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纪念“五四”高扬民主科学旗帜本刊评论员今年是伟大的五四运动七十五周年。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功绩及其崇高的历史地位,是早有定论的。五四运动所高扬的民主科学精神,历经大半个世纪的沧桑,更显示其顽强的生命力,成为无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由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和干...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宋庆龄,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的一生,是伟大的光荣的一生. 宋庆龄同志,原籍广东省海南岛文昌县,一八九三年一月二十七日出生于上海(农历为壬辰年十二月十日,按中国的习惯算法,现年九十岁).她早年在上海中西女中读书,一九○八年,她十五岁的时候,到美国佐治亚州梅肯的卫理公会威斯理安女子大学上学,一九二二年毕业,获学士学位.辛亥革命胜利后,她在这所学校曾收到她父亲寄来的新国旗,她马上取下清朝的龙旗,扔在地上,踩在脚下,高呼拥护共和的口号.一九一三年,她在校刊上发表《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一文,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胜利.文章说:“这意味着四万万人已从极端的君主制的奴役下解放了出来,而在君主制的统治下,‘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是被剥夺的.”同年回国后,她即作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 一九一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她与孙中山先生结婚.她陪同孙中山来往于上海、广州之间,负责处理大量机密书信和其他日常工作.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时,北京爱国学生被反动政府逮捕,当时,宋庆龄作为孙中山的夫人和秘书,代孙中山起草了“学生无罪”的援救电报.一九二一年五月,孙中  相似文献   

3.
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是一帮“头戴红帽子,肚藏黑心肝”的害人虫。长期以来,他们自诩为“文化大革命的功臣”。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说明他们是疯狂破坏文化大革命的罪魁祸首。大野心家、阴谋家江青提出的反动口号“文攻武卫”,就是她射向文化大革命的一支毒箭,就是她破坏文化大革命的一大罪证。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是亿万人民反修防修、继续革命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4.
何标 《台声》2009,(5):20-22
90年前的五四运动,是现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在“五四”90周年纪念到来之际,我们不能忘记曾在它影响下发生过深刻变革的台湾。当时澎湃兴起的世界新思潮和大陆五四运动浪潮,以迅猛之势,冲刷被日本占据25年之久的台湾岛,迅即在岛内掀起以反对日本殖民统治同化政策为核心的文化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85周年纪念日。在这一伟大爱国运动3年之后,共青团在风雨如磐的年代应运而生。多年来,我们江苏青年在团组织的带领下,紧跟党的步伐,挺立时代潮头,英勇奋斗,艰苦创业,为江苏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江苏面临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任务,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团员青年在“两个率先”中争当先锋、争做尖兵。求真务实是青年运动的优良传统。求真务实是实践的本质要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  相似文献   

6.
89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转折.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为成立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畏艰难,奋勇前行。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背景下,弘扬“五四运动”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战华工对五四运动重要作用鲜为人知.五四爆发直接原因即战胜国交涉失败,中国作为战胜国的主要依据就是14万多青年华工赴欧洲参战的特殊贡献.五四前夕青年华工的各种爱国举动和捐款行动,表现出高涨的爱国觉悟和热情.青年华工对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直接施加压力,迫使其不敢在和约上签字,成为五四运动重大胜利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重要标志即工人阶级第一次独立登上政治舞台,一战华工成为首推力量.五四流行口号"劳工神圣"就源于中国精英知识分子对一战华工的积极看法,使青年先驱者认识到工农民众的伟大力量,进而开辟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新路.  相似文献   

8.
感谢民主与科学杂志社邀请我来参加这次座谈会,我对“五四”毫无研究,很愿意来听会和学习。孙伟林让我讲讲龚育之对五四运动的看法。幸好昨天我找到龚育之在2005年写的一篇短文,内容正是谈“五四”,题目是“从两大口号到三大口号”。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首次在中国提出了“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的口号,一大批但人志上奔赴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又把这些科技知识带回祖国,一面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研究,一面传播科学知识,培养人才。总的来说,在1949年之前的旧中国,科学事业虽然不是乏善可陈,但所取得的成就是十分有限的。令人欣慰的是,以留学生为主的现代科技队伍已经基本形成,其中很多人显露出杰出的科学才华,掌握了世界最新科技成果和研究方法,或者已经做出了世界一流的科学发现或发明创造。裴文中于1929年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北京…  相似文献   

10.
肖国金 《世纪行》2008,(4):22-22
“五一口号”,揭开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的新篇章。 “五一口号”,是1948年4月30日毛泽东主席在河北阜平县城南庄代表中共中央发布的口号.早于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提出的“两个务必”名言:“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河北阜平县城南庄是中共中央机关从山西进入河北的第一站,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是中共中央机关从山西进入河北的第二站。  相似文献   

11.
《世纪行》2008,(4):29-29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在晋察冀军区所在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召开(又称城南庄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经毛泽东修改后的《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当日,通过陕北的新华社正式对外发布,同一时间,新华广播电台也进行了广播。5月1日,《晋察冀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五一口号”。5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全文发表。  相似文献   

12.
今年第四期的《上海文学》刊登了老舍的儿子舒乙纪念冰心的文章《真人——冰心辞世十年祭》,他专门写道,有一年,纪念五四运动,冰心先生在电视节目中听了纪念大会的发言,很郑重地说:“五四者,科学、民主也”,又补充说:“科学、民主对‘五四’而言,就像月饼对中秋节,粽子对端午节,而不是爱国主义;说五四运动只是爱国主义是不对的,是避重就轻。”  相似文献   

13.
汪金友 《前进》2012,(3):56-56
今年是雷锋牺牲50周年,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各地展开了各种各样的学雷锋活动。其中武警某部提出一个口号:“甘当永远的雷锋传人”。  相似文献   

14.
《前进论坛》2008,(5):F0002-F0002
2008年4月20日至21日,中共中央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中央新老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到西柏坡参观学习,纪念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60周年,并作为全国统战系统纪念“五一口号”发布60周年、开展“薪火相传、共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我党中央桑国卫主席、陈宗兴常务副主席及汪纪戎、刘晓峰、何维、姚建年副主席等参加了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发生作了思想上的准备,而五四运动则将新文化运动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这些科学论断,早已成为我国学术界和我国人民的共识。近年却有一些人出来否定和责难。他们把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说成是五四运动的传统和五四运动的精神,指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这一传统的中断,还说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断裂”。这股翻案风是对历史的歪曲,…  相似文献   

16.
“她遵循了孙博士的原则,想要把中国从贫穷中解救出来,”在父亲的心目中,宋庆龄是“我们家族的模范,是位伟大的女性”。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9,(13)
正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00年前的5月4日,正是一代青年奋发图强,发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开启了中国历史进程转变的伟大一页。  相似文献   

18.
今年5月4日,是伟大的五四运动80周年纪念日。被毛泽东同志誉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的陈独秀,晚年流寓江津,蛰居鹤山坪石墙院,直至走到生命的尽头。作为《新青年》杂志主编、中共中央第一任至第五任总书记的陈独秀,晚年生活境况如何?春暖花开时节,笔者专程...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09,(9):1-1
1919年5月4日,为反抗西方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主权的践踏,数千名北京青年学生涌上街头,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五四运动由此爆发。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崭新篇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相似文献   

20.
马元 《北京观察》1999,(5):15-17
今年是伟大的“五四运动”80周年。毛主席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就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发生的。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此中国翻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我的祖父马叙伦先生在“五四运动”发生之前正在潜心撰写他的学术巨著《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在北大仍取教书不问别事的态度,可是“平地一声雷”把他也卷入到“五四”运动中。那年他才34岁。马叙伦先生在1947年所写的“我在六十岁以前”回忆中,描写的当时“五四运动”中他的经历,是“五四运动”真实的写照,尤其是北大教师在这次运动中的态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和评价了“五四运动”。现摘录若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