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了解一点有关再生产理论的发展史的知识,特别是古典学派中魁奈的再生产理论的特点及其影响,对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科学体系不无益处。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发展,从1758年法国古典经济学家魁奈的《经济表》问世到1885年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发表,其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以魁奈为首的法国重农学派再生产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为再生产理论的创始时期;从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到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开始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和市场之矛盾,为再生产理论的没落时期;从马克思研究市场问题起到1885年《资本论》第二卷发表,为再生产理论的创新时期。  相似文献   

2.
在《资本论》第2卷第三篇中,第二十章和第二十一章提出的再生产图式理论是《资本论》第二卷的核心内容,构成了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流通过程的主要理论。马克思的再生产图式理论是关于两大部类产品供给结构比例、产品供给结构与技术供给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对于我国现阶段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供给问题的实质是生产问题,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在于调结构。对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进行调整和完善,是现阶段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运用《资本论》第2卷中的再生产图式理论来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劳动者生活资料的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体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民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农业生产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交织。马克思在他的《剩余价值理论》中写道:“在所有生产部门中都有再生产;但是这种同生产联系的再生产只有在农业中才是同自然的再生产一致的,在采掘工业中就不是这样。”他进一步谈到,“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论它的特殊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1885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  相似文献   

4.
一、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资本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人们所熟悉的政治经济学巨著,是凝结着马克思四十年心血的伟大产物,是每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必修课程。我们学习的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理论,就是马克思《资本论》的一个重要理论,特别是《资本论》第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详尽地论述了社会再生产的理论,提出了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中,一方面,Ⅰ(V m)必须大于ⅡC;另一方面,如果用“Ⅰ(V m)是Ⅰm 中作为第一部类资本家的收入花掉的部分,那末,Ⅰ(V m/X)就可以等于、大于或小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首倡者,他早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两篇理论文章中所阐发的许多思想,被马克思吸收,成为《资本论》Ⅰ卷写作的重要参考文献。恩格斯参与了《资本论》Ⅰ卷的创作出版和宣传,编辑、出版了《资本论》Ⅱ卷、Ⅲ卷。恩格斯驳斥了对《资本论》的种种攻击,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研究的成果,是马克思经济学说最主要的著作。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在《资本论》第一卷的最后一篇中论述的。所谓资本积累理论,就是关于资本如何由剩余价值产生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在社会化大生产中,资本积累作为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前提和源泉,是生产经营发展中的一个客观规  相似文献   

8.
《资本论》三卷本出版后,西方社会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主流学者无论如何不能接受马克思的理论或结论,因此他们改变了意欲以沉默致《资本论》于死地的作法,掀起了大规模、长时间、全面彻底地批判与否定《资本论》的浪潮;一些信仰或同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者,在为马克思和《资本论》进行辩护的同时,则试图通过改造马克思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原理最终达到超越《资本论》的目标。本文简要归纳了西方学者改造与超越《资本论》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并论证了这一尝试的实质及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未能完成《资本论》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从《资本论》第一卷发表后直到逝世的 15年里 ,马克思一直努力完成第二、三卷的修定工作 ,但终究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原因是什么 ?本文指出 ,尽管马克思未能完成《资本论》写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根本原因在于日益恶化的健康状况严重地妨碍了他的继续研究。作者试图通过这一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把握马克思晚年活动和思想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0.
<正> 常识的看法认为,对于后期的马克思来说,圆满地完成《资本论》的写作无疑是更重要的了,但是,从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直到1883年逝世的十六年时间里,《资本论》的写作却没有作为首要任务来完成,《资本论》第二卷的出版,也是在马克思逝世之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的,那么,《资本论》在马克思的心目中,是否有我们所认为的那种地位?如果没有,什么是更有地位的呢?通过对于这样一些问题的解答,我们将会对马克思后期的努力方向,要达到的目的等诸方面,有比较明确的了解,从而也可以对马克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三卷本出版后,西方社会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主流学者无论如何不能接受马克思的理论或结论,因此他们改变了意欲以沉默致《资本论》于死地的作法,掀起了大规模、长时间、全面彻底地批判与否定《资本论》的浪潮;一些信仰或同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者,在为马克思和《资本论》进行辩护的同时,则试图通过"改造"马克思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原理最终达到"超越"《资本论》的目标。本文简要归纳了西方学者"改造"与"超越"《资本论》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并论证了这一尝试的实质及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重要理论成果,这一理论的创立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认识是逐渐演变的,这些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及马克思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资本论》中。在《资本论》出版150周年之际,系统梳理和研究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演变过程,不论对于经济学研究的阶级性,还是对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是现代最伟大的政治经济学文献,是马克思毕生科学研究的结晶。《资本论》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已经臻于完善。当《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在德国汉堡问世以后,恩格斯曾向全世界宣告:“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见《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书评》)因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好最完整地凝结在《资本论》这部科学巨著中:一方面,唯物史观的原则在《资本论》中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同时,正是通过唯物史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从推动资本运动的角度考察,当前的经济结构调整可以为江苏经济的量的扩张提供新机遇。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述的资本再生产理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规模的扩张即整个经济的量的扩张取决于社会总资本  相似文献   

15.
中央编译局翻译的《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中译本(全称《资本论(根据第一卷德文第一版翻译)》),在该书出版一百二十周年(1987年)之际,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我国理论界的一件喜事。从此,我国不但有了根据世界通行的《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四版和法文版翻译的两种译本,现在又有了《资本论》的第三种译本,即根据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最初版本翻译的译本。这无疑为我们研究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提供了更方便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伟大著作《资本论》精辟论述了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市场如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社会再生产等经济规律,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和转变41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的理由。它正是在这样做的时候,不自觉地,为一个高级的生产方式创造了物质条件。(《资本论》第三卷第三篇第15章,1966年人民出版社版,第283页)列宁对这一点,也曾指出,资本主义的进步的历史作用,可以用两个简短…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对股份制的属性问题曾经作过详细的分析,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二十七章“关于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中,马克思曾这样集中分析过股份公司制度的实质:“那种本身建立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从来没有到过中国,但在他的巨著《资本论》中却提到了一个中国人。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中,马克思讲到铸币、价值符号、直接从金属货币流通中产生出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时,写了一个编号为83  相似文献   

19.
享有"西方马克思学创始人"声誉的法国马克思学家吕贝尔,在质疑恩格斯对马克思经济学手稿处理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编辑出版了《马克思经济学著作》两卷本,呈现出类似于《资本论》第一、二、三卷文本的编排体系,由此引发了关于吕贝尔版本与恩格斯版本的广泛讨论争议。全面把握吕贝尔的马克思经济学卷文本概况,与恩格斯版《资本论》进行深入比较分析,有助于从经济学卷文本体系总体角度客观地评价吕贝尔关于马克思经济学卷文本的功过得失,对深入研究马克思经济思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苗德岁 《当代广西》2014,(11):59-59
正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由于达尔文的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理论似乎支持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因此,马克思是达尔文的"拥趸"。尤其广为流传的是,马克思曾在1873年春将出版不久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寄赠达尔文,并在扉页上写下了对达尔文极尽仰慕之情的赠言。但事实可能比其表象更为错综复杂一些。《物种起源》在1859年11月面世后不久,恩格斯就将这一消息知会了马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