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死刑是刑罚中最严重的处罚,它在整个刑罚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虽然废除死刑是一个国际大趋势,并且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纷纷呼吁废除死刑。但是,贸然废除死刑是不妥的,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在不能废除死刑的情况下,完善死刑制度对于弥补死刑的弊端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死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的刑罚方法。它是几千年来人类刑罚史上领衔的主刑,可以说与刑法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也是至今刑罚理论中首要的课题之一。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死刑这种自人类野蛮时期开始的残酷刑罚方法,愈来愈受到人民的质疑,死刑的废止和限制已成为今天文明世界的共同愿望。死刑的正确适用与改革有利于昭彰法治的公正,有利于社会向更文明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甘晓丹 《法制与社会》2010,(27):279-280
关于死刑存废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废除死刑也逐渐成了世界潮流。本文基于对“杀人偿命=非人道主义”理论的质疑,从人道主义、人权、民意等角度对死刑存废的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贾萍  高成 《法制与社会》2010,(9):271-271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和人权思想的不断兴起及刑事法治的不断发展,死刑的存在价值日益受到质疑。通过比较死刑存废的理由和分析我国目前经济文化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可知死刑在我国有其存在的背景和理由。但与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一样,死刑在我国的发展也必将走向消亡。本文认为通过立法和司法上的限制和改进,在条件成熟时我国的死刑将会顺应国际潮流和趋势全面废除。  相似文献   

5.
死刑制度自古以来一直是刑法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死刑的存废以及死刑制度的取向一直都是社会各界争论的热点。我国现行死刑制度继续存在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在充分考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且吸收国际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从中国目前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人们的法制观念等一系列因素考虑,我国立即废除死刑还为时尚早。但同时我也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高到一定的程度,社会可以采取刑罚以外的条件措施有效地防范犯罪,超越报应的刑罚人道主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我国刑罚制度必将进一步完善,死刑终将走向废止。  相似文献   

6.
死刑是人类社会应用最久的刑罚,历史上各国统治者无不重视,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死刑的存在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显然是相悖的,在重视人权的现代社会中也是不应存在的,所以现在废除死刑的呼声日益高涨,而事实上,从死刑的发展趋势看,死刑也必然会被逐渐废除。  相似文献   

7.
鹿文卿 《法制与社会》2011,(23):268-268
我国目前对死刑政策的完整内容,是在保留死刑的基础上慎用死刑。尽管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中曾一度背离上述死刑政策,但是我国刑法理论和实务界却始终认为,"少杀、慎杀"依然是我国现行的死刑政策。  相似文献   

8.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一种刑罚方法。由于死刑具有严厉性和残酷性,一旦实施将无法逆转,因此有关死刑存废的争议已久,引起人们广泛的关于死刑合理性争议。合理正确看待死刑的存废问题,以此为鉴,并对我国的死刑制度进行合理改革。  相似文献   

9.
死刑是以剥夺犯罪分子生命为代价的刑事处罚措施,也是刑事法律体系中最为严重的惩戒措施,具有极高的法律震慑力。我国司法界对于死刑判决制度的存废问题争论已久,在不久前颁布的《刑法》修正案中也对我国死刑制度进行了重新规定。本文通过分析死刑判决制度在刑事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国外死刑判决制度发展现状,就我国死刑判决制度的存废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原因,死刑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而存在已有几千年,自然也有其存在的原因。然而随着1764年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的面市,引出了一场死刑存废之争,由此也使得法学界对死刑的价值问题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与讨论,形成了一些的观点、理论。本文从死刑的价值内容入手,来分析保留死刑或者废除死刑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死刑制度的存废问题上,赞成者和反对者各执一端,互不妥协。本文通过分析对立双方的观点和理由,认为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因此应结合我国国情从限制死刑开始,逐步走向完全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死刑的存废一直是法学界关注和争议的焦点,本文结合学术上存在的观点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我国不应该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13.
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现状及存废的思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作者认为,作为死刑控制程序保障之一的死刑复核程序,因部分死刑核准权的下放而出现许多问题,使这一程序失去了最后的程序保障作用,不利于对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从加强死刑案件程序保障出发,本文提出两条思路:(1)保留并完善死刑复核程序;(2)废除死刑复核程序,对死刑案件进行三审终审制改造  相似文献   

14.
马晓炜 《河北法学》2008,26(2):46-51
我国《刑法》为职务犯罪配置了死刑,司法实践中也有贪官被执行了极刑,然而我国职务犯罪的犯罪率却连年攀高,所以这不得不使我们反思我国职务犯罪死刑的设置对于控制职务犯罪的作用。首先从职务犯罪的概念界定谈起,进而从职务犯罪发生的内外因等角度论述我国废除职务犯罪的必要性,并进而就我国目前在未废除职务犯罪的死刑这一现实情况下,探讨如何严格控制职务犯罪的死刑。最后,就未来逐步废除职务犯罪死刑的路径进行具体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通过对死刑问题的哲学理论基础的探究,来论述停止以及废除死刑这种残酷刑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死刑(Deathpenalty),是凭借从肉体上消灭犯罪分子的手段来惩罚犯罪并防卫社会的刑法手段。因其严厉性和巨大的威慑作用,历史上各国统治者把死刑作为对付危害其统治的犯罪的重要手段。目前,死刑同样是一些国家用来对付严重犯罪分子的方法之一。只是,它的存废也成了各国法学家讨论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浅谈我国死刑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实体法上的完善、程序法上的完善、司法上的完善三大方面阐释了我国死刑制度完善这一理论热点问题,期望能对我国死刑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钊作俊 《河北法学》2004,22(3):26-28
死刑作为一个国家的伦理文化积淀 ,其存废不能脱离某一国家特定时期的具体国情。当代中国之死刑需要在理性与感性的互动过程中渐入现代化之路 ,绝不能人为地强行废止 ;现实的妥当举措乃顺沿一般之强化、限制再到废止之轨迹 ,通过立法与司法双重限制之机制 ,达于最终废止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 生命权是人权的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因此,讨论人权不能不涉及以剥夺生命权为内容的死刑问题.某些国际人权组织甚至以死刑的存与废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人权状态的尺度.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如何认识死刑存废与人权保障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尖锐而又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废除死刑观点的是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切撤雷·贝卡利亚.他根据社会契约论,论证了死刑的非正义性和不必要性.贝卡利亚认为,人们最初在订立社会契约的时候,只交给公共当局一份尽量少的自由,这里当然不包含处置自己生命的生  相似文献   

20.
两百多年前,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在其著作《论犯罪与刑罚》中提出死刑应当废止以来,理论界对死刑的存废之争从来就没有终止过。本文从应然的角度浅述了死刑应当废止的理由,从实然的角度提出我国目前应当有限制的适用死刑的看法。最后探讨了死刑在我国的最终命运,认为随着我国物质文明和人民文化观念的进步死刑必将在我国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