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市场经济与行政法制革新崔卓兰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十四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第二个宪法修正案,正式以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的宪法地位.中国的法学研究将随着这一契机的到来而步入新的里程。本文试就市场经济与我国行政法建设...  相似文献   

2.
国家行政管理监督,是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政府的决议、决定、命令以及上级行政机关的指示等,进行督促检查的一种措施。它是维护国家行政机关的法制和纪律的保障,在国家政治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党和国家历来很重视对国家行政管理的监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图家  相似文献   

3.
现代行政程序在法治行政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庆福  冯军 《法学研究》1996,(4):115-124
众所周知,国家行政机关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组织、指挥、监督、协调和引导者的角色,因此,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社会的法治化,首先就必须将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置于宪法、法律的控制和约束之下,大力倡导和切实实行以政府平等守法及承担法律责任为核心内容的法治行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来,党和国家在依法行政的口号下为推动我国行政管理活动的法治化做了大量工作,突出表现为在有关国家行政活动的立法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建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法体系,基本上改变了行政活动无法可依的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与行政程序法制度──对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之构建的另一种思考王锡锌一、观念变革与对行政程序法的重视党的十四大与我国宪法修正案均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我国正处在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以下简称《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了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重大修改,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它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发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宪法修改后,我国刑法也必须根据宪法的规定进行修改和补充,以便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刑法保障。如何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完善我国刑法,现提出如下建议供立法机关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民众法律意识薄弱,法律缺乏延续性,执法方面有缺陷致使虽有宪法但宪政薄弱的困惑及原因。宪政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的必然趋势,而我国目前正在逐步积累实行宪政的各种基础,在这些基础上,走向宪政尤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宪法文化,健全宪法意识和宪法精神,建立和完善保障宪法实施的制度,宪法才能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宪法上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从宪法规范上看,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虽然性质不同,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二者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应当受到平等保护。基于国家的宪法义务,国家在立法、公共政策制定等不同领域,应当维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落实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从新中国历史来看,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宪法视角探讨非公有制经济的演变、规范结构及实践功能,有助于凝聚社会共识,增强经济发展的预期,推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提出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为转换目标,全国八届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使之上升为国家意志,宪法已成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与完善的基本法律武器。今后一切改革都要以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核心来进行,特别是对法制的健全与完善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如何突出地保证宪法得到认真地贯彻实施,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以适应形势的发展与需要,是当前亟需认真研究与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宪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根本保障作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处在起步阶段,因而市场不够规范化,权利需要和权利供给之间矛盾仍然存在,再加上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往往会出现交易欺诈和其他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以宪法为主导的经济法治,规范市场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宪政简论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种修改,是近年来我国第二次重大的宪政运作,它使宪法更符合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符合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需要。经党的十四大提出、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势必要求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治的发展。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更加要求权利与机遇的平等,竞争的自由和政治的民主化。它促成了宪法的修改,也必将促进宪法的实施。于是,进一步弘扬宪政精神,切实实行宪政的任务,提到了全国人民、执政党和政府的面前。什么是宪政?笔者认为党政是以实行民主政治和法治为原则,以保障人民的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目的,创制宪法(立宪)、实施宪法(行宪)和维护宪法(护宪)、发展宪法(修宪)的政治行为的运作过程。包含以下含义: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法制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颁布实施,档案管理工作由计划经济下的行政指令逐步步入法制化管理。加强档案法制建设不仅是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影响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加强新时期档案法制…  相似文献   

12.
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用宪法确立下来,打破了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束缚,指导和激励人们大胆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宪法新条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主义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完善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不能确立和发展。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和迫切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政策指引、宏观调控和行政管理下,利用市场规律配置社会  相似文献   

14.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党不断总结经验,解放思想,提出并实践"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并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的论断,结束了经济体制发展中长期存在的"姓资姓社"的争论。随着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入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宪法基础更加明确,为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入宪背景与过程的分析为基础,可以发现其规范结构与特点,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5.
论行政法权利保障功能的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社会中权利主体范围的空前泛化。契约精神、平等原则全面通行。这些要求我们依照宪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对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在行政法中的配置,进行重新调整,使之趋向适当合理化,得以均衡发展、同步加强、良性互动。而系统制定和切实实施行政程序法,又是其中的关键。本文试就此作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6.
宪法与行政法都是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一步推进,行政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观念进一步加深,随着行政法的发展,行政法对宪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宪法必须适应行政法的发展,实现宪法与行政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正>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根本决策,也是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法制化的一项根本措施。行政法是处理由国家进行各个方面行政管理而引起的各种行政法律关系的行政管理法规的总称。它和刑法、民法一起,是现代各种类型国家法律体系中,在宪法统帅之下的传统的三大法律部门之一。宪法所规定的原则,大都需要通过行政法来具体贯彻执行。当前,加强国家行政管理领域的法制建设,对于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具有十分迫切而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八届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导,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完善地在宪法中表述出来,从而正确地实现了由党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的转化过程。与此同时,宪法修正案还根据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经验、新认识,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明确地载入宪法,这就为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根本性的法律依据,因而对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宪法》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运行所不可替代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宪法》确立了我国的经济制度及其实现形式,保护了我国公民的经济权利,并保障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一致性;今后,还需要通过完善《宪法》,转变观念和建立违宪审查制度,进一步加强《宪法》的经济功能,更好地发挥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  相似文献   

20.
政治体制改革应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应当以宪法为基本准则,在宪法的框架内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司法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决定了二者是作为政治体制改革切入点的适合选择。法律与政治的关系极为密切,政治体制改革也必然影响法律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这两项改革的要求体现在宪法的层面上,就是在宪法有关国家机关权力分配规定的框架内,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纵向权力配置以及对国家司法机关的司法体制、机制和方式进行制度上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