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和整个过程,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将这项工作进一步深化和细化,要求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引人注目地提出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新命题,并把它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并列为今后深化改革的六大方面,同时做出重点部署。《决定》指出:“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对此任务要求,我们要根据全会精神,联系实际重点理解把握好以下两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必须紧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发展战略,以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为契机,充分借鉴国外生态警察制度改革的有益经验,以改革森林公安体制为突破口,有机融合公安机关治安部门打击食品药品和环境污染犯罪职能,强化顶层设计,注重革故鼎新,理顺管理体制,科学定位职责,完善法律制度,建立一支与我国国情和保护生态环境实际需要相适应的生态警察队伍,切实担负起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中就提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作了全面的"升级"——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好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中国",构建绿色政府是极具必要性的。本文诠释了绿色政府的内涵及其基本框架,论述了我国构建绿色政府的意义和作用,指出我国构建绿色政府的基本路径为:增强绿色行政意识;构建绿色行政法律体系;加强绿色行政体制建设;健全绿色政府考核体系;完善绿色行政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并将其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更加凸显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35年来改革经验的新总结、对社会主义改革规律的新认识和对加强党的建设的新思考。明确提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既是《决定》的一个突出亮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新领域和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按照《决定》的部署,在全面改革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首先,要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意义;其次,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主线;再次,要深刻认识和系统把握“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杨平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1):109-113,116
2007年以来,在党的十七大将“生态文明”正式写入报告的政治语境下,国内对生态问题的研究和关注成为一种新的理论与实践动向.党的十八大报告则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建设生态文明已被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开始付诸实施.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深刻、持久和重大的社会改造运动,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必要的制度创新来调整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行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整体设计、推进行政管理制度生态化、构建生态发展体系、推进法律制度生态化、健全保护生态环境的市场机制、构建生态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生态伦理观念体系上下功夫,需要企业、政府、各个部门、公众的共同努力,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及时作出的英明决策和战略部署。在当前和今后如何适应发展新常态,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本文试就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以云南省楚雄元谋县为例,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着重就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产业发展等有关问题展开思考,探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有助于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十六大以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党政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生态文明也成为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理论焦点。国内的专家学者根据自身的学科背景,从不同视角对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思想展开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然而,当前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研究视角相对狭窄,研究方法较单一,比较研究、实证研究较少,深层次的系统性研究还比较欠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明内涵丰富,其中最关键的是政治制度的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主张,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当前我国制度文明建设的关键应着力于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加强制度文明建设同时也是提升政党文明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五位一体"是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新的全局性规划,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全新把握。工会是联系党和职工群众桥梁和纽带,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同时也承担着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改革和建设,努力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任务。新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出台、职工素质普遍提升及对工会的认同,都给工会发挥作用创造了机遇。但同时又面临着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劳动者利益诉求多元、思想状况日益复杂、价值取向多元和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等方面的挑战和压力。面对党、政府和职工对工会寄予的深切厚望,工会组织应从自身实际出发,从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工会干部整体素质、创新工会工作方式等方面找准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在新时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中争取更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14.
十七大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中,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思维,符合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潮流。全面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必要性、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对于实现可梦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和谐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在新形势下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与自然永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马克思主义的深层内涵。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困难,只有做好政府与人民共同、理念与行动共同、发展与环境共同,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尊重自然,实现人类与自然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2014年中央部署的五项重点改革之一。这项改革既为其它各项改革提供动力机制,又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保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从五个纬度即逻辑起点、全球语境、目标定位、执政新局、改革变量等深入研究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意义与特点,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初步架构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理论框架,在基层民主、党内民主和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同时,民主政治建设中也存在诸如认识上的误区,重形式民主、轻实质民主,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当前必须立足我国国情,积极稳妥地沿着中国特色民主政治之路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多党合作制度体现政治文明的本质,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文明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多党合作制度是政治文明的优势所在;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需要。多党合作制度诠释政治文明的内涵,有着中国特色与创新,在致力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有着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坚持和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党中央强调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出"三个文明"要协调发展,既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也是对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首先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生态问题意识形态化”是由“生态主义意识形态化”发展而来的,是“后意识形态”时代生态问题工具化、生态问题解释权精英化、生态问题与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联系紧密化的反映,是“绿党政治”发展后期右翼支持者与环保主义者巨大对立造成的生态问题孤岛的体现,是气候问题在当前争议愈演愈烈的映照,是对当前生态问题更深层次的探讨。我国在面对当前“生态问题意识形态化”倾向时,更应该坚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走出符合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