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家庭教育是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和行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上,家庭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防线。然而随着社会环境变迁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家庭也面对相应的压力和考验,问题家庭日益增加,极易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本文拟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等方面,探讨家庭教育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重返社会”是指帮助服刑人员适应社会生活、融入社会而防止其重新犯罪的主张与实践。重返社会范式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它的产生与犯罪外因论有一定的关系,直接原因则是由于监狱内服刑人员互相濡染、监狱服刑成本高、强化犯罪人格等弊端越来越明显,同时,人们还认识到,重新犯罪的原因,除犯罪人内在的“恶”之外,还有其家庭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要防治重新犯罪,除对服刑人员进行行为和心理矫治之外,还需要帮助解决服刑人员家庭、接受教育、就业等问题,促进服刑人员顺利融入社会。重返社会范式的实践形式包括监狱行刑中的重返社会措施与社区服刑中的重返社会措施两种类型。重返社会范式的发展历史虽然不长,但是,在防止重新犯罪实践中,它的重要价值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3.
对浙江省1998-2000年刑满释放的青少年连续7年的追踪调查显示:5年内重新犯罪率为7.2%。影响归正青少年重新犯罪的有现实表现、安置就业、社会态度、首犯案由、回归婚恋、家庭关系、家庭住址、户口落实、捕前职业、家庭经济、刑期、首犯年龄、判前婚恋等13项因素,而性别、帮教情况和文化程度等3项因素与是否重犯无关。控制归正青少年重新犯罪的基本路径是:促进归正青少年加入职业团体,通过职业团体对其进行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家庭的负面影响。本文从家庭的重要功能开始,探讨了不良的家庭环境和不良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以及家庭如何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康钊 《政法学刊》2007,24(3):32-35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及环境不良是青少年心理畸变的重要诱因。针对青少年犯罪主体心理畸变的家庭诱因,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6.
重新犯罪是复杂的社会问题,监狱构建罪犯出狱后重新犯罪可能性评估体系是贯彻落实“首要标准”,对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实现刑罚的特殊预防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监狱构建罪犯出狱后重新犯罪可能性评估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罪犯出狱后重新犯罪可能性评估标准的评估要件和评估标准的设计、罪犯出狱后重新犯罪可能性评估标准、罪犯出狱后重新犯罪可能性评估方法和机制等。监狱在对罪犯出狱后重新犯罪可能性评估要注重客观性,体现本土性,坚持实践性,注意保密性。  相似文献   

7.
傅雷先生的家庭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雷先生的教育言论(《傅雷家书》)和教育实践所体现的家庭教育观集中于他对家庭教育的目的、作用、任务、原则以及方式的主张。他认为:家庭教育旨在“鼓励孩子培养自己”成为“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人才,“以便对社会对人类有所贡献”;家庭是子女成长的重要后天环境;家庭教育的任务主要是让子女“学做人”,还要培养子女的优良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应贯彻“及早教育”、“严格要求”、“联系社会生活”、“启发诱导”和“以身作则”的原则;熏陶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其中家庭因素是导致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司法实践表明,容易引发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家庭主要有五种:残缺型家庭;盲目溺爱、放纵型家庭;"严管型"家庭;父母有不良恶习的家庭;贪欲型家庭。  相似文献   

9.
张宏羽 《检察风云》2022,(24):70-71
<正>距离《家庭教育促进法》2021年10月23日正式颁布已经过去一年的时间。这一年,“依法带娃”成为家长的基本遵循,越来越多的家庭树立起新的教育观;这一年,家庭主责、国家支持、社会协同的家庭教育体系深入推进,画出“最美同心圆”。在这一时间节点,记者独家对话多位检察官,他们分享了真实、动人的亲子故事,送上家庭教育“锦囊”,为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划重点”。  相似文献   

10.
“在我心中,只有失足少年,没有不良少年,浪子回头金不换。”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范红艳从事少年审判工作7年来,经常发自内心地这样说。多年来,经她审理判决的青少年犯罪案件达300多件400多人,其中有78人考入了大、中专院校,多人在所从事的领域业绩突出,没有一人再重新犯罪。教育、感化、挽救是少年审判工作的基本方针,而庭审是对少年被告人进行集中法制教育和感化挽救的最佳时机。在多年的工作中,范红艳逐渐摸索总结出“三见面、三了解”的工作经验,即在庭审前,应做到同被告人,也就是涉嫌犯罪的青少年见面,了解其家庭情况…  相似文献   

11.
<正>青岛市律师行业通过搭建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平台,律师走进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开设“律师讲堂”,建设“法治驿站”等学生参与度高、思想性强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帮助青少年自觉涵养法治精神,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作为自觉行动,构筑起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当前青少年自杀问题的现状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青少年生命意识不成熟,抗挫能力弱.指出预防青少年自杀问题应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首先家庭的环境和教育对避免青少年自杀问题尤为重要;其次是必须改变当前中学的应试教育方式,避免无暇顾及学生心理教育和个性上的特点.青少年只有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才能健康成长.同时法律干预也是预防青少年自杀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最主要的场所,也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和行为规范习得的基础环境。而青少年网络犯罪作为青少年犯罪的一种重要方式,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文章试图从家庭因素角度来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形成机制并给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赖结华 《法制与社会》2011,(28):242-243
家庭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诸多因素中的首要因素,家庭文化、家庭教育、家庭关系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指出研究如何运用外在力量促使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朝向积极方向发展以及如何内在完善家庭因素,对于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无庸讳言,刑满释放人员的重新犯罪问题,是影响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不可忽视的因素。尽管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提高罪犯的生存发展素质,增强其刑满释放后立足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仍然是防止其重新犯罪的关键。因此,如何从根本上提高罪犯刑释回归社会后的生存发展素质,积极破解刑释人员的重新犯罪问题,是监狱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狱立足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施琦 《犯罪研究》2013,(2):7-14
特殊人群,目前学者们尚无一致的定义。本文仅就刑满释放与解教人员这一特殊人群的犯罪原因与预防对策予以论述。在我国,随着犯罪问题严峻发展,重新犯罪日益凸显。就刑满释放与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而言,除个人原因之外,在客观原因中,包括家庭、社会等不良环境影响,以及社会歧视等等,更为主要的是:社会管理弱化与社会帮教缺失。因此,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落实刑满释放与解教人员的社区矫正、安置与帮教工作,铲除犯罪滋生的土壤,则成为预防他(她)们重新犯罪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不可否认,青少年阶段所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然而,国外心理学界还有这样一种说法:青少年的问题十有八九不是青少年本身的问题,更多的是家庭的问题,或者家长的问题。”谈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上海市医学会行为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复旦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它对青少年的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用家庭教育这个视角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当代至关重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代家庭教育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迫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加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克服家庭教育的不足,努力改善教育方法,提升教育效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型人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娱乐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的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深层次明白家庭教育的重大意义,分析家庭教育的现状,以及家庭教育呈现问题的原因,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地探讨家庭教育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60年来家庭结构变迁发生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大背景下,在这一过渡中,如何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孙抱弘在日前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家庭结构呈现小型化、多元化倾向,在小型化家庭里,对待子女的教育也需要有相应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崔克龙 《法制与社会》2013,(28):259-260
如今,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三大社会问题之一,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其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家庭原因往往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从家庭的源头上杜绝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就显得很重要。本文深入地研究分析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持家庭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