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Wang SF 《法医学杂志》2008,24(3):194-196,199
在现有的法医学文献中,多将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作为颅脑损伤的并发症进行介绍。但在法医学鉴定实践中,非颅脑损伤所致的PVS并非少见。另一方面,目前通用的法医学鉴定标准中,只有《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评定》将PVS明确列为评残条文,并归入“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项内。由于上述两方面原因,PVS、特别是非颅脑损伤所致PVS的损伤程度、伤残等级的评定均成为鉴定难点。在实际检案中.可以结合PVS的病因和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及法医学检查特点加以综合分析,进而作出损伤程度、伤残等级的评定。  相似文献   

2.
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神经系统外伤(不包括周围神经损伤)并功能障碍者分为脊髓损伤组(33例)和颅脑损伤组(27例),分别进行神经系统查体及SEP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脊髓损伤组SEP结果33例均表现为异常,异常率100%,且随着功能障碍程度的加重,SEP异常的程度亦加重,两者呈正相关(R=0.72,P<0.01,n=33)。27例颅脑损伤者,仅有9例异常,异常率为33%,功能障碍程度与SEP异常相关性分析(R=0.36,P>0.05)。结论SEP检查是客观评定脊髓功能较为敏感而准确的辅助检查手段;但对颅脑损伤功能障碍的客观评价价值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颅脑损伤后人格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表现的差异性。方法运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对396例因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诊断,同时对颅脑损伤程度分级,并用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进行评定。结果器质性人格障碍的发生率为34.6%,中度及重度颅脑损伤后人格障碍的发生率为34.9%和49.5%,明显高于轻度颅脑损伤的18.7%(P0.05)。轻度颅脑损伤后人格障碍者在神经质、外向性及顺同性上与无人格障碍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颅脑损伤后人格障碍者在神经质、外向性、顺同性及严谨性上与无人格障碍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颅脑损伤后人格障碍者的顺同性及严谨性分数明显低于轻度颅脑损伤人格障碍者,重度颅脑损伤者较轻度颅脑损伤者具有更低的外向性分数。结论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器质性人格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对后者的临床特征也会产生影响,对于法医精神病鉴定具有一定的提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弥漫性轴索损伤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弥漫性轴索损伤(D iffuse axonal injury,D A l)是指头部遭受钝性外力作用后所引起的以脑白质轴索弥漫性损伤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脑损伤。损伤后果严重,有学者认为在重型颅脑损伤中D A I占28%~42%,死亡率达42%~62%。A dam s等观察到外伤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有13%~28%为闭合性D A I且并不伴有脑挫伤及明显的脑出血。C ordobes等对78例D A I病人的观察发现,患者死亡率为49%,植物生存状态为15%,重残率为14%,轻残为17%,痊愈仅为5%。D A I不但是临床上诊治的难点,也是法医学鉴定中难以解决的难点。[1]一、D A I动物模型1928年R om on利…  相似文献   

5.
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道路交通事故中颅脑损伤的类型、特点、主要并发症及其受伤人员的伤残评定。方法  862例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的案例资料 ,按伤者受伤的不同部位、有无并发症、并发症的类型及伤残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复合性颅脑损伤 2 76例 ,脑挫伤 192例 ,颅骨骨折 79例 ,颅内出血 91例 ,头皮外伤 2 2 4例 ;主要并发症为脑积水 ( 19例 ,2 2 0 % )、癫痫 ( 16例 ,1 86% )、偏瘫 ( 14例 ,1 62 % )、植物人状态 ( 12例 ,1 3 9% )。结论 道路交通事故中颅脑损伤 ,以头部复合性损伤最多见 ,严重的脑挫伤为最常见的损伤类型 ,并发症的诊断应掌握诊断标准 ,并注意与相关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部位及程度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为提高鉴定意见的准确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颅脑损伤被鉴定人501例,详细记录其伤前情况、损伤部位及程度、治疗方式、教育程度,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对被鉴定人进行测验,统计损伤部位及程度与Barthel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轻度颅脑损伤组各损伤部位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颅脑损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其他脑叶损伤,顶、枕叶损伤与额叶损伤,顶、枕叶损伤与颞叶损伤间Barthel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叶损伤与颞叶损伤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颅脑损伤不论手术与否,各颅脑损伤部位的Barthel指数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部位与Barthel指数存在一定相关性,对分析判断颅脑损伤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42例颅脑损伤伤者的法医学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颅脑损伤诊断按照病史资料和颅脑CT/MRI确定;精神障碍按照CCMD-Ⅱ-R、CCMD-3及龚氏修订的韦氏智力量表(WAIS-RC)确定;伤残程度评定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将所获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精神障碍以脑震荡后综合征居首位(26.2%),其次是遗忘综合征(21.4%)、神经症(16.6%)等。精神障碍以脑伤的低伤残等级多见(Ⅹ级52.4%,Ⅷ级14.3%,Ⅶ级19.0%),但整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多分布于脑器质性损伤(脑挫裂伤54.8%,脑干损伤16.7%);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多分布于脑功能性损伤,其中脑震荡占21.4%,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智力缺损多见于脑器质性损伤(P<0.05),80.6%分布于脑伤的Ⅹ级、Ⅷ级和Ⅶ级(P<0.01)。结论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及智力缺损的发生与颅脑损伤的类型、性质有关,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并不平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道路交通事故中颅脑损伤所致轻度精神伤残者人格改变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在伤残评定中的价值。方法运用《脑外伤后人格改变评定量表》量化评定道路交通事故所致颅脑外伤者后遗人格改变状况,并探讨人格改变与颅脑损伤程度、精神伤残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271例样本中239例(88.2%)存在人格改变,其中178例(65.7%)为轻度,46例(17.0%)为中度,15例(5.5%)为重度。人格改变程度在不同颅脑损伤程度之间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之间量表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中型与重型颅脑损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格改变程度越明显,精神伤残等级越高,轻度精神伤残不同等级者人格改变评定量表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七级与八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通事故中提出精神伤残评定的脑外伤者中人格改变发生比例较高,人格改变严重程度与精神伤残程度相关,《脑外伤后人格改变评定量表》能有效量化评定交通事故中脑外伤所致人格改变程度,量表总分与颅脑损伤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Zhou XR  Fan LH  Yang XP 《法医学杂志》2010,26(6):428-43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平衡功能障碍的特点和原因。方法对95例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动态姿势图检查,将其测试结果与正常值比较;并按照原发颅脑损伤程度和是否伴有听力障碍对患者进行分组,将测试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颅脑损伤患者平衡总分较正常值低,对视觉和前庭觉等信息的利用能力下降,以前庭觉下降明显;原发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伴听力下降对姿势稳定性无明显影响。结论不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颅脑损伤患者的姿势稳定性差,对环境的反应与适应能力下降,可能与外周前庭器官及平衡中枢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或称无放射学影像异常的脊髓损伤,是指损伤暴力造成脊髓损伤而经X线及CT等影像学检查未见脊柱骨折、脱位等异常,属于脊髓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1]。成人多见于颈段脊髓损伤,儿童胸段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则明显高于成人[2-3]。本文报道1例相关案例,并就其损伤因果关系鉴定进行分析。1案例资料1.1临床资料女童,7岁,某年7月15日,在练习下腰动作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脑外伤后司法鉴定案例资料,按照神经外科GCS评分把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鉴定案例分为重型(A组)、中型(B组)及轻型(C组)颅脑损伤;对案例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并探索临床症状与脑外伤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轻、中度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以器质性神经症样综合征最多见。重度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中以智能损害综合征为多。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不同严重程度的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障碍有不同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2.
单纯颅脑损伤的法医学鉴定主要依据损伤后当时的伤情,结合损伤后果,操作较为简单。但是,如有些颅脑损伤者,其本次外伤前即已存在陈旧外伤(包括颅脑疾病)时,则鉴定相对复杂。此时,应将原有颅脑外伤(或脑病)作为伤前即已存在的疾病,分析目前后果与外伤及该疾病的关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伤病关系,才能做出正确的鉴定。笔者试图通过以下两个典型案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就教于法医同行。1典型案例案例1:某男,41岁,服刑罪犯。2004年3月1日,在一监区劳动现场,被他人用榔头击中后枕部数下致局部疼痛、出血并有短暂昏迷,当即被送到监区卫生所,…  相似文献   

13.
吴军 《法医学杂志》1996,12(1):57-58,51
损伤与疾病──第五讲损伤与神经系统疾病(上)吴军(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63)1概述神经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交通网,包括位于颅脑中的脑、椎管中的脊髓、与脑、脊髓相连的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及其神经节。执行调整人体与环境的联系功...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神经系统检查来评估58例患者的勃起功能,简单介绍我所评估神经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方法和步骤。神经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有明确的神经系统外伤或疾病史,有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有神经电生理学传导障碍,阴茎夜间勃起硬度测试(nocturnal penile tumescence and rigidity,NPTR)示阴茎平均硬度60%,持续时间10 min。在20例有脑部、脊髓或脊髓根损伤的患者中,通过阴部皮层体感神经诱发电位(pudendal cortical somatic evoked potential,PCSEP)、骶髓生殖反射时(sacral reflex latency,SRL)、阴部皮层运动诱发电位(pudendal-to-cortical motor evoked potential,PCMEP)、阴茎皮肤交感反应(penile 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PSSR)和NPTR检测,存在ED的比例分别为45%、20%、20%、85%和85%。在38例有骨盆损伤伴尿道断裂损伤的患者中,通过PCSEP、SRL、PCMEP、PSSR和NPTR检测,存在ED的比例分别为24%、5%、20%、92%和66%。在20例有脑部、脊髓或脊髓根损伤的患者中,35%为重度ED,50%为中度ED。在38例有骨盆损伤伴尿道断裂损伤的患者中,21%为重度ED,13%为中度ED,37%为轻度ED。这些方法在评估神经性ED中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以下简称《道标》)第4.10.1规定:“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a)神经功能障碍,日常活动能力轻度受限”.由于标准对“神经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没有作出具体界定,以致在司法鉴定实践中鉴定人对条款的理解与适用存在严重的分歧.并在通过复习有关文献、根据标准编制内在的逻辑性和《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宣贯材料》,谈谈对该条款的理解与适用,与同行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干星形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染色及其图像分析在原发性脑干损伤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6例原发性脑干损伤致死者的脑干样本,分别在其中脑、脑桥及延脑相同部位取组织作GFAP免疫组化染色(LSAB法),并对GFAP阳性物最密集视野做图像分析。21例非颅脑损伤或脑部病变死亡者的脑干作对照样本,所得图像参数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对照组星形细胞的GFAP阳性染色在中脑、脑桥及延脑三个部位分布不等(P<0.05),延脑>中脑>脑桥;损伤组则三个部位无显著性差异(P>0.05);(2)对照组与损伤组相比,GFAP阳性染色细胞的数量在中脑、脑桥及延脑等三个部位中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3)死后96h后解剖者,损伤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4)伤后30min内死亡者,损伤组与对照组也有显著差异。结论人脑干星形细胞GFAP免疫组化染色的图像分析,对法医学鉴定原发性脑干损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道路交通事故损伤中的损伤部位与伤残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道路交通事故中活体损伤案例 ,损伤部位、伤残率、伤残程度之间关系。收集 1997年~ 1999年间武汉地区道路交通事故中活体损伤案例 35 47例 ,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 1792例损伤被评残 ( 5 0 5 2 % ) ,伤残评定率最高的部位为周围神经损伤和耳外伤 ,分别为 90 0 0 % ,83 30 %。最低为躯干及四肢软组织损伤 ( 17 5 2 % )。伤残程度评定中Ⅸ~Ⅹ级和Ⅰ~Ⅴ级伤残评定率分别为 78 74%和 4 41%。伤残评定率与损伤部位的发生并不一致 ,伤后治疗效果直接影响伤残评定。伤残程度以Ⅸ~Ⅹ级最多 ,各部位损伤均可见 ,Ⅰ~Ⅴ级伤残较少 ,Ⅰ级伤残仅见于颅脑和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18.
正在法医学鉴定中,颅脑损伤是最常见的死因之一。本文对在颅脑损伤鉴定中,如何分析死亡原因,正确分析伤病关系,如何确认并发症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同行所参考。1正确判断头皮/颅骨损伤与脑损伤的关系一般来说,保护脑组织的头皮和颅骨的损伤程度越重,其内的脑组织损伤程度也越重;但也可能头皮未见明显损伤或仅发现有局部的轻度擦伤和挫伤,颅骨亦无骨折,但存在脑组织挫(裂)伤或颅内血肿。  相似文献   

19.
颅脑外伤引起的轻微认知损害是司法鉴定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通过对事件相关电位的各模式(经典Oddball模式、Eriksen flanker反应时模式等)中的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对法医临床学中有关颅脑损伤案件的司法鉴定提供较为客观的技术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20.
各种外力作用引起的脊柱过伸、过屈或过度倾斜,致椎骨脱位或椎骨、附件骨折,移位的椎体或突入椎管骨片,可压迫脊髓或马尾,使之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脊髓震荡、脊髓挫伤、脊髓断裂,经治疗可痊愈或遗留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截瘫。笔者在法医检案中应用核磁共振技术(MRI)对11例脊髓损伤预后及损伤程度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1资料分析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脊髓损伤中,男性8例,占72.7%,女性3例,占27.3%,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40岁。1.2致伤物及损伤部位本组案例均为闭合性脊髓损伤,间接暴力损伤9例,占81.8%,其中汽车急刹车致伤5例,高处坠落损伤2例,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