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任慧颖 《理论学刊》2022,(1):152-160
应急志愿服务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显著的预防预警能力、精准的救助需求识别能力、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快速的决策与行动能力,在重大突发事件防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联动机制的不完善制约着应急志愿服务效能的发挥,从而造成应急志愿服务的统筹系统失衡、信息传递不畅、志愿者权益受损等问题的发生。基于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理论,可探索构建应急志愿服务的多主体—全过程联动模式,即打造以政府为主导的多主体协同格局,并形成重大突发事件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联动。可从政府统筹、制度设置、公益意识培养、复合型人才储备、志愿者专业技能提升,以及搭建应急信息平台、完善应急志愿记录等方面入手,实现应急志愿服务的多主体—全过程联动。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一起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公共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完善公共治理机制实现对疫情的预测、控制和干预。在中国,地方政府是构建和运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治理机制的关键主体,它们需要在应对疫情时综合协调包含行政体系、医疗机构、供应商、志愿者和社区居民等在内的多元主体关系。在涉及多元主体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治理机制中,政府需要承担元治理角色,核心责任是为多元主体的有效互动提供规则、建立秩序、促成集体行动。湖北省武汉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案例表明,一些地方政府仍然采用了行政主导方式来应对治理难题,而且行政体系的治理能力较为有限,影响了疫情防控效果。如何完善地方政府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的治理机制?在信息机制方面,地方政府应建立更加多元、透明的信息渠道,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敏锐度;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化数据开放,更好协调多元主体的自主治理。在决策机制方面,地方政府应完善更加全面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明确行政部门和志愿部门、社区等职责,提高应急决策水平。在执行机制方面,地方政府既要加强行政体系内部的资源调配能力,又要提高与市场主体、志愿部门的合作能力,确保应急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3.
刘美萍 《求实》2022,(5):64-76+111
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仅依靠政府力量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成为破局的可行路径。政府、媒体、社会组织和网民等主体由于各自的基本情况及资源优势不同,在网络舆情协同治理中所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也各有差别。构建协同治理机制可以有效地促成各主体间的协作,形成合力,从而提高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成效。构建协同治理机制应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推动各主体积极有序参与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协同治理;建立和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实现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和完善决策协商机制,实现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决策流程再造;建立和完善联合行动机制,达成各治理主体行动效力的协同共振等。  相似文献   

4.
区域应急网络是在完善和超越现存区域应急联动体系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治理与善治理念,拓展区域应急主体与范围构建而成的长期合作网络和制度平台,将传统等级权力结构与半封闭式管理格局演变为网格与网络相互嵌套、彼此支撑、协同应急的多层网络治理结构,由此带来的将是区域应急功能的巨大优化.在其运行过程中,将视应急情景、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应急阶段等的不同实现平战结合、统分结合、分层治理、分级应对,形成区域内纵向到低、横向到边、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协调联动系统.  相似文献   

5.
"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崇高的公益事业,作为一名党员,我更要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中,发挥余热."雷婆婆是自贡市自流井区磨子井社区"党员院落自治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她表示,"虽然我年龄大了,但也要为小区变得更好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年以来,自贡市扎实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坚持系统思维、统筹谋划,积极推动社区与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进一步促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边疆公共安全治理性质独特,有别于一般公共安全治理。边疆公共安全治理属于国家安全治理的全局性问题,具有明显的跨界性、跨国性与艰巨性。在边疆公共安全治理原则上,要统筹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统筹公共安全治理与社会治理、统筹各领域公共安全治理、统筹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治理。在边疆公共安全治理思路上,要完善统筹边疆公共安全的领导体系、各公共安全治理的综合性治理体系、基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边境地区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整体安全体系、兼顾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体系、跨界应急协同与应急援助机制、涉外公共安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道德引领、矛盾化解、民生服务、社会动员功能,对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合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活力、激发基层社会治理动力、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效力具有重要作用,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手段。从结合点、关键点、突破点、落脚点等三个方面厘清志愿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从资源嵌入、文化嵌入、场域嵌入等三个方面分析志愿服务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嵌入路径,从而得出志愿服务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机制创新。为此,要着力于构建多元治理主体合作机制,夯实治理基础;健全志愿服务动力培育机制,激发服务活力;完善志愿服务能力提升机制,提升治理效能,保证志愿服务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常态化、长效性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8.
突发事件政府信息公开作为风险治理的关键环节,有利于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多元协同危机治理、防止行政应急权力滥用.当前,我国突发事件政府信息公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法律规范体系有待完善、风险预防功能存在障碍、合理有效的追责问责机制缺位、信息公开系统运行封闭动力不足、政府信息管理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应完善...  相似文献   

9.
区域应急网络的构建:战略分析与行动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完善和超越现存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倡导型会议、论坛为主要形式,依赖于行政方式的强力推进而形成的区域应急联动体系的基础上,拓展区域应急联动的主体和领域,引入治理与善治理念而构建一个全主体、全危险要素、全过程应对的区域应急合作网络和制度平台,既是完善区域应急联动体系、应对区域性巨灾的前瞻性要求,也是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民主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必然趋势.为此,有必要运用SWOT战略分析法,对区域应急网络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10.
政府是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行为主体。正确认识和应对这些突发公共事件,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我国政府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等方面尚有不足之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政府应对危机的意识。通过建立和健全政府应急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政府在应急管理方面的能力。完善预警机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培养公众危机治理参与意识;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法律机制以体现政府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志愿者行动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这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指明了方向.创新社会治理体系,需要志愿者行动积极参与,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并塑造公民核心价值理念.而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社会文明观念融合的志愿精神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增强了国家治理的软实力,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价值基础.由志愿精神支撑的志愿者行动是公民参与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表征之一,并激发社会治理活力、搭建社会协同平台、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促进健康文明生活、塑造友善互助形象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2.
刘喜军 《党课》2014,(5):70-70
春运前夕,湖北武汉铁路局团委在武昌等23个车站招募了以大学生为主的800余名青年志愿者开展春运志愿服务活动。除了为他们发放火车时刻表和《春运志愿者服务手册》,还详细讲解车站布局、志愿服务岗位及职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等内容,并针对“铁路12306”、手机购票、“支付宝”支付、自动售(取)票机发售学生票等旅客尚不熟悉的新举措,专门邀请有丰富春运工作经验的客运工作人员为志愿者进行补强培训,力求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加便捷的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3.
周东昶  张琰 《世纪桥》2008,(5):36-37
政府是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行为主体。正确认识和应对这些突发公共事件,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我国政府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等方面尚有不足之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政府应对危机的意识。通过建立和健全政府应急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政府在应急管理方面的能力。完善预警机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培养公众危机治理参与意识;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法律机制以体现政府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当人类前进的脚步迈入21世纪时,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来,志愿者是一个亘古就有的社会现象,但是,此前的所有志愿者都是以个体的形式出现的,志愿服务都是个人行为,而20世纪后期以来的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活动则是以组织化的形式出现的.过往的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活动是发生在熟人之间的,即使发生在了陌生人之间,作志愿服务活动选择的一方,也是以熟人的心态、文化及精神去提供志愿服务的,而在今天,我们看到的志愿服务却是发生在陌生人之间的.这两个方面构成了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与以往根本性不同.新型的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预示着人类社会治理的变革,或者说,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已经构成了社会治理的一项内容.因而,我们需要在社会治理变革的意义上来认识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5.
突发事件对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构成重要考验,亟须社会组织发挥协同治理作用。研究团队就社会组织协同应急管理提出了一个包含协同目标、渠道、能力、环境的四要素分析框架,据此发现:我国广大社会组织与政府在应急管理的总体目标高度一致,均以公益为导向;尽管社会协同治理理念已经提出十多年,但社会协同的法治保障尚不健全,协同渠道有待拓宽,协同效能尚未充分释放;从发展规模、类型结构、专业业务与资源保障方面看,社会组织的能力提升仍有较大空间;从社会组织协同应急管理的社会环境来看,协同理念与协同法制的普及均有待加强。由此,从渠道、能力、环境三个方面提出社会组织协同应急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特大城市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双重高度复杂性,给特大城市治理带来了新挑战。韧性治理成为特大城市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本源性方式与路径。重大突发事件特大城市韧性治理的衍生逻辑表现为组织、能力和行动三个方面。现阶段特大城市韧性治理面临公共组织适应性不强、多元共治格局尚未形成、危机恢复和学习能力不足、集体行动困境和自组织行动乏力等现实困境。据此提出如下突破路径:推进适应性变革,增强公共组织韧性;吸纳和优化多元主体,健全多元共治格局;强化规划更新和应急资源配置,提升危机恢复能力;构建共同体与常态化机制,提高危机学习能力;消除信息偏在和沟通梗阻,增强集体行动有效性;强化行动意识和内在优势,增强自组织行动有效性。通过以上路径有效弥补特大城市复原力与抗逆力不足的缺陷,全面增强城市韧性。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省委省直工委动员和引领省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加入共产党员志愿者协会,扎实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了"红丝巾"巾帼志愿服务队、省直青年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应急队等多个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在帮贫救困、扶弱助残、倡导文明、抢险救灾等社会公益性志愿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青团》2021,(4):51-51
多年来,团沛县县委借助多样的志愿服务资源,统一的志愿理念以及开放的志愿平台,将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紧密结合,打造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项目,适应民生需求,为调动民众有效参与和整合资源,为推动志愿服务的立体化发展走出一条新路子。打造志愿服务阵地,建设参与社会治理平台团沛县县委在沛县商业大街建设富有青年特色活力的志愿者站点,主要提供免费充电、信息查询、文明倡导、爱心捐赠、失物招领等便民服务。  相似文献   

19.
突发事件的发生对社区现代化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战。社区作为社会治理中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的重要场域,在考察应对突发事件中社区"控""稳""服"等工作实践基础上,分析社区在防控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社区防控治理突发事件的导向、设计社区应急机制和在器物技术层面优化管理等建议,以此强化社区防控治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王欢 《世纪桥》2016,(3):54-55
从社会治安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的转变,从传统粗放式、经验化管理到科学、合理的精细化治理,符合时代需求和社会需求。社会治理精细化是刚性管理与柔性服务的结合,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结合。因而,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需要多元主体协同、资源统筹联动、网络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和动态绩效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