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荐人的法律地位是确定保荐人职责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现行立法上保荐人权利义务以及与相关主体之间关系的分析,重新认识保荐人在证券发行上市中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2.
陈敏辉 《中国律师》2012,(12):66-68
自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建立证券法律制度以来,我国证券发行体制大致经历了从早期的行政审批制转变为目前的核准制,且已从核准制框架下的通道制转变成了保荐人制度。近年来,无论是业界还是学术界,都有人主张引入证券储架发行制度,当然,反对的声音同样高涨。笔者认为,我国应当积极引入证券储架发行制度,以弥补我国现行证券发行制度的不足,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保荐人制度的引入是我国证券发行市场的重大变革,它为发行制度从现行的核准制转向以市场主体自主选择为导向的注册制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现行的保荐人制度也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针对我国证券发行保荐人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从2004年起正式将保荐人制度引入作为证券发行市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但是由于经验尚不足,我国保荐人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善。具体完善措施有:明确与细化保荐人的职责;通过法律的形式进一步去完善保荐人的权利义务以及责任追究机制;明确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之间的责任分担;完善保荐行业的自律监管;建立相关的配套机制保证保荐人能充分履行其职务。  相似文献   

5.
浅析我国证券发行的审核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卓娟 《法制与社会》2010,(33):107-108
证券发行是指发行人以筹集资金和调整股权结构为目的做成证券并交付相对人的法律行为。各国对证券发行的审核制度主要有两种做法:注册制和核准制,我国《证券法》确立的是核准制。核准制是我国证券市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产物,带有相当的行政色彩,在提高发行公司质量,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同时,存在问题。鉴于此,本文拟从注册制和核准制两种模式的基本理念及优点与不足作为分析的切入点,总结分析我国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证券发行审核制度改革的方向及完善优化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政法学刊》2017,(4):65-74
证券市场保荐人制度由保荐人资格、保荐责任和保荐期限三个核心要素构成。英国、马来西亚和香港证券市场的保荐人制度在全球最富代表性,这三个证券市场有关保荐人资格、保荐责任和保荐期限的法律规定和实践,对我国证券市场保荐人制度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其中,保荐人资格条件中有关资格申请人范围和诚信水平的规定,保荐责任中职业责任的分解承担机制和通过证券诉讼制度和证券赔偿制度配合保荐人连带责任的落实,以及保荐期限中的"终身制",尤为值得我国在完善证券市场保荐人制度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7.
保荐人制度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保荐人的责任,合理的保荐人责任设计能更好的促进保荐人制度的有效运作。在中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之下,保荐人在证券发行上市中有诸多责任要承担。但是保荐人要承担的这些责任往往不够明确,并且在对保荐人的责任追究方面过多的重视行政责任,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此制度中的缺陷带来的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8.
强制公开原则是证券法律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强制公开是义务主体向不特定投资者承担的一项法定义务,它要求义务主体必须依法定的形式和内容履行义务;强制公开义务主体是指依据证券法律规定,有义务以自己的名义公开发布相关信息,并对此信息公开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主要包括有价证券的发行人、特定情形下的投资者、公司并购中的收购人;强制公开的责任主体,是指根据证券法律法规的规定,因违反强制公开法律制度所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主要包括发行人、发行人的内部管理人员等直接责任人、保荐人、出具专家意见的证券服务机构、证券商、一定情形下的投资者.  相似文献   

9.
十几年来,保荐人制度在实行过程中不断产生问题.保荐人职责与其他机构混淆重合,保荐人持续督导未发挥作用,保荐人行政责任、保荐人刑事责任、保荐人民事责任均有不足.本文立足保荐人的法律职责缺陷,依据现行国内相关法律规定,提出并解决我国保荐人法律职责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证券发行审核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岱松 《河北法学》2004,22(12):20-26
通过对证券发行审核制度进行合理的分类,核准制与注册制,并对两种制度从含义、特征、监管理念及立法思想等方面作详尽而深入的比较分析,提出核准制与注册制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观点,联系我国的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的沿革与发展,希望能对我国的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证券发行审核制度是解决发行人及其证券市场准入问题的基础性制度,基于监管理念和监管体制等方面的差别,世界各国(地区)实行的证券发行审核制度大体可划分为注册制和核准制,美国是实行注册制的典型代表,我国则实行核准制.本文旨在比较分析中关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的差异与优缺点,以对完善我国现行的证券发行审核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地位是进行证券投资基金立法和理论研究的基础。笔者在找出我国理论界对证券投资基金性质及法律地位认识分歧的根源之后,简要论述了公司型基金的法律主体地位,并从投资基金的社会主体性和法律主体性两个层次、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两个方面,详细论证了信托型基金的法律地位,指出我国的投资基金立法应从主体角度对信托型基金进行规范,同时希望立法大胆创新,把信托型基金列为与自然人、法人具有平等地位的第三民事主体。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在加紧建立二板市场 ,但理论界对二板市场的高风险性关注不够。本文分析了我国二板市场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其风险加以防范的若干具体措施 ,具体包括采取企业上市核准制、设立保荐人制度、建立更为持续详尽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完善公司法人内治理结构等  相似文献   

14.
王强 《法制与社会》2013,(34):237-238
自2004年我国证券市场引入证券保荐制度以来,资本市场上的参与主体迅猛增加.纵观十年的保荐实践活动,从主板到创业板,保荐人不断向证券市场输送参与者,为企业融资、经济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在造就高市盈率的同时,保荐制度自身缺陷所带来的“权力寻租”现象损害了证券市场的安全运行,侵害了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切身利益,特别是中小参与者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的出现多数源于法律的漏洞和制度的不健全,而制度的建立则需要一部完善的法律加以有效地推动.  相似文献   

15.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在法律解释中的位阶关系决定于法律解释权配置制度,即规定法律解释主体、权限、程序、方式和效力等问题的解释制度,形成我国特有的法律解释体制。司法解释权是法律解释权的一种,是法律解释权分配于司法机关形成的权力。不同主体作出的法律解释效力高低.与不同解释主体权力层级高低相关,也与解释主体在诉讼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王伟 《中国律师》2008,(8):88-90
2003年12月28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并于2004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酝酿已久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终于出台。这一举措是对证券发行上市建立市场约束机制的重要探索,也标志着源于英国、发展于香港的证券市场保荐人制度正式被引入我国内地。但我国的证券上市保荐制度还处于初步探索之中,其究竟能否根植于我国的证券市场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17.
赵泽 《法制与社会》2010,(35):110-111
在证券业日益发展的今天,证券市场既具有高效的聚资功能,又蕴含着高度的风险,为了更好的规范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而作为证券发行中不可或缺的保荐制度,长期以来容易被从业人员和投资者忽略,如何认识证券法中保荐人责任的问题,不仅仅是规范保荐人行业的需要,更是完善我国证券投资上市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证券登记制度研究——兼论商事登记制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良 《法学论坛》2006,21(4):64-68
由于证券市场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证券投资成为商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在商事登记制度中,证券登记制度应是重要的内容之一。随着证券市场的制度创新,证券登记制度也发展了传统的商事登记制度,即传统的商事登记制度专注于商事主体地位的确立,而证券登记制度则注重于商事(证券)主体权利状态的确认和商事(证券)行为状态的确认。  相似文献   

19.
信息持续披露制度探析李晓红,夏春琴证券法制中,信息持续披露制度是指公司公开发行证券后、在经营期间内,依照法律规定或证券主管机关和证券交易所的指令,将其与证券有关的一切真实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予以公开,以使广大投资者知晓真实情况的一项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证券虚假发行上市问题屡禁不止,这折射出证券发行监管无力。透过证券发行监管中的问题,可以看到根源在于证监会、保荐人及证券交易所监管权配置被扭曲,因而应当重新定位三者的职能,合理配置监管权。证监会应当逐步放松股票公开发行审核的行政管制,回归执法者角色,配合完善的保荐人制度和证券交易所的一线监管职能;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虚假发行上市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