接到中共中央通知,要他回延安出席政治局会议。刘少奇遂于3月18日离开有"小延安"之称的河南确山县竹沟镇,经西安返回延安。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社会三次巨大变革之一,作为民主革命的开端,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国人民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开辟了广阔前景.贵州辛亥革命作为这次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打开了贵州社会变革的大门,对以后贵州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陕西省档案馆藏革命历史资料里,有一册陕甘宁边区新华书店于1948年10月出版,盖有"鲁讯图书馆"印章的藏书《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份资料文献是刘少奇同志于1939年7月8日和7月12日,在延安蓝家坪马列学院窑洞外的广场上,向学员们作关于共产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的重要演讲稿。它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文献。刘少奇编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一本重要的党建理论著作,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新时期,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加强广大党员的修养都起到了极其巨大的作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最早酝酿于抗战初期的河南省渑池县,形成诞生于河南确山县竹沟镇,最早发表在1939年8月2日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解放》周刊上。  相似文献   

7.
武汉三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代王朝将它视作兵家必争之地。武汉的市花是梅花,但更为著名的是武汉大学烂漫的樱花。那是中国的留学生把她从日本富士山下带进大学校园的。鲁迅说她像一抹绯红的轻云。孙中山则喜欢在樱花树下驻足。  相似文献   

8.
1939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接到中共中央通知,要他回延安出席政治局会议。刘少奇遂于3月18日离开有"小延安"之称的河南确山县竹沟镇,经西安返回延安。  相似文献   

9.
李准 《求是》2011,(20)
近些年来,一个学术上的伪命题告别革命论被炒得沸沸扬扬,并影响到电视剧的创作。某些剧作者站在所谓反传统的立场上,为没落、腐朽的清末代表人物慈禧太后唱挽歌,为自称是大清王朝裱糊匠的李鸿章唱颂歌,为  相似文献   

10.
陶德臣 《唯实》2011,(10):42-46
在纪念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之际,深入探讨这两大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意义十分重大。辛亥革命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和干部基础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历史大事变的前奏。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则是对辛亥革命事业的最好继承,是中国革命发展的一种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1.
王朝柱 《红旗文稿》2012,(1):23-28,1
辛亥革命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不仅标志着大清王朝统治的终结,而且结束了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的封建王朝帝制时代,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变革。令人费解的是,近些年来一个学术上的伪命题告别革命论大行其道。著名剧作家王朝柱在《从电视剧<辛亥革命>创作看告别革命论》中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2.
1937年 3月刘少奇《关于过去白区工作给中央的一封信》是有关“实事求是”问题的重要之作 ,具有开创性意义。在“实事求是”的问题上 ,刘少奇和毛泽东各有其独特贡献。如果说 ,毛泽东是中共领导层中较早使用“思想路线”、“工作方法”等概念的人 ,那么 ,刘少奇则是先于毛泽东而较早使用“思想方法”、“工作作风”等概念的人。如果说 ,毛泽东是最先对“实事求是”进行全新解释的人 ,那么 ,刘少奇则是先毛泽东而使用“实事求是”这一概念的人。如果说 ,毛泽东最初对“实事求是”概念的使用 ,基本沿用古义 ,那么 ,刘少奇则一开始就是从哲学高度、思想方法角度来使用这一概念的。  相似文献   

13.
1930年 3月 ,刘少奇被中央调离满洲省委书记岗位。中央为什么这样做 ,学术界有三种说法 :一是请假调离说 ;二是催促调离说 ;三是批评调离说。第三种说法讲到了问题的实质 ,但仍应进一步展开把问题讲清楚。实际上 ,刘少奇的调离 ,是他在与当时中央“左”倾错误发生严重碰撞的背景下被排挤的结果。 1 930年 4月 2日《中共满洲省委会会议记录》和 1 930年 4月 9日《刘少奇给中央的信———关于中央对满洲省委工作批评的答辩》 ,真实地记录了刘少奇被调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1951年3月28日至4月9日,刘少奇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研究贯彻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关于整党建党的决定。之前,为准备大会报告,刘少奇根据党章并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亲笔撰写了一份手稿(如图),提出了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在3月28日的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在《论党》一文中有关民主集中制的论述,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集中制理论。他高度概括了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第一次将其提升到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规律的高度;他首次科学阐明了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及其特征,从而准确地揭示了民主与集中之间的辩证关系;他还深刻论述了如何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并批判了两种错误倾向;强调在不妨害党内集中原则的基础上,注重扩大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16.
研究《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创作原因,要以其创作时期的相关文献为依据。这既包括刘少奇1939年7月8日、12日分两次为马列学院学员演讲基础上形成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和《党内团结与党内民主集中制的执行》,也包括《修养》大纲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与发展》大纲。解决党内存在的与党的"先锋队"性质不相符的问题,是刘少奇创作《修养》的总根源。具体原因则包括:党内思想意识问题;政治路线问题;组织纪律问题;理论薄弱问题;党内政治文化问题;党内生活问题。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科书",《修养》所指出的问题及其提供的解决方案,对于我们今天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国祥 《探索》2005,(4):47-49
刘少奇在《论党》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主集中制理论并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实际进行了理论创新,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从组织规律的高度论证了民主集中制的极端重要性;从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上论述了民主集中制的深刻内涵;从制度建设上探索了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黄峥 《学习导报》2010,(22):40-40
1939年3月底,主持中共中原局工作的刘少奇回到延安,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他一面参加中共中央的领导工作,一面继续负责指导华中的抗日斗争。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至今100年的中国历史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振兴中华,百年求索。早在1894年孙中山就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客观上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90年前,中国共产党创建后,继承辛亥革命百折不挠的精神,并将振兴中华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也好,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20.
《少年》是旅欧少年共产党在旅法勤工俭学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刊物,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欧洲路径时不可回避的重要环节。《少年》立足于世界情势,与无政府主义展开论战,介绍苏俄革命,有力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少年》还阐明了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指明中国的最终出路是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