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法律语言即法律规则语言,亦称法律条文语言,受法律主体的制约,是法律主体的同化和反映,具有种种特点,如果能掌握这种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的精神实质,以达到正确实施法制的目的。本文试图从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讲讲法律语言的特色。法律语言在词汇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是用词则范,  相似文献   

2.
束仲桦 《法制与社会》2010,(18):292-292
法律语言作为一种具有规约性的语言分支,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特点,而准确性是法律语言最重要的特点,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性。本文从模糊语言的界定入手,对法律中运用模糊语言的现象进行阐释,以期有利于人们对模糊语言在法律中的运用有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法律语言是法律文化形成和传播的方式与手段,法律文化是法律语言存在的背景和环境,在我国诸多的法律职业中,律师使用的法律语言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些都展现了不同的法律文化.本文将详细解读律师语言中的特点,来探讨其背后分别展现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4.
试析法律语言的风格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析法律语言的风格特点●张振智吕翠娟法律语言的风格,就是法律语言表达上所形成的特有格调和气派。由法律本身的强制性、权威性、严肃性所要求,法律语言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即准确、庄重、严谨、平实,而每一风格特点又都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准...  相似文献   

5.
法律专业术语在法律语言的词语体系中 ,与法律语言使用的民族共同语中的其他基本词与非基本词比较 ,数量并不多 ,但能量很高 ,地位显要 ,它是充分显示法律语言专业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试从法律专业术语的形成、范围、特点、运用和解释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董光音 《河北法学》2006,24(8):159-160
法律语言作为一种具有规约性的语言分支,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而其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准确性.模糊语言作为人类语言的内在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包括法律语言在内的各种语言变体之中,破坏语言的准确性.主要探讨的是造成法律语言中具有负功能的模糊语言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法律语言体系中,法律术语作为复杂的法律概念综合体,具有法学专门涵义,蕴含着法律思想的精华,是最具代表性的法律语言核心词汇。法律术语风格明朗、特点鲜明,具有文化独特性、单名单义性、庄严性和凝练性。在法律术语翻译中应遵循其应有的风格特点,恰当运用形式翻译和功能对等翻译两大策略,从而实现翻译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8.
法律传播的任务是让社会成员更容易地理解法律语言和行为,但是,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并不容易。基于专业术语的速记特点以及法律语言所承载的社会身份甄别功能和利益功能,法律语言的抽象式表述已成为传统,构成了逻辑自洽的形式语言,使得法律语言的专业性与受众的通俗性需求存在着冲突。因此,遵循维特根斯坦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形式的哲学思维,法律语言的易读性传播,就是将法律语言从形式语言解码为日常语言,使法律语言嵌入生活形式,回到赖以生存的、具体的生活形式,通过对不同法律语言游戏的生活形式进行对比分析,使统一的专业术语与人们不同的生活形式对接,获得它原本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法律英语特点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法律英语词汇的来源,词汇的特点及句式的特点,并对其特点及应用作详细的分析。法律英语作为一种深受法律职业影响的英语语言的变体,其词汇和语法具有明显不同于普通英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律师语言是指律师在从事诉讼和非诉讼法律事务中使用的书面语言和口语。律师作为法律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律师语言在法律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很多律师忽视了对律师语言的要求,影响了律师的执业水平和形象,甚至影响了当事人对法律的信仰。律师语言的养成和训练,应是律师执业的基本要求。◇律师语言的规范性◇律师语言的规范性主要是指律师在法律活动中使用的专门法律语词,即通常所说的“法言法语”,它显示了法律的专业性和法律的职业特点。首先,律师必须深刻理解相关的法律术语。在法律活动中作到准确的运用法律术语和清晰理解同…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系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峥 《法学论坛》2003,18(3):42-47
系统科学理论的核心是它的方法论。对个别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专项分析模式虽有必要 ,但已经远远落后于当今综合化、整体化、体系化的研究思维趋势。本文运用科学的系统论 ,从价值构成原则系统的要素、原则系统的稳定性与模糊性以及原则系统的位阶结构等方面对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研究进行初次理论尝试 ,并作出不同于传统法律语境的“另类”诠释 ,以阐明建立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治安管理处罚法》法律用语变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荣  金雅兰 《政法学刊》2007,24(2):125-128
与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治安管理处罚法》法律用语更加规范,行为表述更加准确。法律用语是法律规范内容的文字表述,蕴含着丰富法律实质内涵,其变化,是法律规范的调整和执法理念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法的模糊性是指法律元素具有的性质与类属不完全的特性。法律价值作为法律的重要要素具有模糊性,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价值形态及其运用的模糊性;二是诸价值之间的关系具有模糊性。法律价值的模糊性是一切法的模糊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追求精确的目标使法律发展出了一套专门语言,这种语言在许多方面与日常语言不同。法律的科学化带来了法律语言的技术化,法律语言作为专家语言日益与日常语言分离,伴随这种分离的是生活世界与系统的分离。语言是存在的家,生活世界存在于日常语言中,技术语言泛化带来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法的现代性问题源于语言的分裂。交往行动与日常语言密不可分,只有实现技术语言与日常语言的有机融合,才能实现沟通理性对工具理性的治理。  相似文献   

15.
法律语篇分析是从法学语言的视角研究与法学有关的种种语言现象,并运用语篇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法学语言,包括立法语言、司法语言、法律科学语言、法学翻译以及法学古文等一切有关法律规则和法学研究的口语和书面语。司法语境中的语篇分析,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司法人员、律师和涉案当事人的各种语言现象,旨在解决司法过程中的语言证据收集、话语标记识别、语言环境分析、控辩双方对同一语言证据材料的不同理解可能导致不同审判结果等可能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促使我国司法实践部门对法律语言的更多关注,以拓宽我国法学语言界的研究视野,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raditional language of the law is called “legalese” because it is difficult for those not trained in its mystery to understand. A myth about legalese is that it is necessary for certainty in law. This is untrue. The proponents of plain English have shown through their writing that the use of plain language in legal writing produces certainty in language that is easy to read and understand. This article looks at the history of the plain English movement and discusses its benefits, shows how legal writing can be improved by its use and, in the final section, briefly gives an illustration of how a culture of plain English writing can be embedded into a law school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17.
在证言研究中有一著名的理论假设:即来自于真实经历的证言与经他人教唆或自己幻想产生的证言是有区别的。现代的法庭科学与司法心理学也证实了"亲身经历过的事件记忆与想象记忆有着质的差异"。建立在上述差异基础上所形成的陈述有效性评估技术,专门用于检测言词的准确性,现已经在一些西方国家得以运用,在个别国家还甚至被运用于刑事领域。  相似文献   

18.
孙日华  任晓刚 《时代法学》2012,10(4):52-60,68
法律与语言的关系极其密切,法律离不开语言。有些语言天生存在着不确定性,导致法律的不确定性增强。法律语言的不确定主要是因为语言的模糊和歧义造成的。法律语言的抽象范式与具体案件发生的实然形态具有天然的距离,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法律规则适用的弹性,但是也在消解着法律的确定含义。消除法律语言的不确定,维护法律的确定性,需要从多种途径入手。需要依靠语言探究法律的确定性,通过各种法律解释方法维护法律的确定性,规范使用法律语言保障法律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融资制度创新及其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我国农村金融实践的产物,是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起步形态。由于相关法律制度的缺陷及政策支持的不足,目前农村资金互助社普遍面临着融资困境,主要表现为难以获得金融许可证,处于银监会监管下的正规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步履维艰。针对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制度中存在的法人财产权属制度模糊和融资方式低效两个缺陷,应赋予农村资金互助社法人财产制度合作金融特征,实质性拓展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融资方式,并完善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制度创新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