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医在命案现场勘查中,正确分析致命伤后行为能力至关重要,这对重构现场、准确分析解释现场疑点、判断案件性质等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法医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人体受到致命伤后不一定立即死亡,其是否具有行为能力及行为能力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分析致命伤后行为能力要结合现场和案情谨慎考虑推断。通过3例案例对致命伤后行为能力进行分析探讨,得出一些关于致命伤后行为能力的思考和观点,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年4月11日凌晨1:00许,甲报案称其弟乙(男,43岁)于4月10日21:00许将一陈姓男子杀死。接报案后民警将犯罪嫌疑人乙抓获。经初步讯问,乙对自己杀死陈某一事供认不讳,经法医学检验,乙未见损伤。经查:甲乙两人系孪生兄弟,身高均155 cm左右,体态较瘦。现场位于乙的暂住处,单门独院。经勘验,现场有多处喷溅血迹及大量血泊。现场提取带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法医学鉴定思路和要点。方法收集17例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案例,通过事故现场勘验和尸体检验收集交通事故发生的基本信息以及损伤分布、性质等资料。根据收集的信息,重建事故发生过程,明确死者的致伤过程,分析损伤的致伤方式和机制、损伤的严重程度,判断属生前伤抑或死后伤,明确死者的死亡原因。结果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案例存在损伤严重,多发伤与复合伤常见,生前伤、濒死伤与死后伤并存,致伤方式多样,致伤机制复杂,甚至多次损伤相互掩盖等特点。结论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法医学鉴定需结合事故现场勘验、尸体检验等综合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4.
瞿谊 《法医学杂志》2011,27(3):237-238
1案例 某男,回家途中遭遇暴力抢劫,被月牙形镰刀(图1)致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5.
正1案例1.1案例1某年11月2日18:00许,某市一名18岁男性大学生被发现死于马路上,现场位于路面中央。死者呈俯卧位,头颈部下方的地面上有大片流淌血泊,尸体及周围地面上可见滴落血迹。尸体右手旁可见沾有血迹的单刃匕首一把。尸体北侧10m处有一较为封闭的墙角和绿化带,在墙角处有一棵小树,小树上有3枝  相似文献   

6.
2例致命性颅脑损伤后的活动能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案例资料例1张某,男,35岁。2002年3月17日晨,被人发现死在某东西走向的国道旁一厕所内。尸体呈侧卧位,其头部周围有大量滴落或滩状血迹。厕所位于一村头居民点,与公路(路面宽度12m)相隔不规则梯形泥水沟,距公路北侧沿直线650m处;相对应公路南侧是一片开阔耕地。公路北沿边有一倒放的自行车,自行车有多处擦划痕,脚轴弯曲。距自行车西50m处路面有血痕及机动车刹痕。泥水沟路腰25m,底14m,宽45m。血滴指示方向:倒放自行车处、公路北侧坡、泥沟(内有皮鞋1只,且见明显零乱行走足迹)、相应上坡(见多处蹬滑痕)、厕所内。尸检见上下衣服前侧及臀部有…  相似文献   

7.
574例高坠死亡案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大量高坠死亡案件的现场分析、尸体的损伤形态学观察并结合案情调查资料,构建高坠案件法医病理学案例库,为研究疑难坠落死亡案件奠定基础。方法收集并回顾分析5省市574例高坠死亡案件资料,包括死者个人信息、现场勘查资料、尸检结果、精神疾病史和毒物检验结果。结果男性的意外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在0~10岁年龄组未见自杀案例;在60岁以上年龄组,自杀率明显高于意外死亡;大多数的意外案例都发生在工作地点;坠落高度在10m以下的案例中,落地最先接触部位以头部居多,而在10~25m高度,足或下肢多见。结论大多数高坠案例都有明确的结论,但部分案例成伤机制及死亡方式判断呈现明显分歧,应为今后坠落伤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1案例1.1案例1某日,在一农户家中发现一独居老年男子死于床上,尸体项部有一较大且较深的裂创,现场没有发现刀具类工具,怀疑为他人所害。进一步进行勘验,发现在床前衣柜旁地上有玻璃碎片,部分碎片上沾有少量血迹,玻璃碎片经拼凑后显示为一方形的窗户玻璃。尸体检验:颈项部创口长达10 cm(图1),局部创深达8 cm,创缘齐,创壁不平,创底高低不平并类似于刺创特征,死者身体其余部位未见损伤,但酒味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中胸部主动脉损伤的特点,为法医学鉴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从性别、年龄、交通方式、胸部主动脉损伤情况等方面对存在胸部主动脉损伤的27例交通事故死亡案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交通事故主动脉损伤案例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31~70岁年龄段占74.1%;交通方式以摩托车多见,其次为电动车,多与货车发生交通事故;多伴有肋骨骨折以及肺损伤;胸部主动脉损伤好发于升主动脉处,其次为主动脉弓和胸主动脉。升主动脉损伤好发于距离主动脉瓣0~<1.6 cm内,而≥2.6 cm处较少见,主动脉瓣膜损伤好发位置依次为前半月瓣、右后半月瓣、左后半月瓣。63.0%的案例发生主动脉破裂,另外37.0%仅发生主动脉内膜、中膜裂伤。少数死者伴有主动脉病变。结论 交通事故所形成的作用力较大,胸腹部损伤容易造成升主动脉近心端损伤。法医在对交通事故死亡案例进行法医学鉴定时应仔细查验主动脉损伤情况,根据损伤及主动脉病变情况、程度等综合判断伤病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坠案件中局部机械性损伤行为心理分析与死亡性质的关系,为此类案件的定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8—2013年高坠死亡案件311例,其中存在高坠难以形成的局部机械性损伤案例205例。对损伤形成特点、现场痕迹、高坠致命伤、文字信息等进行分析。结果 205例中,根据初步现场痕迹、高坠致命伤、文字信息等分析后,明确自杀86例,意外24例,性质不明95例。95例性质不明案例经对局部机械性损伤进行行为心理分析后,认定自杀80例,意外11例,他杀4例。结论高坠难以形成的局部机械性损伤与死亡性质具有关联性,根据局部机械性损伤行为心理分析推断高坠死亡性质基本准确。  相似文献   

11.
正1案例1.1案例1某男,34岁,某日自行驾车外出时发生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入院时患者无昏迷,自觉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无胸闷气急。急诊凝血功能检查:血浆纤维蛋白原(FIB)4.51g/L,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S)46.3s,凝血酶时间(TT)18.7s。头颅CT  相似文献   

12.
陈旺根  汪枫 《法医学杂志》2009,25(2):127-129
目的 探讨致伤物推断的法医学鉴定及其鉴定意见的证据价值.方法 收集1998-2007年间皖南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受理的致伤物推断案件146例,通过人体体表损伤特征的分析,推断致伤物.并通过推断致伤物与实际致伤物的比较,分析致伤物推断的准确性. 结果根据锐器伤推断致伤物的准确性要比根据钝器伤推断致伤物的准确性高.结论 致伤物推断结果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必须结合其他证据,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1案例 郑某,男性,24岁,已婚。某年11月19日22:00左右,郑某驾驶一辆男式两轮摩托车,后载其怀孕9个月的妻子.在肇事路段被一辆无牌照农用车追尾,造成郑某颜面部及会阴部等处受伤,其妻及腹中胎儿经救治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交通事故中驾驶员和乘客的损伤,辨别驾驶员损伤的特征性改变,从而为交通事故中准确认定驾驶员提供科学的证据支撑。方法对2006—2014年间,黑龙江省垦区内126例汽车交通事故死亡案例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汽车事故死亡案例驾驶员损伤特征,探讨驾乘人员损伤的法医学鉴定要点。结果驾驶员颈部、胸部、腹部的损伤多见,可检见汽车部件所致特征性损伤。乘员仅头面部及四肢与汽车接触部位有特征性损伤,其他部位未检见可明确汽车部件所致特征性损伤。结论损伤部位、类型与死亡人员的驾乘身份有关。  相似文献   

15.
1案例资料案例1张某,男,35岁。2002年3月17日晨被他人发现死在“312”国道旁边一厕所内,头四周有大量血迹。现场厕所位于公路左侧距路500米处一居民点村旁与路相隔泥沟,公路右侧是一片开阔地。路边有一倒下自行车,距此自行车50米远路面有一滩血,路面有刹车痕,车上有多处擦划痕。调查在夜间有人听到呼叫声。勘查发现:从自行车→左侧坡下、稀泥沟(内有左皮鞋一支)→上坡(有多处蹬滑痕)→厕所,有张某行走痕迹,足迹零乱无规律。尸检:上下衣服前侧有泥土擦附,左鞋脱落。尸体呈侧卧位。头枕骨区有一5cm×2.5cm的头皮挫裂创口,鼻腔、右耳道出血,面…  相似文献   

16.
正1案例1.1案例1某年4月7日22:00许,城区某个体烟酒店业主宋某(女,51岁)被杀死在店内。被害人宋某寡居多年,身体健康,作风正派,为人友善,与人无明显矛盾纠纷和财产纠葛,独自经营烟酒店,平日23:00左右打烊。现场勘验:该店位于城区人流量较大的马路边,周边为居民区和建筑工地;商店门窗完好,店内物品有翻动痕迹,部分财物丢失。尸体检验:死者仰卧于躺椅上,衣着完好;头部多处钝器击打伤,集中于两侧颞顶部;创口成长条形,长3~10 cm,创缘欠整齐,部分创口两侧创缘伴有平行排列的短棒状表皮剥脱,创下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脑组织挫碎出血,推断系被螺纹钢棒击打头部致颅脑损伤死亡。根据现场重建、损伤特征和被害人学综合分析推  相似文献   

17.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特殊的细胞器,主要功能是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机体所摄入的氧气绝大部分都在线粒体中被消耗。机械性窒息的精准诊断是法医病理学实践中的难点之一,法医病理学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可靠、敏感的标志物用于机械性窒息的确诊。线粒体对于缺氧环境极为敏感,其损伤标志物或可作为诊断机械性窒息的依据。本文旨在综述缺氧环境下线粒体损伤的研究进展,并探索将线粒体损伤标志物用于法医病理学实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行人交通事故和致伤车辆类型的关系,总结其规律.方法 回顾90例行人交通事故案例,分析致伤车辆、损伤部位、损伤特点、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 不同类型致伤车辆所致的撞击伤好发部位取决于受撞击时人体的姿势和车头突出部位的高度,其损伤特点与作用力大小、方向和接触面光滑程度相关. 结论 通过对行人撞击伤的损伤部位、损伤特点、严重程度的分析,可以推断致伤车辆类型.  相似文献   

19.
1.1简要案情王某,男,28岁,因故意伤害他人被警方通缉。在抓捕过程中,王某手持钢叉威胁民警的安全,民警鸣枪示警后,用六四式手枪在距王某约8.5m处向王某的下肢开枪,一枪击中后,王某受伤倒地被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肌肉挫伤后组织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Ⅵc(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Ⅵc,COX6C)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 5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被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损伤后0.5、1、6、12、18、24、30和36 h组,采用重力锤自由落体方式制作大鼠肌肉挫伤模型。于相应时间提取挫伤处肌肉组织样本进行常规组织学观察,并提取组织中总RNA采用real-time PCR检测COX6C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损伤后6 h内仅见肌纤维间出血、肌细胞肿胀等改变,未见炎症细胞浸润。损伤6 h以后逐渐出现肌细胞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等改变。COX6C mRNA在损伤后6 h以前其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在损伤6~36 h,其表达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COX6C mRNA在大鼠肌肉挫伤后呈现规律性表达,结合组织学检查有助于损伤时间的推断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