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论坛》2022,(1):143-147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积极推进绿色转型,宣告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带动各国减排目标提前实现,展现了中国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决心以及积极推进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责任担当。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全面而系统的政府绿色转型推动国内的能源转型、发展方式转变,进而重塑中国核心竞争力。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重新审视与梳理政府的生态治理路径,谋求在气候治理上的国际话语权及国内可行化路径。张劲松的《生态治理现代化》(商务印书馆2021年版)一书,对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生态危机进行了深刻反思,概括了政府生态治理现代化的行动策略,为碳中和目标下政府绿色转型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资源与环境制约经济发展入手,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概括了第三次世界能源转型的特征及其在绿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在第三次能源转型中的机遇及转型的艰巨性,论述了低碳工业化的必然趋势及与高碳工业化的联系、中国在低碳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指出低碳工业化将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并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和机遇。面对存在的问题,还探讨了加快技术创新,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制订有利于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等。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温室效应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低碳经济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也面临着"高碳"经济占主导地位、低碳经济制度有待完善等诸多挑战,需要在促进低碳技术发展、营造低碳经济发展氛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加大力度,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李辉 《行政论坛》2011,18(3):74-77
大兴安岭地区已被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生态功能区,并出台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实施意见》,这无疑为大兴安岭地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和政治保障,也为大兴安岭地区今后的全面振兴提供了生机。国家级区域性战略规划——《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已经正式出台,标志着大兴安岭地区成为我国首个获正式批复的国家级低碳经济示范区。要加强大兴安岭林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政策上和政治上的支持和保障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还必须在法律制度上加以规范,加以制约。  相似文献   

5.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确保粮食能源安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民生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用电.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完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保障初级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6.
李岩 《瞭望》2007,(Z1)
探讨美国保障能源安全的做法,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建设会有所借鉴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刚刚发表的2007年度国情咨文中,将美国的能源安全问题作为一个主要议题,提出通过开发替代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以降低对海外石油的依赖。  相似文献   

7.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内在需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10年1月10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理论视野》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理论研讨会在中央党校举行。与会专家就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后我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等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现将研讨会部分专家的发言整理(经作者本人审阅并修改)刊发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2010年1月10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理论视野》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理论研讨会在中央党校举行。与会专家就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后我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等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现将研讨会部分专家的发言整理(经作者本人审阅并修改)刊发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马小军 《理论视野》2010,(2):29-30,32
2010年1月10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理论视野》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理论研讨会在中央党校举行。与会专家就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后我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等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现将研讨会部分专家的发言整理(经作者本人审阅并修改)刊发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低碳经济发展十分重视,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各省市发展低碳经济,从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潜在优势,在此基础上从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倡导低碳生活和加强碳储备能力四方面提出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政府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与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0年1月10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理论视野》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理论研讨会在中央党校举行。与会专家就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后我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等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现将研讨会部分专家的发言整理(经作者本人审阅并修改)刊发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月10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理论视野》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理论研讨会在中央党校举行。与会专家就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后我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等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现将研讨会部分专家的发言整理(经作者本人审阅并修改)刊发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月10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理论视野》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理论研讨会在中央党校举行。与会专家就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后我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等问展开讨论和交流。现将研讨会部分专家的发言整理(经作者本人审阅并修改)刊发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浅谈影响我国能源安全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玥 《学理论》2009,(32):47-48
能源安全关系世界各国的经济命脉,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对我国能源安全状况进行思考的契机缘于世界范围内所出现的能源不安全现象,石油供应中断、世界石油价格飙升直接影响着我国的能源安全。缓解我国能源不安全现象,需要在透析我国能源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解析新能源安全观的内在要求,探究我国能源安全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能源安全是一国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而我国能源安全的重点则是油气安全。随着我国陆上油气资源的开发潜力日益有限,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作为新的能源增长点已成为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面对我国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结合国家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把握"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必须从加强技术装备创新、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争取定价与话语权、完善石油储备体系等方面加大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以切实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为国家经济安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能源安全是一国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而我国能源安全的重点则是油气安全。随着我国陆上油气资源的开发潜力日益有限,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作为新的能源增长点已成为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面对我国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结合国家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把握"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必须从加强技术装备创新、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争取定价与话语权、完善石油储备体系等方面加大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以切实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为国家经济安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能源安全的需要、环境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在认识与行动上,需要正确把握经济与低碳的关系,积极稳定的推进中国经济的低碳化转型。  相似文献   

18.
梁春光 《学理论》2012,(26):83-84
伊春是以森林资源开发为主的林业城市,是国家重点国有林区,多年来在生态保护和清洁发展上做了许多工作,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在认真分析市情和低碳经济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促进我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提高森林固碳能力;发展清洁能源,构筑新兴能源产业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低碳化进程;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推进低碳社会建设;推动低碳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我国能源安全的可行性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能源供需已融入世界能源市场,由此我国能源安全与国际能源形势变化间形成互动关系.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导致石油需求降低和价格回落,对我国能源安全产生巨大影响.在新形势下,维护我国能源安全必须采取以下可行性战略:立足本国优势能源,开发和推广洁净煤技术;调整国家石油战略.提高应对能源危机的能力;加速提高新能源利用比重,优化能源结构;倡导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全方位地参与国际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20.
刘振亚 《瞭望》2021,(11):40-45
特高压技术、装备、工程、标准的全面突破,实现了中国电力工业从落后到领先、进而站上世界电力制高点的百年追求,为国家能源安全与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我国正在建设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配置范围最广的特高压电网,特高压的先进性、安全性、经济性得到充分验证随着时代发展,特高压在推动能源变革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