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艳莲 《人民论坛》2010,(7):284-285
影响女性职业抱负的因素包括性别、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女性所受教育在工作中的收益、女性受教育程度、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等。我国应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职教育、扩大女性入学率,在职业教育中推进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对贫困女学生进行政策倾斜。  相似文献   

2.
影响女性职业抱负的因素包括性别、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女性所受教育在工作中的收益、女性受教育程度、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等。我国应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职教育、扩大女性入学率,在职业教育中推进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对贫困女学生进行政策倾斜。  相似文献   

3.
发展女性职业教育促进女性就业樊慧英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使女性就业观念、就业结构和就业方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就要求有效地推进女性职业教育,以增强女性的社会参与能力和就业能力,促进女性就业和全面发展。选择接受职业教育是女性参与就...  相似文献   

4.
魏敏 《理论月刊》2010,(1):123-125
我国妇女就业面临很多问题,就业平等权是关键。《就业促进法〉对女性就业给予一定关注,但也暗示着男女就业的不平等。从社会性别视角解读《就业促进法》,提出将社会性别观点纳入决策过程,完善现有相关规定,营造妇女平等就业氛围,以保障女性就业平等权的实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红杰 《前沿》2010,(16):197-200
当前我国男女劳动力在就业过程中的性别差异依然存在,这对于男女性别的平等及女性就业公平和个体发展都造成不良影响。其深层次原因在于社会中传统性别文化形成的社会性别排斥、用人单位出于用工成本最小化和劳动力使用效用最大化的经济学考量以及作为主体的女性其自身价值观念、人力资本和就业选择与男性的差异等。缩小就业中的性别差异,应首先在观念上转变社会性别排斥,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其次健全妇女权益保障,在制度上促进两性平等。另外,还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女性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存在的相当多的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较低的状况,难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就业前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环节。我国对新生劳动力就业前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初、高中毕业生,一般未经过必要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就进入劳动力市场直接就业,不仅影响青年劳动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也影响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对新生劳动力进行就业前职业培训和…  相似文献   

7.
正《广州青年就业创业发展报告(2020)》由一个总报告、6个分报告、3个专题报告组成。总报告从总体上勾勒了广州青年就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并对广州青年的就业形势进行了分析;分报告从广州青年就业准备、就业观、就业现状、创业状况、平台型企业从业状况以及就业创业政策分析等方面展开深入系统的实证性研究,从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视角,深入研究、分析了疫情影响下广州青年群体的就业观念和工作现状;专题报告则对女性青年、在穗港澳青年等群体的就业状况以及广州青年的职业生涯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职业教育是面向大众、面向社会、面向实践的教育。办好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是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了促进职业教育法的贯彻实施,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全国  相似文献   

9.
利用全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描述分析了青年女性就业满意度的现状,并借助多元回归模型对中国青年女性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际拟合,最后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对提高青年女性的就业满意度问题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在青年劳动就业研究领域聚焦"待业""失业"之争与思想解放的深入、"就业""吃饭"问题与人口政策调整、"个体""集体"创业与所有制结构改革等重要理论问题;先后实施"城镇青年就业问题调查""城镇青年就业意识研究""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制度的改革"等重大研究项目;形成的基本观点如:视自谋职业为社会的光彩事业、变消极待业为积极的就业培训、发展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制度同步改革等,其历史价值至今影响深远。笔者参与了这些课题的研究。尽管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成立四年后因特殊原因撤消,但其开创的青年劳动就业研究从一开始就走在了改革开放的前沿,至今一刻不停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前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义不容辞担负起组织全国青年劳动就业研究的重任,紧紧围绕青年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青年人力资源开发、非公经济与青年发展、农村青年增收成才政策研究、全球化与青年就业,以及大学生就业等方面,理论联系实际,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与青年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青年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偏低,且受人力资本的显著影响。对青年农民工的职业声望有着显著影响的有性别、年龄和政治面貌;对职业收入水平有着显著影响的有年龄、文化程度和来源地;对职业稳定性有着显著影响的有年龄和务工年限;对职业发展机会有着显著影响的有政治面貌和文化程度。建立一整套中国特色的青年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是提升青年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与就业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以女性为主的农村留守人口现实状况使得以就业为目标的村镇工厂扶贫在客观上具备了性别化特征。在遵循家庭内传统性别分工的基础上,村镇工厂的产业属性、务工门槛、就业灵活性和就业距离等特征很好地衔接了农村贫困女性通过务工实现增收的现实需求,但村镇工厂面临的多方面困境使得其在推动女性反贫困方面需要处理潜在危机。充分吸收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具有明确性别意识的反贫困政策、统筹协调的发展机制、多层次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及公共服务和劳动保护的改善是主要的政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残疾人职业教育及就业服务已成为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然而,在大量的有关残疾人就业服务的研究中较缺少作为就业关系另一方的残疾人雇主的声音。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残疾人就业已然市场化,残疾人雇主的声音对残疾人就业服务及职业教育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小样本的我国雇主进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借鉴美、澳两国的经验,从雇主的视角看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就业现存问题,并提出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妇联、天津职业大学携手职业教育,共同搭建女性就业创业平台。为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天津市妇女教育培训规划》文件精神,更好地服务天津经济建设、促进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深化"女性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与我国经济建设的进步息息相关,其在就业中所面临的困难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具体表现为女性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常常面临的双重角色冲突,其中生产领域所扮演的劳动者身份和再生产领域所扮演的母职身份是引发问题的关键。受社会性别主流化和工厂组织架构的影响,职场出现“同工不同酬”“玻璃天花板”等现象,种种问题随着庞大数量的劳动者的加入更加突显,并对女性的就业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基于对内部与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文章从社会工作专业入手,建议我国应重视家庭教育,转变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尊重女性与生俱来的生理特性,推动照料劳动社会化,营造公平、友善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健身知识的广泛传播与健身选择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青年女性进入以往由男性主导的拳击健身领域。借助案例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西安市两所健身馆中参与拳击健身运动的12位青年女性进行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研究发现拳击健身对于青年女性群体而言具有身体塑造的功能:强化身心、提升自我认同,进而塑造理想身体。青年女性通过参与拳击健身的过程建构了新的性别秩序,其中包含了对男性审美的抵制、对性别隔离的突破,以及社会性别角色重塑的现象。通过青年女性参与拳击健身的行为,拓宽女性在非传统健身领域获得平等参与的研究视角,使女性从男权主义健身歧视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7.
当代青年群体的社会参与是激发社会活力的主要来源,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的分析,对青年女性群体不同类型的社会参与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当代青年女性群体的社会参与具有类型多样化特征,整体上表现为积极正向的社会参与状态;除个体特征和婚姻家庭因素影响外,阶层与体制的社会结构性因素会影响到青年女性的社会参与,尽管不同类型社会参与中的阶层因素影响不尽相同,但青年女性群体的社会参与呈现体制内外的显著差异化特征,进入到体制内就业且实现经济地位提高的青年女性群体更能够积极主动开展社会参与活动,而体制外就业的新社会阶层青年女性的社会参与整体偏弱。为实现女性在社会领域的全面发展,在提升其社会经济地位的同时,为新社会阶层青年女性开辟利益诉求表达的渠道,构建积极有序的社会参与机制,激活其社会参与的能动性,仍然是今后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过去十多年间,中国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向数字社会的快速转型。在此背景下以性别观念为透镜,基于2012—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从使用目的和使用频率两个维度探究互联网如何赋能当代青年。研究发现,当代青年互联网使用对其性别观念平等化有显著正向影响。经倾向值得分匹配和广义倾向值匹配方法检验,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显示互联网使用对青年性别观念现代化影响在青年女性中表现更明显,且随着数字转型的深入其效应逐渐增强。因果中介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技术通过提高青年女性收入水平进而促进其性别观念的现代化。研究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数字转型背景下正在为当代青年女性赋权,其在促进青年女性性别角色意识觉醒和社会经济地位提升同时推动了社会性别观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成家”和“立业”都是青年步入成年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中国青年的就业和婚育均面临着推迟、不稳定、多元化的挑战。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的追踪数据,文章从青年-成年转变的角度探讨了青年就业转变与婚育转变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中国青年的就业与婚育行为的关系呈现弱势模式的特征,成功就业是其进入婚育的重要基础;(2)在学状态会推迟青年进入婚育,且对男女青年的影响趋同;(3)受母职惩罚影响,婚育是女性成为不就业“尼特族”的重要原因。文章表明,促进和保障青年就业不仅有助于经济民生发展,对营造生育友好型社会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女性比男性就业更困难。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重要表现,许多学者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研究。然而,从现有的资料来看,男女两性劳动参与决策的异质性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女性的选择权、婚姻家庭、教育与生育等都是影响女性劳动参与决策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研究这些因素对男女两性劳动参与决策的不同影响,揭示了男女两性劳动参与决策的异质性,从而阐明了在研究我国女性的劳动参与决策问题时重视男女两性的差别,尊重女性的禀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