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犯罪发生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环节 ,侵犯的客体是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犯罪主体大部分是自然人 ,单位可作为特殊的犯罪主体。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打击经济犯罪的重大意义。公安经侦部门应对经济犯罪作深入的调查研究 ,与检、法机关密切配合 ,实行开放的防控机制 ,形成经侦直管体制 ,建立高素质的公安经侦队伍。  相似文献   

2.
经济犯罪侦查立案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在立案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区分不清是经济纠纷还是经济犯罪,是民事侵权还是刑事案件,导致立案不准。(二)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想立则立,不想立则推,随意性太大。(三)受害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在本地公安机关申请立案的法律依据不足,既不便于经济犯罪案件的查处,也不利于对受害人合法权益的最大保护。(四)公诉、自诉的模糊规定,影响了公安机关案件的立案准确性。针对上述问题,(一)有关部门应努力减少经济犯罪案件立案中的不明确现象,确立经济犯罪案件立案的准确性。(二)不断加强经侦队伍自身的教育,树立经济犯罪立案严肃性的观念。(三)进一步明确经济犯罪案件立案的审核权限,树立经济犯罪立案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3.
单位(法人)刑事责任是功利主义的产物,是立法者选择"通过强化企业自身责任来弥补政府监管不足"的结果。在单位犯罪中,单位整体刑事责任的承认并不是否认和减轻单位成员的自然人刑事责任,而是与自然人刑事责任相分离的独立刑事责任,其更多的是对自然人刑事责任的补充。我国现行单位犯罪立法未能明确自然人在单位犯罪中的行为主体地位、也未能统一单位犯罪中个人刑事责任的配置原则,导致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对单位犯罪中个人刑事责任适用问题上的偏差,偏离了单位犯罪的立法宗旨,需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监察法实现了对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然而,公职单位监察缺位、单位职务犯罪立案管辖缺乏专门性规定等问题,造成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之间的混淆。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对单位犯罪进行系统性分类,依据单位与自然人意志分离的归责理论,实现单位与自然人的责任分割及分案处理,厘清了单位与自然人犯罪的边界。为实现“监察全覆盖”目标,应将公职单位纳入监察对象。针对非系统性单位职务犯罪,宜单独确立单位行政级别与地域管辖相结合的立案管辖原则,并在级别管辖、地域管辖、指定管辖基础上与检察机关实现有效衔接,构建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涉案企业合规案件的监察调查程序,推动单位职务犯罪立案管辖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徐宏伟  龙一平  王雅汝 《前沿》2005,(9):144-147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自然人累犯制度,但对于单位累犯的规定还较为含糊。现阶段,明确规定单位累犯制度十分必要,我们可以参考自然人累犯的规定,把握单位犯罪的特征来构建单位累犯制度。  相似文献   

6.
论单位累犯立法的模式选择及理论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行刑法全面确立单位犯罪的前提下,对于刑法中是否规定了单位累犯,理论和实务界存有一定的争议,虽然目前立法并未作出相应规定,但是应该承认单位累犯,所以有必要完善累犯的立法规定.单位累犯的立法模式存在"自然人累犯与单位累犯分立模式"和"自然人累犯与单位累犯并立模式"两种可能模式,其中分立模式中又存在完全分立和部分分立两种,建议我国刑法采取自然人累犯与单位累犯并立模式.  相似文献   

7.
单位犯罪的特殊性在于犯罪主体是单位。单位作为我国刑法的法律用语,与法人不同,单位是经法律确认的独立的社会系统。单位的社会学本质在于单位是与自然人并列的社会主体,其哲学本质在于单位是人格化的社会系统。在内部结构上,单位犯罪中相关自然人的行为在主体、行为和罪过等犯罪构成要件上均具有二重性,这是界定单位犯罪和对单位犯罪实施双罚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经济犯罪总量不断攀升、体系化、组织化等特点日趋明显的经济犯罪形势,实现对经济犯罪的有效防控和准确预警,不仅需要持之以恒地对经济犯罪进行打击,更需要防患于未然,建立由情报主导犯罪防控的经济犯罪侦查工作新机制。具体到运行流程中,在情报信息收集上报中需实现“专群”联动,针对需要的情报信息类型,拓展情报收集的来源;在分析研判中要实现“动静”兼顾,既分析个案特点和地区经济犯罪形势,又做好专项内容分析;在结果转化中要坚持“内外”结合,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成员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合同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由于该罪中自然人和单位为主体的犯罪,其立案的数额标准不同,在实际办案中如不能准确认定犯罪主体,就会给犯罪嫌疑人提供逃避打击的机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笔者试就合同诈骗罪中的单位犯罪和个人犯罪的认定谈点认识。 一、单位犯罪的概念、条件 单位作为犯罪主体是修改后的《刑法》所规定的区别于自然人的一般主体。它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经…  相似文献   

10.
经济犯罪案件追赃困难,一直是严重困扰公安机关执法的难题。它不仅影响公安机关的办案质量,挫伤办案人员的积极性,而且也难以遏制经济犯罪的嚣张气焰,影响到对经济犯罪的从重打击;同时也难以挽回单位和个人的重大损失。由此衍生了被害者报  相似文献   

11.
当前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1.经济犯罪发案较猛,涉案价值日益巨大。今年1—8月全国立案33000余起,比去年同期增长23.4%,涉案金额840多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9倍。2.经济犯罪种类繁多,侵犯社会客体范围广。3.团伙犯罪突出,单位犯罪严重。4.犯罪主体层次高,职业化、智能化特点突出。5.侦办中普遍存在取证难、提人难、追赃难、查处难,且阻力大。迅速蔓延和日趋严重的经济犯罪活动对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危害。打击经济犯罪的对策:1.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经侦队伍,是搞好打击经济犯罪工作的重要保证。3.建立完善经济法规体系,为打击经济犯罪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4.坚持严打方针,加强预防工作,对经济犯罪实行综合治理,是打击经济犯罪的根本途径。5.加强公安经侦基础业务工作,增大科技含量,为打击经济犯罪提供强有力的后劲。  相似文献   

12.
当前经济犯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经济犯罪呈高发态势,涉案金额越来越大;各种经济犯罪层出不穷,手段专业化、智能化趋势明显;经济犯罪主体日趋多元化,案件日益复杂。确保经济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公安机关作为打击经济犯罪的职能部门在侦防工作中,除传统的工作机制外,一要强化信息采集。建立面向各个经济领域、企事业单位和各类市场的基础信息台账。二要强化信息共享。要加强与工商、税务、审计、海关、金融等行政执法职能部门的联系,建立起经济活动情报信息互通共享的计算机网络。三要强化信息研判。要对收集的各类经济犯罪预警性信息进行分析研判,特别是要加强经济犯罪规律特点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四要强化信息发布。重点是建立“四个面向”的信息发布制度。  相似文献   

13.
单位盗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盗窃罪作为一种自然犯,一直以来在我国法律中都仅限于自然人唯一主体。随着单位实施的盗窃行为在实践中日益增多,最高人民检察院从打击和预防犯罪的需要出发,就单位盗窃行为作了专门的司法解释。笔者正是以批判这一司法解释的规定为切入点,对单位盗窃行为只处罚自然人的做法提出质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14.
单位盗窃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秩序.针对司法实践中要么把单位盗窃行为不作犯罪处理,要么把单位盗窃作为自然人盗窃罪处理所存在的弊端,笔者建议,我国刑法应尽早增设单位盗窃罪.单位盗窃罪的主要特征是:构成单位盗窃罪的起点要高于自然人盗窃罪,单位盗窃罪的处罚应实行双罚制.  相似文献   

15.
经济犯罪是发生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和经济管理领域中严重侵害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行为 ,具有智能性、职业性、欺诈性、贪婪性和腐蚀性。经济犯罪发现难、侦办难、识别难、追赃难 ,单位犯罪、结伙犯罪比例高 ,犯罪的流动性强 ,危害大。要有效地遏制经济犯罪 ,必须提高认识、改变观念 ,充分认识经侦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队伍建设 ,尽快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经侦队伍 ;加大投入 ,解决经费问题 ;立足经侦工作的长远发展 ,加强经侦基础业务建设 ;加强协作配合 ,充分发挥整体作战优势 ;依法打击多类经济犯罪 ,采取有效措施缉捕追逃 ,以确保打击效果。  相似文献   

16.
治理经济犯罪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犯罪发生的概率与经济犯罪的成本成反比 ,与经济犯罪的收益成正比。经济犯罪的成本和收益受法律的设定、执法水平、犯罪机会、就业机会及收入、犯罪主体的条件和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用经济学的观点治理经济犯罪 ,就是通过提高犯罪成本、降低犯罪收益 ,从而达到降低经济犯罪发生概率的目的。具体对策是 :1 科学地设定经济犯罪的成本。 2 提高执法水平 ,严厉打击经济犯罪 ,提高经济犯罪的受罚率。 3 尽可能地消除经济犯罪的机会。 4 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社会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7.
《人民公安》2013,(1):46-47
自2012年3月1日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破案会战”开展以来,在公安部“破案会战”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部署下,全国31个省份、100个大中城市作为参战竞赛单位,会同工商、税务、金融、海关等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全方位、多角度对经济犯罪发起猛烈打击,实现了“全国联动”,特别是通过组织600多场跨省的集群战役,实现了对链条状、网络化经济犯罪活动的摧毁性打击。  相似文献   

18.
在普通大众看来,犯罪为什么还有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之分呢?但对专业人士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基本概念。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自然人犯罪的情况早已习以为常,而单位(包括公司)犯罪的情况相对较少。因为,某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完全在于刑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单位是与自然人并列的一类社会主体,是人格化的社会系统。单位成员在单位犯罪中具有二重性特征,而单位具有独立的社会系统的实质特征和法律确认的合法性的形式特征。单位成员行为成为单位犯罪行为须同时具备以单位名义和因单位利益两个条件。  相似文献   

20.
经济犯罪侦查学是一门新的二级学科。它是研究某种社会行为的社会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多元交叉学科。经济犯罪侦查行为是经济犯罪侦查学主要的研究对象。法学、犯罪学、经济学、经济犯罪学和侦查学是经济犯罪侦查学的学科基础。经济犯罪侦查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法、比较法、个案分析法等。经济犯罪侦查学的课程体系包括经济犯罪侦查学的“共同知识类课程”和“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