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武汉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是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内容和城市发展的基本结构形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变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武汉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进入了由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逐步转换的历史阶段,加快实现这一转换,是武汉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城市使命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为实现城市发展模式创新,我们要处理好投资与消费关系,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建设创新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2.
武汉是长江中游经济圈即武汉经济协作区内城市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在长江中游经济圈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武汉与经济圈内其它城市因区位、发展条件、国家投资和长期积累等发展基础的不同,形成了以武汉为核心,其它城市为边缘的核心——边缘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一方面决定了武汉在经济圈内的支配地位,和承担带动经济圈内其它地市发展或为其发展提供条件和机遇的重任;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其它地市共同支持武汉发展,为武汉发展提供发展空间、发展资源和必要发展条件的责任。由于核心——边缘关系的形成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武汉通过经济联系和经济合作,与经济圈内  相似文献   

3.
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在区域格局中的定位,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与经济腹地的互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武汉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微观、中观、宏观三个不同区域层面的功能定位.明晰武汉在不同层面的功能定位和演变趋势,理顺武汉和区域经济腹地的关系,是促进武汉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住在武汉     
今年的全市区级经济工作会上,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训秋同志提出:中心城市要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围绕“住购学游”四个重点产业,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努力构建“住在武汉、购在武汉、学在武汉、游在武汉”的格局,把武汉建成适宜居住生活和投资创业的可爱城市。“住购学游”的提出,不仅明确了城区经济的发展方向、产业重点,其最终指向,将是武汉的城市功能的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5.
阮成发 《政策》2012,(5):4-9
去年底召开的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基于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律,基于省委、省政府对武汉的要求,基于武汉发展现状,基于全市人民的迫切期望。  相似文献   

6.
“两型社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发展对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武汉城市圈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第二产业在武汉城市圈中的区位熵呈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表现出了较高的专业化发展优势.武汉城市圈各地区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结构雷同、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严重,与“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不相适应.应通过调整武汉城市圈的产业结构、营造良好的产业集群发展环境等措施,促进城市圈产业结构升级,保证武汉城市圈经济的健康、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梦浓,1922年生,湖北武汉市人。1946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经济系。现为武汉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学术顾问,长期从事经济计划工作,致力于城市经济研究,先后担任武汉经济情报研究所所长,武汉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市政协常委,参与了广泛的社会学术活动。主要论文有《关于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试论我国中心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化》、《中心城市的多种功能与政府职能》。主持《武汉200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纲要》、《武汉工业资产存量调整》、《武汉建设国际性城市的目标模式及对策》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合作主编《中心城市经济问题研究》(上下集)、《建国以来武汉经济简史》、《经济区与经济网络》等书。论著及研究成果多次获省、市级奖。  相似文献   

8.
以新型工业化促进武汉城市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国际通行的工业经济研究模式,分析了武汉工业所处的具体阶段,对比分析了武汉工业与国内其他城市的差距,阐述了新型工业化在武汉城市发展中所起的主导和带动作用,并结合当前应对金融危机,提出了大力发展武汉工业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群众》2021,(8)
正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构建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的目标。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我们应乘风而上,积极布局数字经济发展,释放数字经济新动能,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位于全国前列。《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指出,2019年江苏区域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81.83,位列全国第四。  相似文献   

10.
2012武汉精神高端研讨会于2012年8月24日在武汉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就武汉精神的深刻蕴涵、时代价值及实践意义,以及弘扬武汉精神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此次会议的召开,有利于进一步弘扬和践行武汉精神,汇聚和提升市民的城市精神认同,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问题研究报告(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崛起,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竞争与发展的大趋势。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建设和发展武汉城市经济圈,是充分发挥武汉“龙头”作用、带动武汉城市圈和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科学决策,也是建设和发展长江中游经济圈、应对国内外日趋激烈的地区竞争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正> 最近,武汉市人民政府根据我国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要求,提出了快节奏、全方位、高起点地扩大对外开放,把武汉建成国际性城市的大思路。此举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人心为之振备。武汉是我国中部的特大城市,为什么要把武汉这样的内陆城市建成国际性城市?国际性城市的涵义、特征是什么?它有哪几种模式?武汉如何根据自  相似文献   

13.
<正> 城市是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集中和市场组织程度比较高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如何使城市经济兴旺繁荣,真正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城市改革的基本任务。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把武汉列为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来,我们从武汉的实际出发,遵循商品经济发展规律,在改造经济运行机制、培育和发展市场、促使城市经济转入商品经济发展轨道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  相似文献   

14.
《政策》2008,(9):23-24
武汉新港是长江中游的第一深水良港.是我省宝贵的港口资源。将武汉新港建成“内河航运的国际大港口”,对于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促进湖北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它是发挥武汉综合交通优势、建设武汉交通枢纽中心、增强武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聚散功能.促进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及长江流域东、中、西部地区经济互动,构筑武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基础框架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加快发展湖北、武汉外向型经济的客观需要;是优化武汉港口结构、增强武汉港口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机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跨国机构是城市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跨国机构的数量与影响也象征着城市外向型发展程度的高低。引入跨国机构的多少成为衡量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的核心标志之一。当前武汉跨国机构引入劣势明显,一是跨国机构数量有限,领域不广,功能单一;二是重要国际组织入驻不易,集聚不够,融合困难;三是武汉国际化的定位和路径不够清晰,跨国机构入驻武汉的兴趣尚未激活。针对当前武汉跨国机构引入的现状与问题,从找准、完善城市部门协作和行动者网络、走创新城市国际化的"五高"新路径等方面提出引入跨国机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口岸是国家的门户,是连接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交汇点,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桥梁、纽带;口岸功能是国际性城市的必备功能。回顾武汉 1862年开埠以来的历史,研究口岸兴衰与经济涨落的关系,思考在新世纪武汉口岸、武汉经济如何把握“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不无裨益。 (一)武汉口岸兴衰与城市经济涨落   开埠至今的 100多年,武汉口岸和城市经济历经曲折的发展道路。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视武汉为“世界竞争之聚点”,凭借攫取的治外法权,优选汉口为其产品倾销的市场、原料掠取的基地。从 1859年…  相似文献   

17.
将湖北省鄂州市、黄冈市、黄石市进行整合,实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构想,即实施鄂黄黄一体化战略对于湖北省区域经济发展和武汉城市圈建设具有深远意义。通过鄂黄黄"一体化发展战略,在湖北及武汉东部形成一个新的、与武汉并驾齐驱的大型城市,将有力提升湖北省城市化水平,推动武汉城市圈和鄂东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8.
陈华志 《政策》2008,(8):35-36
近年来,鄂州市华容区按照主动融入、快速融入、全面融入武汉城市圈的工作思路,抢抓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战略机遇,围绕武汉、依托武汉、支持武汉、服务武汉,奋力争当“两个率先”的“排头兵”,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平台,而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以知识产权保护带动企业创新和经济增长,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武汉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建设要上新台阶,文化建设也要在更高的起点上有更大、更快的发展。武汉的文化有深厚的底蕴,如何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培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后劲,是我市必须尽快予以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