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中国妇女就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经济独立的重要途径,也是妇女获得男女平等权利的前提与基础。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回首中国妇女就业走过的曲折历程,展望今后妇女就业的趋势和面临的问题,探讨如何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正确把握妇女就业的方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妇女就业历程回顾中国妇女就业的历程与共和国发展的历程是一致的。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确定了妇女就业权,倡导、优待女性就业,并以法律、行政手段吸引和组织妇女就业。社会也给女性以前所未有的尊重和关怀,社会舆论把女性参加社会劳动作为妇女解放、提高…  相似文献   

2.
妇女就业状况是衡量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国在妇女就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也应看到妇女就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更要看到我国入世对妇女就业的影响.因此,必须全社会都来关心妇女就业问题,通过法律保障、政府扶持、社会关注、企业重视、女性自强,共同努力,才能在发展中提高妇女地位,最终实现男女平等的理想.  相似文献   

3.
对经济转轨中中国城市妇女阶层就业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阶层的就业状况及质量历来是衡量妇女解放程度的重要标志。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我国的就业机制必然由体制内向体制外转变,妇女阶层就业因失去政策性保护而面临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市场化就业要求妇女阶层在新的就业领域和形式中直面困难、排除障碍,重新塑造自我形象,为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和妇女权益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孙莹 《奋斗》2007,(9):50-51
就业问题与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和家庭幸福息息相关,它不仅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而且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途径。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压力大,群众迫切希望政府提供就业岗位和就业服务,特别是妇女群众希望妇联提供就业信息和维权服务。妇联组织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一五”时期中国城镇就业政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五”时期,中国城镇就业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城镇就业政策先后经历了“统一登记、有计划有步骤地分别处理”、“政府介绍和自谋职业相结合”和“国家统包统配”三个阶段,统一性和计划性不断得到增强,最终形成国家统一安排城镇就业的模式,并带来一系列正负两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非全日制工作与妇女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50年代后,非全日制工作开始在西方国家大量出现,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它正从对于全日制工作的一种补充逐渐转变为重要的工作模式之一.当前,非全日制工作已经成为西方妇女就业的重要就业形式和已婚妇女的主要就业形式.非全日制工作不仅以妇女为主,而且集中于女性的工作领域,它成为了西方劳动市场上的一个被隔离的不同部分.非全日制工作被认为有利于已婚妇女走上劳动市场和妇女有报酬的工作与家庭责任结合起来,但同时又增加了劳动市场上的性别隔离和性别不平等,妨碍了妇女就业地位的提高,并促进了妇女的异质性和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7.
妇女就业是以从事女性职业为特征,女性职业与妇女就业是相依相伴的.女性职业曾对妇女就业起过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女性职业也使妇女在生产过程中边际化和次要化,使妇女成为了辅助劳动力和廉价劳动力.妇女被局限于女性职业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主要可以从社会、文化、经济和生产力等角度加以分析.随着知识生产力时代的到来,妇女就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妇女突破女性职业范围,闯入昔日男子传统领域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8.
9.
岳倩  薛坤 《世纪桥》2010,(7):46-47
二战后,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妇女就业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就业人数不断增多,且呈现出典型的"M"型模式。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三产业的发展;日本政府采取的支持妇女的就业措施,社会家庭模式的转变,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及日本妇女自身不断的进步都推动了日本妇女就业的发展。但是日本妇女的就业仍然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妇女参政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妇女参政的良好环境令世界所钦羡,参政队伍的发展为世人所共认。但是,在庆幸进步的同时不能无视缺憾。因此,认识问题、分析成因、找准对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杨红 《实事求是》2003,(2):61-62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这一目标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就业是民生之本 ,报告把扩大就业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放在了突出位置。在我国 ,妇女作为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注她们的就业情况 ,并积极寻求增加女性就业机会的对策 ,对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 ,妇女的就业天地更加广阔1.领域拓宽 ,结构优化。在城镇 ,到 1999年 ,女职工已达到 4 6 …  相似文献   

12.
城乡差别是一个历史性的话题。本文对城乡妇女在文化教育方面的现状和差别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在农业越来越趋向于女性化的现状下,重视提高农村妇女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不仅是缩短城乡差距,实现男女平等的基础,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保障,因而要把提高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确保义务教育投入的优先政策,大力发展适合女性特点的职业教育作为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3.
处理好就业问题特别是城镇困难群体就业可持续难题,是缓解城镇收入差距的重要思路,进而为促进经济增长提供条件。本文从辽宁城镇困难群体就业可持续性角度展开分析,在具体分析城镇困难群体就业难题及原因基础上,从法律体系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校企合作、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建立就业与收入分配良性互动关系的具体思路,这是实现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杨端茹 《探索》2013,(1):185-188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处于男权社会底层的妇女给予无限的同情和关注,他们在为妇女探寻解放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妇女理论.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传播到中国,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的奠基者;毛泽东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体系得以形成,他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的开创者;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指导我国妇女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  相似文献   

15.
中央苏区妇女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明确规定苏区妇女与男子享有同等的权利,但由于战争环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一段时间里,这些规定并没有真正落实.面对苏区形势日益紧张,迫切需求广大妇女参与的客观现实,苏维埃政权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保障妇女各项权益的落实,苏区妇女这"半边天"终于发动起来,她们与男子并肩战斗,为土地革命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原本就存在的突出性就业问题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劳动力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失衡。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以解决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就业问题。一是认真落实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二是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三是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四是解决好城镇低学历青年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七十年代末的就业危机与城镇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面临一次严峻的就业危机。为解决就业问题,各城市政府开始把目光转向体制外,在现有企事业单位之外开辟新的就业门路。城镇集体(合作)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由此获得发展契机,并推动了中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8.
《奋斗》2009,(8):49-51
新世纪以来,随着资源递减和石油企业精简冗员,大庆市城乡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妇女就业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异常的就业形势,大庆市各级妇联把推动城乡妇女就业创业工作作为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主动参与、积极开拓,引导妇女自主创业、带动妇女积极就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庆市各级妇联引领妇女发展畜牧业的经验得到全国妇联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相似文献   

19.
孙立宁 《发展论坛》2002,(12):36-38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保持15—2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GDP7%以上)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也面临若干严峻挑战。能否在经济增长中保持充分就业就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能否保持和劳动力资源能否有效配置的大问题。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解决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中国就业问题的严重性我国人口规模相当于30多个中等规模的国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面临像中国这样的就业挑战,即以世界上9.6%的自然资源(指电力生产量、商业能源使用量、农业种植面积和水资源)、9.4%的资本资源(指国内投资…  相似文献   

20.
中共苏区妇女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明确规定苏区妇女与男子享有同等的权利,但由于战争环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一段时间里,这些规定并没有真正落实。面对苏区形势日益紧张,迫切需求广大妇女参与的客观现实,苏维埃政权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保障妇女各项权益的落实,苏区妇女这“半边天”终于发动起来,她们与男子并肩战斗,为土地革命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