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圣外王”与先期儒学发展的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仁"与"礼"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他的圣王理想的追求,他认为领袖群伦应兼具"圣"与"王"的双重资格.儒学与君主专制的互限互依,它既是儒学发展的张力,又是儒学获得永久活力的限制,使儒学在发展历程中始终无法摆脱君主专制的阴影.  相似文献   

2.
孔子"仁"与"礼"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他的圣王理想的追求,他认为领袖群伦应兼具"圣"与"王"的双重资格.<大学>以修齐治平提出"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模式.孟子以心性之学开出"王政"之治,强调"内圣".荀子则侧重于"外王",提出"礼制"."仁"礼"之分,"内"外"之别,以及修齐与治平,都隐含了一个儒学自身始终无法消解的悖反走向儒学与君主专制的互限互依.它既是儒学发展的张力,又是儒学获得永久活力的的限制,使儒学在发展历程中始终无法摆脱君主专制的阴影.  相似文献   

3.
论人的德性     
人的德性包括智德和伦理德性,人的智德在经济发展中是“增长引擎”,人的伦理德性能使人实现科技进步的同时实现道德进步,人的德性是必要的,而且在科技和经济发展与道德水平的提高严重相悖的今天,人的德性是重要的。但是,德性是一种选择,要使主体的选择指向社会福利,必须依赖主体的“觉解”与社会正式制度双管齐下对主体的选择加以约束。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我们提出以德性与德行作为评价一个公民的标准。"德性"一词的涵义是一个逐步演化、深化、扩大的过程,主要在于具体历史条件的道德要求。"德行"是一种人的社会意识形式的外在表现,是指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德性是内在的,德行是外在的;通过关注内在与外在的矛盾,来考察德性与德行的关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加强制度德性建设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加强制度德性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保障人权是制度德性建设的逻辑起点,促进平等与自由的和谐是制度德性建设的灵魂,民主与法治是制度德性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学的两位大师孟子和荀子分别基于人性的内溯和外求,建立了他们各有侧重的道德思想。孟子重视主体的心性品质,而荀子更强调外在的习行和教化,但他们都认为人可以达到德性的完美境界,他们的德性典范也是相似的。将德性由自我推至社会时,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王制”也是可以互补的。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政治德性伦理思想的思想理论渊源主要有西方优秀政治德性伦理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政治德性伦理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德性伦理思想。以此为基础,从新的实践要求出发,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治德性伦理思想,即政治德性伦理价值思想、政治德性伦理要求思想和政治德性伦理修养思想。这些思想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既是时代的产物、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步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它的根本指向,是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撑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德性伦理思想的中国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加强对警察的管理,必须从完善警察自身的素质上下功夫。警察身上所内含的德性在警察管理的过程中蕴涵着重大的价值,应成为警察管理的又一新方向;警察德性建构的价值取向应是对人权的信仰、对法律的忠诚和对公正的维护;而警察管理中德性的养成则可以在他律和自律的逻辑中建构。  相似文献   

9.
加强对警察的管理,必须从完善警察自身的素质上下功夫。警察身上所内含的德性在警察管理的过程中蕴涵着重大的价值,应成为警察管理的又一新方向;警察德性建构的价值取向应是对人权的信仰、对法律的忠诚和对公正的维护;而警察管理中德性的养成则可以在他律和自律的逻辑中建构。  相似文献   

10.
11.
教育道德是从伦理学的角度用道德的本质来审视教育活动及其过程。从根本上说,教育共同体是一个伦理实体,教育善恶是教育道德的具体体现,教育是道义的事业、是求真的活动、是公平的“砝码”。教育从善的最终实现,要依靠“教育中人”的德性修养和制度德性来保证。“伦理实体”的论断给教育道德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撑,是关于教育道德的一种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狱政管理运用德治思想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狱政管理中运用德治思想 ,既是监狱历史经验和工作实践的总结 ,也是监狱事业发展的需要。在狱政管理中运用德治思想 ,必须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体系 ,把广大干警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点 ,还要处理好“依法治监”和“以德治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治国方略的两个相辅相存的方面。二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在内容上相互吸收 ,功能上紧密结合、相互补充 ,实施上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对实现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长远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法治是德治的升华,德治是法治的思想前提,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依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的结晶,是“三个代表”思想在治国方略上的客观反映和重要体现。积极探索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途径是我党的一项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的依据及原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赔偿的法律依据是刑诉法解释第 10 0条的规定。其理论依据 :一是我国对于精神赔偿采用的是立法非限定主义 ;二是附带民事诉讼的实质是民事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赔偿的原则以“根据情况 ,酌情赔偿”为宜。  相似文献   

17.
正确认识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和处理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关乎着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与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加强和改善。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既有区别又有统一性,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同时,正确认识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还须澄清两种错误认识。一要澄清依法治国会削弱党的领导的错误认识,二要澄清坚持党的领导会妨碍依法治国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8.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培育,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高等院校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要加强中华传统道德的教育,逐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从而使他们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以来 ,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目前正进行的科技革命把知识和能力摆在了第一位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有的社会关系 ,产生了许多新变化。对这些由于科技发展所引发的种种变化我们必须运用法律和道德的手段来调节 ,这就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科学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革”结束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开始起步。随着改革开放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不同挑战与党的中心任务调整,党的领导制度改革的中心任务也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党的领导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在上世纪80年代是党政分开改革、90年代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21世纪初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一步深化党的领导制度改革,需要关注其实效性,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民主集中制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