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源是毛泽东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发源地.毛泽东先后八次到安源开展革命运动,使安源工运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为中国工运史和革命史谱写了重要的篇章,为日后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开展和革命胜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毛泽东在安源的革命实践,使他迅速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人,也让安源这一古老的矿区成为中国革命志士成长的摇篮.  相似文献   

2.
黄领  黄婷 《党史文苑》2013,(18):30-32,61
安源是毛泽东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发源地。毛泽东先后八次到安源开展革命运动,使安源工运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为中国工运史和革命史谱写了重要的篇章,为日后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开展和革命胜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毛泽东在安源的革命实践,使他迅速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人,也让安源这一古老的矿区成为中国革命志士成长的摇篮。  相似文献   

3.
李立三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者,他在领导工人运动的实际斗争中,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对工人中的帮会势力实行又斗争又团结的策略,表现出高超的统战艺术,为中国工运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921年底,李立三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到安源开展工人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发现矿上红帮势力很大,很多工人参加红帮,不少工  相似文献   

4.
1920年代是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高潮时期,与此前的历次工潮相比,这一时期由于中共的政治参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发展迅速,呈现出诸多新特征:工人的阶级意识和身份建构空前加强;工人群体高度组织化;基本实现经费自给以及对外革命经费输出,被称为中国的"小莫斯科"。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是中共领导的早期工人运动的缩影,中共在安源工人运动中的革命运作模式是巨大革命张力与革命现实环境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它不仅使中共在安源工人群体中成功扎根,还对中共在其它地区开展工运具有指导意义。但由于安源工运模式被批评"有规避争斗而习于和平发展的倾向",而遭到党内检讨,预示着中共工运更激进时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1922年9月14日,由毛泽东策划,李立三、刘少奇组织和指挥的震动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了。安源路矿工人革命运动从1921年秋天开始逐渐兴起,在中国工人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必然选择 安源工人运动辉煌的历史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为什么安源路矿会被毛泽东选择作为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从对安源工运的历史考察中,我们得到如下认识:  相似文献   

6.
彭生林 《求实》2004,(4):28-32
毛泽东选择安源作为工人运动的策源地是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诸因素相互迭加的必然结果 ;安源工运极具特色的实践为绚丽多彩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工运历史画卷画上了神奇的一笔 ;中国工人阶级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不愧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主力军 ,所以 ,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领导和发动的安源路矿工人革命运动,在中国工人运动史和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安源路矿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工人运动的策源地,是毛泽东开展调查研究实践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李立三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者.在领导工运的实际斗争中,他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本着原则性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相结合的方针,对帮会势力实行又团结又斗争的策略,表现出了高超的统战艺术.1921年底,李立三遵照湘区党委书记毛泽东的指示,到安源去从事工人运动.随着斗争的深入发展,如何正确对待当地红帮势力的问题逐步摆在了共产党人面前.因为当时安源路矿上红帮势力很大,很多工人都加入帮会,不少工头也是红帮分子,甚至是红帮头目.因此说,做好这项工作,不仅可以防止工运被帮会势力所破坏,而且能够保证罢工期  相似文献   

9.
1927年9月9日爆发的震撼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在中国工人运动史和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安源工人运动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它开辟了安源工运崭新的历史时期,标志着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从民众运动向着革命斗争的最高形式——武装斗争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唐春元 《学习导报》2013,(11):39-40
中共“一大”后,各地相继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分部,毛泽东任湖南分部主任。他按照中央部署,把工作重点放在了领导工人运动方面,先后几次到湖南与江西交界的小镇安源考察。从当时情况来看,安源虽然是一个偏僻的小镇,但那里却有一个大型煤矿,是中国产业工人集聚的地方。毛泽东第一次到安源,是在1921年12月。  相似文献   

11.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是全国第一次工运高潮中的重大事件,谱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安源党组织和安源工人以义无反顾、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创造了我党历史上许多的首例和首举,特别是在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方面开创了我党这一工作历史的先河.在当前形势下,深入研究这一历史仍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湘潮》1989,(2)
党的‘一大’后,湖南党组织集中全力大抓了工人运动。1921年12月,毛泽东、李隆郅(立三)等四人应安源工人请求,来到安源考察工人情况。李隆郅以教员身份发动工人,开展工人运动。在他的积极工作下,很快创办了安源工人补习学校,建立了安源社会主义青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的江西安源工人运动在我党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人的直接领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全国第一次罢工高潮中绝无仅有的成功范例,长期以来备受工运史学者的重视。但过去的研究多是从中共党史的视角去阐述我党的伟大决策在这次工人运动中所起的关键作用,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但在革命史的宏大叙事背景下,明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裴宜李女士的《上海罢工》一书,从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即重视分析工人自身及社会关系的特点对工人运动的影响的角度,对上海工运动进行了解读,为我们更好地分析安源工运的胜利原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1921年秋天,毛泽东来到安源煤矿考察,向工人宣传革命真理、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是年冬,毛泽东和李立三应安源工人的请求又到安源考察,开办夜校,建立革命团体“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在安源工人中培养了8名积极分子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了团支部。1922年1月,李立三、蒋先云受派到安源创办工人补习学校。2月,李立三吸收6名工人运动骨干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产业工人队伍中,  相似文献   

15.
在20年代中国早期的工人运动中,曾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李立三、刘少奇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两人在工人运动中曾进行过三次成功的合作,可谓珠连璧合,交相辉映.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李立三任总指挥,刘少专任工人总代表.他们一隐一现.配合默契.李立三(原名李隆郅),湖南醴陵县人.1899年出生,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后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法国当局“遣送回国”.1921年12月中旬他回到上海,被党中央派回湖南从事工人运动,继而又被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负责人毛泽东派往江西安源开展工作,从此李立三开始了他一生的职业革命生涯.  相似文献   

16.
1967年10月,由刘春华参与创作并独立执笔的大幅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展览会”首次与观众见面。由于这幅油画的诞生与当时所谓“两个司令部”的问题直接联系在一起,成为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个政治问题,所以该画曾一度受到当时中共高层人物的关注。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是对毛泽东第一次去安源的真实写照。关于毛泽东第一次去安源的时间,最初有两种说法:一是“文革”前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与全国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合编的《中国工人运动史》讲义中的记载:“1921年秋天…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的江西安源工人运动在我党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人的直接领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全国第一次罢工高潮中“绝无仅有”的成功范例,长期以来备受工运史学者的重视。但过去的研究多是从中共党史的视角去阐述我党的伟大决策在这次工人运动中所起的关键作用,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但在革命史的宏大叙事背景下,明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裴宜李女士的《上海罢工》一书,从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即重视分析工人自身及社会关系的特点对工人运动的影响的角度,对上海工运动进行了解读。为我们更好地分析安源工运的胜利原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是全国第一次工运高潮中的重大事件,谱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安源党组织和安源工人以义无反顾、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创造了我党历史上许多的首例和首举,特别是在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方面开创了我党这一工作历史的先河。在当前形势下,深入研究这一历史仍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安源地处江西省西部,是萍乡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盛产煤,有"江南煤都"之称.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革命圣地之一,曾被誉为"中国无产阶级的大本营"、"中国的莫斯科",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就发生在这里.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陈潭秋、蔡和森等革命家曾在这里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留下了一处处弥足珍贵的红色遗迹,留下了一个个极富传奇色彩的革命故事.  相似文献   

20.
<正>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主要爆发地之一。安源工运史是江西红色革命史的开篇之作、成功序曲。从1921年至1930年历时近10年,安源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贡献,保存了很多的革命旧址旧居和珍贵的红色文物。1.《小学国语教科书》存放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的《小学国语教科书》,是192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