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布豪斯的社会和谐思想是特定时代的历史产物,并对当时的历史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其社会和谐思想强调善与和谐密不可分,社会和谐基于人们共同的理想,承认差异、鼓励个性发展,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是和谐生活的条件。霍布豪斯的社会和谐思想至今仍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西方福利国家的政治实践,并被历史证明具有一定理论与现实意义,霍布豪斯社会和谐思想的许多要素对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霍布豪斯的“社会和谐”思想是特定时代的历史产物,有其产生的深厚的社会现实与思想背景.霍布豪斯的“社会和谐”思想对当时的历史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社会和谐”思想强调善与和谐密不可分,社会和谐基于人们共同的理想,承认差异、鼓励个性发展,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是和谐的生活的条件.霍布豪斯的“社会和谐”思想至今仍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西方福利国家的政治实践,并被历史证明了是具有一定理论与现实意义的,霍布豪斯的“社会和谐”思想的许多要素对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所获成果令人瞩目。社会的进步要求宗教界伴随着祖国的昌盛而发展。从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到努力实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相处,本是题中应有之义。要发挥宗教界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互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宗教界应该以自觉的作为和自信,积极投身于主体社会之中,为国家的总体发展,民族的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反映的是一种社会状态;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从重视社会和谐到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新发展。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重大论断,必将有利于我们党更加卓有成效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5.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优势;社会和谐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阶级社会的区别;社会和谐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农村教育在改革开放以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城市教育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并且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采取必要的措施,促进城乡教育协调,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和谐不只是事物与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之间关系的范畴,即外在的和谐,更体现出“质”或“力”的属性,是确证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内在的和谐。在社会领域中,社会和谐也表现出和谐的这种属性。依据这一属性在社会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及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可以得出新的社会和谐历史观,即从“自然的和谐”到“制定的和谐”最后到“自在的和谐”社会。通过对“自在的和谐”社会的展望与分析使我们能看到一个与共产主义美好愿望相比较更加可望可及的人本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追求和谐、崇尚和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要义。中国传统社会政治规范中的和谐思想有很多。“德”沟通“天”与“人”,同时,在人与人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充当着黏合剂的角色,可以说其周身散发着“和谐”元素的气息;“礼”从调整血缘亲属的关系入手强调“分”、“别”、“异”,目的仍在“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蕴含了大量的“公有”、“公平”、“平等”、“平均”等和谐元素;仁是儒家推行“仁政”的基础,作为一种政治主张,其价值取向就是社会和谐;中庸主义体现了求和谐、求适时、求合宜、求稳定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站在时代和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总结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把和谐写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从小福利迈向大福利:中国特色福利制度的新阶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福利相对于小福利,具有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基本性、主体的多元性和方式的多样性等特征和优点。我国已经具备从小福利迈向大福利所需要的经济条件、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全球金融危机为我国从小福利迈向大福利提供了机遇,从小福利迈向大福利是中国特色福利制度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提出的重要任务。深刻领会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丰富内涵,正确理解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重大意义,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相似文献   

12.
董兵团  叶萍 《理论前沿》2007,492(3):37-3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特别是要处理好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实现党群和谐。为此,除了要树立良好的党风外,还要实现三个方面的和谐: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党委关系和群众意愿的和谐;管理社会事务与服务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社会政策的制定对于每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关乎国计民生乃至社会稳定,而每一时期社会政策的产生均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因此,本文试以英国福利国家初期为背景,深刻剖析这一时期社会政策的内在价值,并对其存在的潜在问题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党内和谐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应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主要是,以党员干部之间的和谐来促进社会公民之间的和谐;以党组织之间的和谐促进社会组织之间的和谐;以党政领导班子的和谐促进社会各层领导班子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命题。科学理解党内和谐、社会和谐以及辩证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至关重要。探讨从党内和谐走向社会和谐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社区福利是我国社会福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形式。发展社区福利需要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目前,由于社会团体自身存在的问题,如职责不明确,服务内容过度“政府化倾向”,基础条件薄弱等,使之与社区福利的配合状况不理想。社会团体要进入社区福利服务,需要寻找恰当的介入路径。其路径依赖表现为:借WTO之势进军社区福利事业;兴办民办福利事业,扩大自身影响力;开展符合社区建设要求的福利服务;建章立制,取得法律地位;依托政府与依托企业双轨进行;做好公益活动的技术性工作。  相似文献   

17.
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是指公民平等、自由地参与公共事务,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所在。公民社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社会中的公民社会组织,应该加以正确的管理和积极的引导,使之起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除了住房、医疗、教育、房屋拆迁、征地补偿、收入分配、环境保护等民生问题、利益问题会影响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外,还有一些思想性问题会对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不可估量的潜在影响。这些思想性问题主要包括:邪教沉渣泛起,危害社会稳定;农村信教蔓延,消解文化认同;谣言传播泛滥,制造社会恐慌;夸大改革之弊,动摇发展信心;社会思潮涌动,削弱主流价值。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促进社会公正、构建社会和谐对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公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其客观、主观两方面的原因;应在正确分析和理解原因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坚持正确的思想观念与具体行动措施相结合,治标措施与治本措施相结合,减少甚至消除社会不公现象,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转型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是适应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社会整体转型的基本需要,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久性、基础性工作,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通过尊重和维护公民个体的权益、科学的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构建了一种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