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机构改革跨出第一步据《华商时报》4月26日报道,政府机构改革跨出第一步。目前,国务院直属部委的数目已从86个裁减到59个,人员也已裁减了7500名,减至3.7万人,比以前减少了20%。随着部委级第一阶段改革已近完成,国务院将在全国各地方政府实施类...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刚刚落定,自上而下的各地各级政府机构改革的帷幕已经拉开,今后三年内,全国党政机关编制总数将减少一半。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政府机构改革,精简人员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影响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从我区实际情况看,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市场化程度不高,企业改革步履维艰,民族文化心理的延续,使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潜藏着各种难以预料的复杂情况,势必加大政府机构改革的难度。认真研究探讨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及对策,既有助于推动我区政府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也能为…  相似文献   

3.
外论摘译     
《前线》1998,(6)
外论摘译好一场“大革命”———外论评我政府机构改革1998年,可以称得上“政府精简国际年”,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相继宣布了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作为由800万公务员组成的中国政府,其机构改革自然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1998年3月,纽约《世界日报》撰文...  相似文献   

4.
张慧 《求实》1999,(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82年、1988年、1993年推行过政府机构改革,但每次改革都不彻底,政府机构总是走不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历史怪圈。如何吸取前三次改革的经验教训,保证开始于1998年、将延续3年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不再出现“反弹”?这是值得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要防止政府机构改革出现”反弹”,彻底走出“精简、膨胀”的怪圈,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四点对策:一、把改革的着眼点从单纯精简人员和机构转到转变政府职能上来事实很清楚:政府机关里”庙多菩萨多…  相似文献   

5.
《前线》1998,(5)
官员要做机构改革的表率据《工人日报》报道,辽宁省抚顺市今年3月1日开始正式对政府机关实行“精兵简政”,以促进政府机关转变职能,改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状况。市委、市府强调,政府官员要做好改革的表率,要使大家知道,机关不是“避风港”,干部不坐...  相似文献   

6.
1999年7月23日,全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标志着在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全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正式拉开序幕。朱镕基总理在会上强调指出:“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关于机构改革的精神,同国务院机构改革相衔接,保证政令畅通,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从战略的  相似文献   

7.
县级政府作为功能相对完备的最基层政府,肩负着管理基层社会的繁重任务。近年来,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县级政府的行政能力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全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已在进行中,县级政府机构改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富阳“专委会”制度恰恰符合了新一轮“大部制”改革的基本理念,对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对“专委会”制度进行剖析,并进一步研究其发展完善的路径,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相似文献   

8.
今年2月,全国市县乡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决定: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市县乡机构改革;全国市县乡行政编制总的精简20%。意义深远的“第七次革命”人们还清楚地记得,3年前,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获得高票数通过时,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这是人民的心愿,时代的呼唤!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行政体制改革逐渐成为一种全球化趋势。发达国家率先实行这种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下放权力,既包括向地方和基层政府下放管理权限,也包括让政府退出若干经营和服务领域;第二,精减机构和人员,压缩行政开支;第三…  相似文献   

9.
文摘大观     
我国将启动县级机构改革 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逐步到位,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也随之启动,今年省地一级机构改革已经开始,县乡两级机构改革也将在明年开始进行。在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涉及面最广、难度最大的是县级,这不仅因为县级机构是承上启下,连接城市和农村的关键层次和中间部位,还因为在全国2000多个县中,财政赤字县占一半以上,县级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超编问题严重,占全国各级党政机关超编人数的60%以上。 在县级政府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工作比省级和中央都要难。主  相似文献   

10.
政府机构改革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海城市作为全国综合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在这方面先行一步,大刀阔斧地对政府机构动了手术。海城市的改革无疑给海城市市场经济、政府方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他们的经验对于政府机构改革的全面实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田家祥 《党建与人才》2000,(1):23-23,,28,
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自上而下的各地各级政府机构改革的帷幕已经拉开,今后三年内,全国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编制总数将减少一半。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政府机构改革,精简人员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从我区实际情况看,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市场化程度不高,企业改革步履维艰,要保证这次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并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积极稳妥地做好人员分流安置工作。在具体操作上,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一、广大机关干部必须解放思想,树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首先要克服…  相似文献   

12.
1998年3月6日,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所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拉开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序幕。一年多过去了,国务院机构改革进展如何?有什么经验和特点?对进一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有什么启示?本文将根据最新的调查研究,简要回答上述人们所普遍关心的问题。一...  相似文献   

13.
全国范围的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正如火如荼地有序推进。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五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截至目前,除中央批准四川  相似文献   

14.
机构改革作为一场革命,在当前已不是一种口号,而是各级政府必须马上用行动作出回答的现实问题。而且,1998年开始的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的机构改革的成功运作,正在牵动全国各级政府的机构改革。在此,谈谈我对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的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1999年1月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以及同年7月中央编委召开的全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了地方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今年2月2日至3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市县乡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具体研究和部署了市县乡机构改革工作,朱基、胡锦涛、曾庆红、王忠禹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从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市县乡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扎实工作,把这项改革进行到底。 中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扎实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以邓小平行政组织理论为指导搞好新一轮机构改革赵浦根邓小平行政组织理论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应建立什么样的政府及政府运行机制的理论。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我国政权建设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五大和全国九届人大的召开,提出了加快机构改革步伐的...  相似文献   

17.
臧乃康 《唯实》2000,(5):17-20
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是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转轨时期的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和过渡性,面临诸多矛盾和困难。为此,必须树立有限政府和市场政府的新理念,整体转变政府职能,利用经济杠杆和政策导向来合理分流、转移人员,并正确处理好行政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政府机构改革与党委机构改革的关系;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与中央政府机构改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政府的“第七次革命”,即第七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机构改革,自1998年3月开始,已经进行了一年半的时间,成果显著。中央政府按照市场导向、政企分开、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等思路,机构由59个精简为52个,工作人员由34000人压缩为17000人,基本实现了改革目标。结果在近期虽然没有节省行政费用开支,但却精简了机构,分流了人员,提高了效率。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在政企分开、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方面迈出了一大步。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是第七次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地方政府千差万别,既有省、市、自治…  相似文献   

19.
1998年 3月 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灯火辉煌。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这里举行。国务院总理李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国人民表达了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决心。第二天,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向大会就国务院提请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作说明。在 10日的大会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以 97 8%的高票获得通过。新一轮机构改革开始了。人们充满了喜悦,也充满着疑虑。新一轮机构改革能否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历史会告诉人们 !  相似文献   

20.
政府机构改革要以转变职能为中心林海平济体制改革要在更深层次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同时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本文拟就政府机构改革中的政府职能转变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的主要原因转变政府职能,实行两权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