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顾智明 1948年7月生,江苏泰兴人。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任本院哲学经济系副教授,新时期道德建设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哲学原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修养》、《中西伦理思想史》等课程。出版《中国军事伦理文化史》等两部专著,主编出版《中国军人的价值》,合著出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概要》、《军人伦理学教程》、《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修养》等著作、教材11部。发表论文36篇。参与撰写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获全军院校第二次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特别奖,专著《从士兵到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恩格斯军事生涯》获全军图书评选二等奖,《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管见》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6项获院优秀科研成果二、三等奖和荣誉奖。1988年院庆10周年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2.
《桂海论丛》2013,(6):F0002-F0002
甘绍平,男,1959年8月出生,江西省南昌市人。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伦理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学术月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主要著作:《人权伦理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伦理智慧》(中国发展出版社,  相似文献   

3.
以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等人为代表,伦理学有"幸福论"和"义务伦"之分。从"哲学—伦理学"论证的角度看,幸福论认为有规定幸福的永恒的规律;而义务论则认为个人的自由意志才是道德生活的决定性因素。从伦理学的这种范式的转变看,西方哲学家将研究的注意力往往放在了道德行为和道德原则的研究上,而忽略了对道德品质的研究。然而,要解决社会的公正,单靠社会道德是不能实现的,于是伦理学的研究必然转向制度伦理。在现代语境下,美德传统是一种软约束,建设现代道德,还需要制度伦理的辅正,加大制度规范对现代公民的道德和行为约束,使全体社会成员在稳定有序的、合乎人性健康生长的日常生活环境中,被塑造成具有现代性人格的一代新人,这是现代化道德建设的时代使然。  相似文献   

4.
盛丽 《求索》2010,(2):91-93
认识论维度下的现代性哲学体现在主客体分离、工具理性及普适的先验性上,这在根本上导致了包括公正伦理学在内的契约论封闭体系及其道德困境。女性主义伦理学以关怀为理论预设,基于对现代性哲学的反思和批判而主张联结与关怀、道德体验和情境主义下具体他人的实践伦理,从而为现代性伦理困境提供了一剂解毒剂。  相似文献   

5.
本书继续并修正了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的正义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对它的哲学阐释。在《正义论》中,罗尔斯假定在“秩序良好的社会”里,存在着相对稳定和同质的基本道德信念。然而在现代民主社会中,互不相容的宗教、哲学和道德学说多元共存,  相似文献   

6.
李书军 《求索》2013,(1):270-F0003
美国第85届奥斯卡奖颁奖典礼2月24日晚在洛杉矶杜比剧院举行,李安用东西方的哲学、宗教、信仰完美融合的电影语言征服了世界。从剖析中国家庭伦理“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到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卧虎藏龙》,到获第7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断背山》,  相似文献   

7.
《甘肃理论学刊》2009,(4):F0002-F0002
靳凤林 1963年,河北新乐人,哲学博士,先后毕业于河北大学哲学系、清化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先后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在《世界宗教研究》、《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孔子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00馀篇。  相似文献   

8.
我国从传统的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 ,意味着要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此过程中 ,阐明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相适应的伦理精神 ,无疑具有突出的意义。因为全新的经济体制必须有全新的道德机制与之相互支持 ,而道德机制的构建 ,在某种程度上不外是作为核心的伦理精神的外化。也正因如此 ,我们突出地感受到探明与培育伦理精神的重要与艰难 ,而吴灿新教授的新作《当代中国伦理精神》无疑给予我们诸多有益的借鉴与启示。该书共由四大板块构筑而成。第一部分重点厘清伦理精神的本质及特点 ;第二部…  相似文献   

9.
童玲  姜炜 《理论月刊》2006,(7):42-44
伦理学是有关道德的哲学,其核心问题是“善”与“不善”。传播伦理是伦理学在传播领域的实践,是贯穿在整个传播进程中的道德观念。传播伦理中的道德不仅是调整各种关系的社会规范,更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在传统文化笼罩下形成的一种集体的价值观与心理积淀,是传播过程中的无意识。本文主要分析了韦伯的新教伦理思想,并从传播文化价值观以及新闻叙述的视角分别阐述了传播伦理的历史追踪和现实折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伦理”二字合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所谓“敬畏伦理”(这一概念系作者2004年提出),  相似文献   

11.
张平  ;文启湘 《求索》2008,(5):98-100
幸福经济学是研究单个决策主体对其人生的选择的一门新兴学科,幸福因素在其中至关重要。幸福同人的爱情、婚姻、信仰等诸因素紧密相联,但伦理价值起着主要作用。通过对幸福经济学的伦理学基础进行分析及伦理价值测评,认为伦理对提高人们幸福度具有重大作用,但与之也存在不少矛盾。利用伦理提高人们幸福度应主要句.括白然知信仰两种讲路.  相似文献   

12.
刘美玲 《求索》2008,(11):91-93
当代道德哲学中存在着德性伦理和规范伦理两条探究路径。它们的问题意识不同,对道德认知和动机的看法不同,在道德教育的目标和方式上也观点相异。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差异源于不同的社会交往方式的需要,前者主要是熟人社会的伦理学,后者主要是陌生人社会的伦理学。但是,本质上说,两种伦理探讨方式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它们表达了良好道德秩序建构和传承所需要的相辅相成的两条思路,一个和谐社会的道德教育和教化必须融通二者,使两种教育方式相互支持、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理论月刊》2014,(1):189
正"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是2006年12月由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主任为江畅教授。该中心以湖北大学省级重点学科哲学一级学科以及省级优势学科、博士点学科伦理学为基础,以伦理学研究所、理论与应用伦理研究中心、湖北省伦理学会为依托,整合了校内外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经济学、政治  相似文献   

14.
近日,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复评暨第十六届人大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我省推荐的18件作品中有7件获奖。其中,人大报刊类获奖作品为.《围剿”黑三轮”的台前幕后》,作者王丹,获一等奖:《活跃在最基层的人大代表》,作者单玉彬、白雪英、于淑芹,获二等奖; 《一份议案与一项造福300万农民的水利工程》,作者曾宪刚,获二等奖。  相似文献   

15.
在专家学者中,设身处地为实际工作者着想,选择他们关心的重大实际问题加以研究,写成专著的人并不多见.朱瑞钦同志完成哲学研究生学业之后,十多年来孜孜不倦,用业余时间写出这样的专著,除了与他人合著合编《简明社会主义政策学》、《启迪与借鉴》之外,新近又由广州出版社出版了《优势论》一书.正如广东省委副秘书长、中青年学者钟阳胜同志在本书的《序》中所说的:“朱瑞钦同志的《优势论》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不乏学术创见.具有理论意义.”确实,《优势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实际工作中,谁能分清自己所处的优势与劣势,…  相似文献   

16.
袁玲红 《理论月刊》2007,1(4):46-48
正义伦理是现代人推崇的价值理念。然而在女性主义者看来,它存在三大真空地带:忽视人类相互依赖的普遍经验;忽视传统女性的弱势群体地位;忽视了家庭生活领域的价值。关怀伦理学分别从人己关系方面注重推理与情境分析相结合对单纯进行抽象的道德推理的超越、人与人关系方面“关系自我”对“抽象自我”的超越、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系统有机论对本质主义机械论超越了正义伦理,给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人物简介:王正平,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博士生导师,伦理学学科带头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编辑部主任,上海师范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环境伦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应用伦理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1998年~1999年以访问教授身份赴美国波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讲学与从事学术研究,2001年赴法国国家研究中心、巴黎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主持和完成的科研项目有:《中西人生哲学比较》、《环境哲学研究55、《当代生态伦理学研究》、《深生态学与现代环境价值理念》、《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新上海居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等。其个人科研成果曾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学术论文也屡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全文转载。  相似文献   

18.
康德认为,霍布斯所设想的“人人相互为敌”的自然状态不仅存在于政治领域,在道德领域同样存在。为了人这个族类的道德、幸福及至善的实现,个体的人在完善自我道德的同时,整个人类应该走出自然状态,走向道德和解,最终实现永久和平。这个永久和平的方式佰是伦理共同体。伦理共同体是联结康德道德哲学和宗教哲学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9.
“伦理”与“道德”是实践哲学的重要概念,从词源学上,二者具有相似性;在哲学史上,二者也往往被混用。黑格尔是最早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明确区分的哲学家,这一区分体现出了作为他律原则的“伦理”与作为自律原则的“道德”之间的辩证关系。二者的辩证关系可为新时代的立德树人教育提供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实践理性。立德树人的任务是在健康的师生关系中实现道德文明的代际传递和科学知识的迭代更新,因此,在注重个体道德自我意识培养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师生伦理共同体或整个社会伦理实体的构建。只有实现伦理实体和道德自我的和谐共生,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各自的道德主体性,养成“求真向善”的德行,从而达到立德树人教育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以其独特的话语方式用相当的篇幅讲述涉法故事,从直接宣传、借助鬼神信仰、与礼教相提并论三个方面宣传当时律例。其法律思想的特征为紧密结合儒家伦理精神,重视人情人欲,与传统的道德教化取向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